簡體版

第53章 方向︰找不見方向苦,換個方向甜(1)

§§§第一節認識自己,確定方向

一個人對自己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確定出正確的人生方向,但每個人對自己的認識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不僅要建立在反饋基礎上的自我動態調節,也要借助別人對自己的中肯意見。

有兩件學林軼聞值得我們深思。一是著名的史學家方國瑜。他小時除刻苦攻讀學堂課程外,還利用節假日跟從和德謙先生專攻詩詞。他欽佩李白,羨慕蘇軾,企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一名詩人。但一晃六七年,卻始終未能寫出一篇像樣的詩詞。1923年,他赴京求學,臨行時和德謙先生誦玉阮亭「詩有別才非先學也,詩有別趣非先理也」之句以贈,指出他生性質樸,缺乏「才」「趣」,不能成為詩人,但如能勉力,「學理」可就,將能成為一個學人。方國瑜銘記導師深知之言,到京後,師從名家,幾載治史,就小有成就,後來著成《廣韻聲匯》和《困學齋雜著五種》兩本書。

著名史學家姜亮夫也有類似經歷。20世紀20年代,他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當時他極想成為「詩人」,把自己在成都高等師範讀書時所寫的400多首詩詞整理出來,去請教梁啟超先生。不料梁啟超毫不客氣地指出他囿于「理性」而無才華,不適宜于文藝創作。姜亮夫回到寢室用一根火柴將「小集子」化成灰燼。詩人之夢醒了,從此他埋頭攻讀中國歷史、語言、楚辭學、民俗學等,取得一系列成果。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忘記自己的存在,忘記對自己的關愛,從不去問「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之類的問題,偶爾想起,也不過茫茫然一片空白。

在人生這個舞台上,正可謂︰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就要探討認識自己的問題。這里所說的認識並不是像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講的道理一樣,對于那些身外之物我們還是應該去追求的。我們不反對去追求「身外之物」,更不鼓勵人們這輩子禁欲,下輩子進天堂享福。

正好相反,我們要極力鼓勵人們去追求現實的身外之物,因為畢竟只有這些身外之物才能反映出我們今生今世過得好不好,才能看出我們這輩子活得值不值。但同時我們也絕對不贊同將這些身外之物當成唯一。那些將身外之物當成唯一的人,當追求得到滿足後,又會很迷茫,結果是找不到「自己」,不知該往哪里去,于是會墮落,尋求感官享受。

可見人必須清楚地認識自己,不但要建設極大豐富的物質家園,同時還需要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做人固然要追求物質,但在追求物質的同時,一定要有精神。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經不起人們的推敲,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無法使人得到最大的滿足。

人首先應該給自己一個定位,自己到這個世界上來究竟是干什麼的,必須有個十分清晰的描述,離開了這個描述,人就會迷茫,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在一個個十字路口徘徊,這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研究自己的目的就是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找到與自己的素質相對應的目標,憑著自己素質上的信號找到這一目標後,才能攻其一點,攻出成果,由此及彼,不斷擴大。

「認識你自己」被公認為希臘哲人最高智慧的結晶。一個不斷經由認識自己、批判自己而改造自己的人,智慧才有可能漸趨圓熟而邁向充滿機遇之路。

§§§第二節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很多時候,埋沒天才的不是別人,恰恰是自己。成功的路徑不止一個,不要循規蹈矩,更不要放棄成功的信心,此路不通,就該換條路試試。

有一個在金融界工作的朋友,立志要讀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研究生。三大部《中國金融史》幾乎被他翻爛了,可是連考數年都未考中。然而,在這期間不斷有朋友拿一些古錢向他請教,起初他還能細心解釋,不厭其煩。後來,問的人實在太多了,他索性編了一冊《中國歷代錢幣說明》,一是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一是為了給朋友提供方便。是年,他依舊沒有考上研究生,但是,他的那冊《中國歷代錢幣說明》卻被一位書商看中,第一次就印了一萬冊,當年銷售一空。現在這位朋友已經是中產階級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奮力拼搏,但卻不是每個人的願望和理想都能實現。那些搏擊一世卻未獲成功的人,會不會是因為他生命中真正精華的部分被自以為「不是最好的」,而從未得以展示呢?

李宇明是華中師大的年輕教授,剛結婚不久,妻子就因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成了臥床不起的病人。生下女兒後,妻子的病情又加重了。面對常年臥床的妻子、剛剛降生的女兒、還沒開頭的事業,李宇明矛盾重重,一天,他突然想到,能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兒童語言的研究上呢?從此,妻子成了最佳合作伙伴,剛出生的女兒則成了最好的研究對象。家里處處都是小紙片和鉛筆頭,女兒一發音,他們立刻作最原始的記載,同時每周一次用錄音帶錄下文字難以描摹的聲音。就這樣堅持了6年,到女兒上學時,他和妻子開創一項世界紀錄︰掌握了從出生到6歲半之間兒童語言發展的原始資料,而國外此項紀錄最長的只到3歲。1991年,李宇明的《漢族兒童問句系統控微》的出版,在國內外語言界引起了震動。

有的時候,我們失去這一樣東西卻可以得到另一樣東西,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要知道人生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條。

§§§第三節找到長處,找到出路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有一個人,他特別擅長打草鞋,他的妻子紡的白綢特別漂亮。他們在魯國生活得並不開心,于是想搬到越國去。

