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4章 計較︰太過計較苦,為人大度甜(2)

要心懷坦蕩,寬容他人,就必須做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互諒就是彼此諒解,不計較個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嚴的,既需要他人的體諒,又有義務體諒他人。有了互相之間的諒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平靜的心境和寬厚的品格。互讓,就是彼此謙讓,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心底無私天地寬,淡泊名利,摒棄私心雜念,自覺做到以整體利益為重,把好處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相互之間的矛盾就容易化解;爭名于朝,爭利于市,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對個人得失斤斤計較,是難以與他人和睦相處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計較我高你低。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敬人者,人恆敬之」,尊重別人,自然會獲得別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無視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會有知心朋友。互愛,就是彼此關心,不計較品格氣質的差異。愛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萬別、迥然不同的人和諧地融為一個整體;愛能熔化隔膜的堅冰、抹去尊卑的界線,使人們變得親密無間;愛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間變得更加美好。

人有一分大度,便有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必多一分事業。雖說大度是天生的,但也可以後天培養。

歷史上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並非他有三頭六臂,而是他的肚量比人大!肚量小的人不能容人,人又怎麼能容你呢?

有一打油詩雲︰「佔便宜處失便宜,吃得虧時天自知;但把此心存正直,不愁一世被人欺有量的人,必定是不會吃虧的啊!

§§§第四節學會大度,才能忘掉仇恨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海格里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加倍地擴大著。海格里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長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聖人,對海格里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我們生活在茫茫人世間,難免會與別人產生誤會、磨擦。如果不注意,當我們動了仇恨之心時,仇恨袋便會悄悄成長,最終會堵塞住通往成功之路。

如果所有美德可以自選,我們就先把大度挑出來吧。也許平和與安靜會很昂貴,不過擁有大度,我們就可以奢侈地消費它們。大度能松弛別人,也能撫慰自己,它會讓我們把愛放在首位;大度會使我們隨和,把一些人很看重的事情看得很輕;大度還會使你不至于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沖突,都不會在大度的心靈里過夜。于是,每個清晨,我們都會在希望中醒來。一旦我們擁有大度的美德,我們將一生收獲笑容,收獲別人的愛。

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人,懂得用一顆大度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大度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種明智的處世原則,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是一種表達愛的特殊方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是聖賢也有一失之時,我們何以不能大度待己和待人呢?大度並不意味對惡人橫行的遷就和退讓,也非對自私自利的鼓勵和縱容。誰都可能遇到情勢所迫的無奈,無可避免的失誤,考慮欠妥的差錯。所謂大度就是以善意去寬待有著各種缺點的人們。因其寬廣而容納了狹隘,因其寬廣顯得大度而感人。猶如水一樣,以自己的無形包容了一切的有形。

§§§第五節理解大度,才能獲得更多

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心胸寬闊的人往往能夠得道多助,終成偉業。

拿破侖在長期的軍旅生涯中養成大度待人的美德。作為全軍統帥,拿破侖批評士兵的事經常發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氣凌人,他能很好地照顧士兵的情緒。士兵往往對他的批評欣然接受,而且充滿了對他的熱愛與感激之情,這大大增強了他的軍隊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成為歐洲大陸一支勁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戰斗中,士兵們都很辛苦。拿破侖夜間巡崗查哨。在巡崗過程中,他發現一名巡崗士兵倚著大樹睡著了。他沒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槍替他站起了崗,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哨兵從沉睡中醒來,他認出了自己的最高統帥,十分惶恐。

拿破侖卻不惱怒,他和藹地對他說︰「朋友,這是你的槍,你們艱苦作戰,又走了那麼長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諒解的,但是目前,一時的疏忽就可能斷送全軍。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會兒,下次一定小心

拿破侖沒有破口大罵,沒有大聲訓斥士兵,沒有擺出元帥的架子,而是語重心長、和風細雨地批評士兵的錯誤。有這樣大度的元帥,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戰呢?如果拿破侖不大度對待這位士兵,那後果只能是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識,喪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

大度意味著不再心存疑慮。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對一個小小的過失,常常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句輕輕的歉語,帶來包涵諒解,這是大度;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話,被人不理解或不信任,但不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也是大度。

在日常生活中,當沒有緣分的「對手」,出于內心的丑惡,在我們背後說壞話做錯事時,此時我們想伺機報復還是大度?當我們親密無間的朋友,無意或有意做了令我們傷心的事情,此時我們想從此分手還是大度處理?冷靜地想一想,還是大度為上。這樣于人于己都有好處。

