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2章 原則︰沒有底線苦,堅持原則甜(2)

其實我們為人處世有兩條原則,一是以做好事為標準,二是以做好人為標準。有人以前者為目標,有人以後者為目標。如果以後者為目標,那麼他的一切將以討好別人為出發點,以情面為準則,這種人是肯定做不了好事的。光憑義氣行事的人就是以做好人為他畢生的目標,似乎一輩子有許多哥們朋友夸他夠義氣,他也就心滿意足了。這是很不足取的。

在一般情況下,朋友間互相幫助並沒什麼不可以,但如果其中摻入「義氣」兩字,就會生發危險。有的人能清醒、理智地對待問題,那麼當互幫互助和原則問題發生沖突時,就能以遵守法律為重;而如果一味以義氣為重,那就可能冒犯法律而尊重義氣,到頭來害了自己。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要把義氣之害減到最低程度,首要的任務是學法,把法律牢牢地記在心頭,當你沖動的時候,它會及時澆水滅火,讓你害怕、讓你清醒。其次,要養成不輕易允諾的習慣。有些人是因為要面子而隨口允諾別人,然後為保面子鋌而走險,結果是大丟面子。有時,猶豫一下是好事。最後,要勇于拒絕別人。如果明擺著此事要冒險,那就該想想︰對方不顧我的安危讓我去犯法,這是不夠朋友的,我也沒必要太夠朋友。朋友首先應為對方考慮,如果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讓朋友去冒險,那是卑鄙的,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拒絕。

生活中的一大功課在于懂得如何拒絕,某些無關緊要的事乃是寶貴時間的蛀蟲——與其為一些瑣碎的事而操勞,不如什麼都不做。在公司里,同事之間免不了互相幫幫忙,你對這種事情應當采取什麼態度呢?平常我們總說「助人為樂」,但是,怎樣助人才能真正成為樂趣,才能被雙方所接受呢?

例一︰一位與你十分投緣的同事,要做一個新建議書,請你提意見,你客觀地給他分析事情,蠻以為幫了他一個忙。可是,不久發現,建議書給上司駁回,同時還被上司訓斥了一番。

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隨便說話,容易弄巧成拙。約上那位同事吃飯,表示你的歉意,告訴他你的感受︰「我希望幫你一把,想不到卻愈幫愈忙「看來,我是適宜做內部和執行的工作,不宜胡亂做計劃「下一次你做計劃,最好多問其他人的意見,集思廣益,效果更佳

例二︰你調離舊職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對新職也早已熟悉,一切順利如意。只是有一個小麻煩,那就是舊職的接棒人常給你制造麻煩。此人也是調職的,跟你做同事已有一段日子,大家頗為要好,所以他以朋友的身份來向你討教就很順理成章。

漸漸你發現,對方對你的依賴,間接影響到你正常的工作,這對你是蠻不公平的。所以,是到了想辦法改變狀況的時候了。但要切記,得保持你友善的態度,顯示你仍支持對方,樂于幫忙。問題是︰你該提醒他**工作的重要性,間接協助他**完成工作。

提醒對方,應該自己處理的,就自己去面對,實在解決不了的可以由其上司拿主意。你還得提防對方的上司,誤會你倆有過分的親密關系。當對方又來找你詢問有關問題時,你應微笑著告訴他︰「這些數字在會計部門十分齊全,你去翻查一下就是了或者︰「這些客戶本來就跟你的上司很熟,由你上司出面,事情必會好辦

例三︰某部門主管與你十分要好,有一天,突然向你求救,說是他有一個計劃希望與某公司合作,而你與該公司老板很熟,請你做其中間人向這位老板游說一番。不錯,你與這人的交情很好,可是切記︰公私分明。

你可知道這個計劃的來龍去脈?兩家公司合作,究竟誰得誰失?你鼓動如簧之舌去游說,有什麼好處呢?要是答案全是未知數,奉勸你小心行事。不妨答應好友你同意做中間人,但只限于介紹他與該公司某人認識,並不充當說客。

對另一方,可事先將事情的概況說一下,讓他有心理準備,並說明合作與否,不必考慮你這方面,因為這根本與你無關。安排兩人第一次見面,最好選些不是大家午飯常去而又寧靜的飯館,讓大家先行認識,話題最好放遠些,切忌一見面就談生意,那只會令你尷尬。第二次相見,也可幫忙聯絡,但最好不參與,任由兩人自由發展好了。

例四︰當一個同事請你提意見,諸如「你認為我的工作態度不好嗎?」「是否我服務客戶的方式不對?」這些問題不易處理,卻給予你一個幫助對方進步和表現才能的機會。不要直答「是」或「不是」,應有一點建設性,即是說,你該提議一個可行辦法而不會被誤為批評。因為要是你的答案令對方不開心,他肯定不會接受你的意見,甚至認為你是麻煩的一部分。

告訴對方換了是你,會怎樣處理此件事情。例如,有同事因為未能準時預備開會的文件,遭到了上司的責備,應該婉轉開導他︰「你我都知道李經理認真得很,所以我替他做事永遠以最快的時間去完成,並且詳盡得很,以便于他知道,我是盡力做到符合他的要求的

切忌指出對方或他上司的錯處︰「李經理真是煩人,你最好永遠依照他的吩咐去做這樣說,等于火上加油,對同事、對他的上司,甚至你自己,肯定都沒有好處,何苦呢?