有個從越國來的人告訴他說︰「你們到了越國,一定會變得很窮的

魯國人很奇怪地問是什麼原因。

這個人解釋說,打草鞋是為了給人穿的,而越國人並不喜歡穿鞋,他們通常都赤腳走路;織的白綢是為了用來做帽子的,但是越國人也不喜歡戴帽子,而特別喜歡披著長發。如果你們搬到不能施展自己才能的國家去,必然會受窮。

人們要學會發揮自己的長處,要在自己能夠發揮長處的地方活動,否則很容易把自己的長處變成短處。其實人們如何選擇和自己的知識背景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有些對于某人來說不是資源的東西,對于別人來說可能就是大資源。因此,人們應該開闊自己的視野,看得多、經歷得比較多,才有出路。

從前有個宋國人特別擅長配制防治凍手的藥,他家祖祖輩輩都是靠這種藥涂抹在手上,然後給別人漂洗棉絮來過日子的。

有一個外鄉人听說了這件事情,便找到這個人,表示願意以一百兩黃金買他的藥方。宋國人很快把全家人招在一起商量該怎麼辦。最後的結果是自己家祖祖輩輩都干漂洗棉絮的活兒,一年到頭也不過賺幾兩黃金。現在只要出售這個藥方就可以一下子得到一百兩黃金,那就把藥方賣給他吧!

那個外鄉人得到藥方後,立即去拜見吳王。向吳王夸贊這種藥如何如何有用。這個時候正好越國出現內亂,吳王就派這個外鄉人跟隨他的部隊去討伐越國。當時正是寒冬季節,由于他的藥很管用,盡管天氣很冷,但是吳軍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他們和越**隊進行水戰,最後將越**隊打得落花流水。吳王得勝後特別高興,立即就割出一塊土地封賞給了這個獻藥方的人。

這種藥能夠讓手不皸裂,功用始終是一樣的。但是,有的人可以利用它得到封賞,而有的人雖然擁有它卻依然避免不了繼續做漂洗棉絮的苦活,這就是因個人眼界不同造成的。因此人們要學會開闊眼界,眼界越開闊,選擇的機會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人們要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做也必須懂得不斷學習。從來就沒有一生下來就什麼都知道的人,人都是在有意或者無意地學習,並且將學到的東西用于實踐。對于一個人來說,學習永遠都是必須的,尤其是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得很快,如果人們還抱殘守缺,將自己以前的陳年知識作為炫耀的資本,而不思汲取新的知識,那麼必然會很快失敗。

我們掌握的知識越多,思路就越開闊,所能做的事情就越多,自然就越有希望生活得比其他人都好。

§§§第四節企業發展,要變則通

這是個變化的年代,切記不要一條路走到黑,這條路走不通,就換一個方向試試。政策在變,形勢在變,市場在變,因此策略也要變,對待社會的方法也要改變。

大的形勢在變化,人也要適應變化。跟客戶首次打交道需察言觀色、隨機應變;向老板匯報時發現對自己不利要應景變化;工作沒成效趕緊總結教訓變換方法。在一個公司呆的時間太長感覺快走到盡頭時,更要變換思路,是繼續這樣下去還是另闢他徑,是替人打工還是自己創業?缺少應變能力的人,以不變應萬變的人,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在這個時代里,處處都充滿「變」︰市場在變、需求在變、目標客戶在變、競爭對手在變、生產成本在變、產銷量在變、價格在變、員工在變、合作伙伴在變、計劃在變……「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故有人言,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一切都在變。

面對著千變萬化的內、外部環境,作為企業中高層管理者的我們,該如何去做呢?一句話,那就是變︰不僅要發現變化、適應變化,還要去尋求變化、應對變化。要打造自己及組織的「應變力」。

「應變」對政治領導人是「適者才能生存」;對企業領導人是「變者才能獲利」;對全體人民來說,「應變」就是從「改變」中求「改善」。

當今的這個社會,已進入了巨變的時代,凡是不能隨著變化而調整腳步的企業和企業家,恐怕越來越難以生存。變,是事物的本質特征;變,更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形態。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企業家的態度有三種︰一是以不變應萬變。如果沒有實力的支撐,不是出于策略的考慮,這便是一種最消極的態度。

新產品問世了,老產品降價了,你還是老產品、老價格,豈不是坐以待斃?這樣的企業正應了一句古語︰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二是以變應變。這種態度其實也都只能算作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人家拿出了新產品,你跟在後面來個「東施效顰」;人家降價了,你慌不迭地也來個大甩賣,變來變去始終是被動應付慢一拍,不拖垮就不錯了,新局面是難以看到的;三是以變制變。一個「制」字,情況大不一樣了,它反映的是一種主動進取的精神,是一種度勢控變的能力,其效果是變反倒成了一種機遇,在變中獲得新的發展。就如近年來看,家電市場上競爭日益激烈,價格大戰烽煙彌漫,而美菱公司沒有在降價、打折上隨大流,而是推行「成本戰略管理」,苦練內功,降低成本,撐起了一方天,同時還使企業管理又上了一個台階。

以變制變並不僅僅是個認識問題、態度問題,它還需要企業家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不斷增強制變能力。

在新時代,企業家們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信息,使自己充滿活力。進入新世紀,尤其是加入wto後,我國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改革開放更是全面拓展。現在我國又處于深層次的社會轉型、體制轉軌、觀念轉變時期。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也就像不斷翻滾的浪花,各種變化都在時時發生、處處體現。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