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0章 責任︰不負責任苦,敢于承擔甜(2)

有一次,一個小伙子向一位作家自薦,想做他的抄寫員。小伙子看起來對抄寫工作是完全勝任的。條件談妥之後,他就讓那個小伙子坐下來開始工作,但是小伙子卻朝外邊看了看教堂上的鐘,然後心急火燎地對他說︰「我現在不能呆在這里,我要去吃飯于是作家說︰「噢,如果你非要去,就去吧,希望你邊吃飯邊為自己以後的人生祈禱吧,因為從現在開始我們兩個永遠都不可能在一起工作了那個小伙子因為得不到雇佣而感到特別沮喪,但是當他有了一點點起色的時候卻只想著提前去吃飯,而把自己說過的話和應承擔的責任忘得一干二淨。

工作就意味著責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須承擔責任的工作,相反,你的職位越高、權力越大,你肩負的責任就越重。不要害怕承擔責任,要立下決心,你一定可以承擔任何正常職業生涯中的責任,你一定可以比前人完成得更出色。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眼前的責任,認為等到以後準備好了、條件成熟了再去承擔才好。在需要你承擔重大責任的時候,馬上就去承擔它,這就是最好的準備。如果不習慣這樣去做,即使等到條件成熟了以後,你也不可能承擔起重大的責任,你也不可能做好任何重要的事情。

§§§第五節責任是充滿愛地做事

「責任就是對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因為這種愛,所以責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義的一種實現,就能從中獲得心靈的滿足。相反,一個不愛家庭的人怎麼會愛他人和事業?一個在人生中隨波逐流的人怎麼會堅定地負起生活中的責任?這樣的人往往是把責任看作是強加給他的負擔,看作是個人純粹的付出而索求回報。

一個不知對自己的人生負有什麼責任的人,甚至無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責任是什麼。有一位小姐向托爾斯泰請教,為了盡到對人類的責任,她應該做些什麼。托爾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們為之受苦的巨大災難就在于沒有自己的信念,卻偏要做出按照某種信念生活的樣子。當然,這樣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許多人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視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出于自覺的選擇,而是由于習慣、時尚、輿論等原因。譬如說,有的人把長期從事的某一職業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從不嘗試去擁有真正適合自己本性的事業;有的人看見別人發財和揮霍,便覺得自己也有責任拼命掙錢花錢;有的人十分看重別人尤其是上司對自己的評價,于是謹小慎微地為這種評價而活著。由于他們不曾認真地想過自己的人生究竟是什麼,在責任問題上也就十分盲目了。

如果一個人能對自己的家庭負責,那麼,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內的一切社會關系上,他對自己的行為都會有一種負責的態度。如果一個社會是由這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成員組成的,這個社會就必定是高質量的、有效率的。

責任是最足以發揮我們力量的東西。從來沒有站在負責任的地位的人,決不能發揮他們全部的力量。在終身勞苦的人中,很少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原因就在于此。他們的力量因為從來沒有被重大的責任所磨練,所以終其一世都是弱者。有人以為假若一個人生來就有大本領,則這種本領遲早總會顯露出來——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本領每個人都有,誰可以顯露出來,誰無法顯露出來,這全看他所處的環境,全看足以喚起志願、喚醒力量的環境之有無。

把重大的責任放在一個人的肩上,驅使他進入絕境,則情勢的要求完全可以把這個人內在的全部力量激發出來。假如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有些做大人物、做領袖的成分,責任可以把它催喚出來。所以,假如有重大的責任擱在你的肩上,你應當高興地接受它——因為它預示著你的成功。

§§§第六節投筆從戎擔護國大任

東漢都城洛陽,一群年輕人正在一個房間里伏案抄寫,不時還有人邊寫邊議論這次能賺多少錢,可是坐在最後一排的一個叫班超的人卻一直沉默不語。突然他站起來將手中的毛筆狠狠地往地下一摔,眾人回頭詫異地注視著他。班超嚴肅地說︰「男子漢大丈夫應當為國殺敵立功,我們怎麼能安安穩穩地坐在這里,過這些抄抄寫寫的日子呢?」眾人先是一愣,接著有人起哄︰「哼!看不出班超這小子,連飯都吃不飽,還想去立功受封呢!」班超在眾人的哄笑聲中憤然離去。

班超生氣地回到家,正在整理書籍的父親看他一臉不高興,大概猜出了幾分,于是就把他和兄長班固、妹妹班昭一起叫到面前。父親問道︰「你們兄妹三人的志向都是什麼?」班固、班昭回答說願意像父親一樣編寫史書,而班超卻說︰「我的心願是領兵打仗,最好像博望侯張騫那樣率隊出使西域!」父親非常欣慰,語重心長的對他們三個說︰「你們都有遠大的志向,這一點我非常高興,但你們要記住,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浮氣躁,只有踏踏實實,打好基礎,那麼等機會到來時,你們才不會錯過不久,班超果然投筆從戎,跟隨猛將竇固與匈奴作戰,立下戰功,成為一名年輕的將軍。