本來,搭檔有事,你確有義務去承擔更多的任務。只是你十分不服氣,因為搭檔告假,原來是忙于自家的兼職。也就是說,你在替他多做工作,他卻坐收兩份酬勞,這不單是不公平,更會因你工作過多,導致表現大打折扣。這樣,又等于直接加害于你。于是,你在密謀向上司告發搭檔的罪行。

你若真的采取此行動,對方必被革職無疑。這樣,似乎太絕情了,也有可能給你帶來背後罵人的壞名聲,奉勸你選擇另一種行動。不妨單獨邀約搭檔,要求大家坦白,表明自己的立場︰「我不會理會你的私人事務,因那與我無關,但影響到我的工作,我就不能不起而反抗了

「對不起,我無義務永遠多承擔你的工作,這樣對我太不公平了,還會影響我的表現,從今天起,我會公事公辦,不再隨便遷就你擺明了態度,等于「先小人後君子」,這是比較理智的做法。

§§§第六節被人欺負時要有原則

好人要做,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因為一味地容忍只會換來別人對你更大的傷害。

人們常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馬善」是說馬溫馴,而「人善」指的是除了人溫馴、沒有反抗的性格之外,還包括熱忱、善良、厚道、心軟、服從、軟弱、畏縮及缺乏主見等。

不過,畏縮及缺乏主見的人可能有硬脾氣,雖然是個小人物,但不合他脾氣的話,他一樣是听不進去,也指揮不動他,這種人反而不一定會被人欺。最易被人欺的,都是有善良及溫厚特質的人,也就是「好人」。「好人」因為一切與人為善,不爭不搶,不使手段,不會拒絕別人,因此常被利用。像作戰時,冒死犯難打前鋒,不顧生死救同胞的,大部分會在「天堂」見面。而怕死奸邪狡詐的,反而躲在後面。

好人要做,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因為一味地容忍只會換來別人對你更大的傷害。「好人」是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的,但是在弱肉強食的生物鏈里,「好人」反而會成為受害者,這實在很悲哀。這樣說,相信很多「好人」心有戚戚焉。「好人」應該保持好的特質,沒有必要使自己變壞。偶爾吃些小虧也不必過于在乎,權且把它當成做好人的「代價」。況且,要好人不「好」也不太容易,但是面對險惡的社會,「好人」還是要有保護自己的方法。

「好人」應該怎麼保護自己呢?

首先是確立自己待人處世的原則。人有了原則,自然會有所為,有所不為。例如寧可送人錢,但不借人錢;我不犯人,但不容許人犯我;寧可舍身救人,也不幫助邪佞小人……這都是原則。有了原則,對別人的要求就不會照單全收。但如何堅守原則卻也是「好人」的困擾所在,因此還要有拒絕的勇氣,如果能拒絕別人幾次,別人自然就不敢隨便向你提出無理或有害于你的要求。

讓人了解你的處世原則,可以采用事前打「預防針」的方式,這樣就會在事先封住別人的索求。這種方法是在日常行為當中,適時地「透露」一些自己做事的原則,以免一有什麼事就找到你的身上。「預防」為主,會讓你省卻許多麻煩,畢竟開口說「不」,對一個好人來說更難一些。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待人處世的原則要以明辨是非與**思考的能力做後盾,否則就會拒絕不應拒絕的事,接受不該接受的要求。

其次是適度的抗議和生氣。有些人以欺負「好人」作為生存的手段,因此當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時,要有勇氣抗議,但不必得理不饒人,充分表達你的立場即可。至于生氣,也不必鬧翻天,但要讓對方了解你的立場。一般人喜歡捏軟柿子,欺負好人,因此你的抗議和生氣會產生一定效果。人性有令人悲哀的一面,那就是欺軟怕硬。所以,你做好人沒有錯,但一定注意不要把善良和軟弱混為一談。

應該怎樣去表現你的抗議與生氣?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弄清楚你自己的感覺和看法。譬如,有人想左右你對某件事情的反應,請記住你也一樣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反應。你也可以要求別人暫時停止做某些行為。不要為你的要求覺得抱歉,如果這些要求沒有馬上受到重視,你至少要設法讓他知道這種行為讓你有多不舒服。

將這些原則變成習慣,你可以避免許多混雜的事情。總之,要不被人欺,就要武裝自己;不必去攻擊別人,但必須保護自己。

品茶話人生

人有了原則,自然會有所為,有所不為。例如寧可送人錢,但不借人錢;我不犯人,但不容許人犯我;寧可舍身救人,也不幫助邪佞小人……這都是原則。有了原則,對別人的要求就不會照單全收。但如何堅守原則卻也是「好人」的困擾所在,因此還要有拒絕的勇氣,如果能拒絕別人幾次,別人自然就不敢隨便向你提出無理或有害于你的要求。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