有人說大度是軟弱的象征,其實不然,有軟弱之嫌的大度根本稱不上真正的大度。大度是人生難得的佳境──一種需要操練、需要修行才能達到的境界。

大量事實證明,不會大度待人,亦會殃及自身。過于苛求別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處于緊張的心理狀態之中。由于內心的矛盾沖突或情緒危機難于化解,極易導致肌體內分泌功能失調,引起體內一系列劣性生理化學改變,造成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功能紊亂等等,並可伴有頭昏腦脹、失眠多夢、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煩意亂等癥候。緊張心理的刺激會影響內分泌功能,而內分泌功能的改變又會反過來增加人的緊張心理,形成惡性循環,損害身心健康。有的過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釀成禍端,造成嚴重後果。而一旦寬恕別人之後,心理上便會經過一次巨大的轉變和淨化過程,使人際關系出現新的轉機,諸多憂愁煩悶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大度意味著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氣憤和悲傷是追隨心胸狹窄者的影子。生氣的根源不外是異己的力量──人或事侵犯、傷害了自己(利益或自尊心等),一言以蔽之,認定別人做錯了,于是勃然作色,惡從膽邊生;咬牙切齒,怒從心頭起。凡此種種生理反應無非在懲罰自己,而且是為他人的錯誤!顯然不值。

大度地對待我們的敵人、仇家、對手,在非原則的問題上,以大局為重,我們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化干戈為玉帛的喜悅、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喜悅。要知道我們並非躑躅單行,在這個世界里,我們走著各自的生命之路,紛紛攘攘,難免有踫撞,所以即使心地最和善的人也難免要傷別人的心,如果冤冤相報,非但撫平不了心中的創傷,而且只能將傷害者捆綁在無休止的爭吵中。

大度是一種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大度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躍上大方磊落的台階。只有大度,才能「愈合」不愉快的創傷;只有大度,才能消除人為的緊張。

大度意味著我們有良好的心理外殼。大度,對人對己都可成為一種無需投資便能獲得的「精神補品」。學會大度不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對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乃至事業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對子女、對配偶、對老人、對學生、對領導、對同事、對顧客、對病人……都要有一顆大度的愛心。大度,它往往折射出為人處世的經驗,待人的藝術,良好的涵養。學會大度,需要自己吸收多方面的「營養」,需要自己時常把視線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結構和心理素質上。

當然,大度決不是無原則的寬大無邊,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會基礎上的適度寬大,必須遵循法制和道德規範。對于絕大多數可以教育好的人,宜采取寬恕和約束相結合的方法;而對那些蠻橫無理和屢教不改的人,則不應手軟。從這一意義上說「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乃是應取的態度。

§§§第六節多點糊涂,少點計較

聰明有大聰明與小聰明之分,糊涂亦有真糊涂、假糊涂之別。

北宋人呂端,官至丞相,是三朝元老,他平時不拘小節,不計小過,仿佛很糊涂,但處理起朝政來,卻機敏過人,毫不含糊。宋太宗稱他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有一種人恰恰相反,只要是便宜就想佔,只要是好處就想貪。這種人看似聰明,其實再糊涂不過。

人畢竟沒有三頭六臂,當你事事比別人聰明時,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和嫉妒,終究「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導致自己受到無謂的傷害。真正聰明、正直的人大可不必在一些瑣碎小事上錙銖必較,「糊涂」一下又何妨?只要能在大事上、原則上保持清醒頭腦就行了。為人處世,千萬不要在小事上糾纏不休,搞得自己精疲力竭、心緒不寧,而到了大事面前,卻又真的糊涂了。這樣的生活,太得不償失了。

小事糊涂者,輕權勢、少功利、無煩惱,則終成正果;大事糊涂者,則朽木不可雕也。

俗話說︰真正聰明的人,往往聰明得讓人不以為其聰明。這句話的本意不也就是難得糊涂的內涵嗎?聰明的人表面愚拙、糊涂,實則內心清楚明白,這不是一種更為高明的處世藝術嗎?

「糊涂」常可使我們心境平靜,無欲無貪,正如「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一樣。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許多事情非要尋出個究竟,有時也是不現實的,倒不如多一點「糊涂」,少一點計較。

品茶話人生

大度是人的涵養,它是處世的經驗,待人的藝術,為人的胸懷;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使人生躍上新的台階︰與人為善,就是與自己為善,與別人過不去就是與自己過不去,只有大度地看待人生和體諒他人時,我們才能生活在歡樂與友愛之中。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