漢宮金殿上,漢明帝得知匈奴被驅趕到漠北邊境時,大為寬慰,對竇固和班超大加贊揚,並且封班超為「假司馬」。漢明帝主張罷兵,就此停止對匈奴作戰,可班超卻上奏說︰「現在匈奴雖然已經逃走,但還經常騷擾我邊境,臣擔心,一旦給他們喘息的機會,他們會卷土重來,到那時,後果將不堪設想!」漢明帝詢問班超該如何辦才好,班超回答說︰「漠北離我們中原萬里,出兵很難,當務之急是派出使節,聯合漠北諸國,共同抵抗匈奴。臣願意帶領三十六人出使西域!」漢明帝當場應允。

班超第一站來到鄯善國。鄯善國的國王盛情款待了班超一行人,班超對他痛陳利害關系。國王經過深思熟慮,表示願意聯合西域各諸侯國共同抗擊匈奴,班超很是高興。席間,一個官員突然急匆匆地趕到國王身邊,低聲耳語了幾句,國王的臉色立刻緊張起來,隨後匆匆走了。班超一行人感到非常不解。過了不久,國王又回來了,讓士兵將鄯善國的服裝發給班超等一行人,眾人才心安稱謝。可是此後一連三天,班超去求見國王簽署和約,卻總是被國王以生病為由拒之門外。班超仔細地回想起那晚的情景及國王慌張的神色,覺得其中必有蹊蹺,于是暗中派人去調查。

鄯善國王宮中,匈奴使者突然到來,責問國王是否收留了漢朝的使者。國王佯裝不知,暗中派人催促班超等人回國,如果不從,就要對他們下手,寧願得罪漢朝,也不得罪匈奴。這些話恰巧被班超派去調查的人听到了,他急忙回去報告班超。班超立即將下屬召集起來,說︰「同來西域,為的是立功報國,現在匈奴使者才來幾天,鄯善國王態度就已經大變,如果他把我們交給匈奴,那連尸骨都回不了家鄉。大家看怎麼辦?」眾隨從異口同聲地說︰「事情緊急,一切听從將軍安排!」班超激勵大家︰「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天咱們連夜突襲匈奴使者營地,發起火攻,乘他們模不清楚我們底細的時候,一舉消滅他們,這樣鄯善國才會與漢朝和好入夜,班超率三十六名隨從用火攻偷襲匈奴營地,匈奴眾使者除一人逃月兌外,其余都被燒死了。

隨後,班超率眾闖進宮殿,國王連忙召集軍士將眾人包圍。國王責問說︰「哼,班超,我好好對待你,你竟然把匈奴人給殺了,我以後怎麼向匈奴人交代?我要把你送到匈奴去!」班超大笑說︰「我只知道匈奴一百三十多人死在你們鄯善國,你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了!我們都穿著鄯善國的服裝,在匈奴人的眼里,凶手是鄯善國的人!匈奴使者我們並沒有全部燒死,還有一個人逃走了,我想他明天一定會在單于的帳中講述鄯善國是怎麼將他們的使者殺死的國王听了,癱坐在地上,自知已經無退路,只好下令軍士退下,換了副面孔,滿臉堆笑說︰「尊敬的漢使,本王剛才……只是開個玩笑,以做試探。來人!拿盟書來!」兩人當即在盟書上簽字、落印。

班超年少時最大願望便是擊退匈奴,為國家的邊境安定盡自己的責任。後來班超率領手下出使西域,受到西域國家的刁難與威脅,但機智勇敢的班超竟然帶領幾十個人殺入匈奴大營,不但趕走匈奴使者,更使得西域小國對自己另眼相看,終于順利完成了使命,也實現了自己自小立下的誓言。

§§§第七節諸葛亮自罰擔責任

諸葛亮輔助蜀王劉禪時,就決心實現早已有的願望,出兵北伐,統一中原。他做了充分的準備,並寫了著名的《出師表》,表示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

街亭,是蜀軍與魏軍必爭之地。這個要道派誰去守呢?他思來想去,選中了馬謖。他對馬謖說︰「街亭地處要道,你一定要駐軍路口,阻擋魏兵,千萬不可將軍營安置在山上

誰知,諸葛亮的叮囑,馬謖根本沒放在心上,來到街亭就對副將王平說︰「我看丞相說得不對王平問道︰「為什麼?」

馬謖回答說︰「你看,這路旁有些小山,在山上扎營,居高臨下,真是太好了

王平覺得馬謖說得不對,但他和馬謖爭執半天都不管用,馬謖最後還是把軍營扎在山坡上。

魏軍大將張邰見蜀軍扎營在山上,大喜,迅速將山包圍個水泄不通,切斷了馬謖的糧道和水路。沒有水,沒有糧,軍心大亂。幾天後,張邰放火燒山,街亭終于丟失了。

街亭丟失,馬謖自然被殺。諸葛亮忍不住流下眼淚。他說︰「馬謖被殺,是軍法難容,罪有應得,我只恨自己看錯了人,用錯了人,這次慘敗全是我的責任,我應該受懲罰于是,他上書蜀後主劉禪,要求把自己的官職連降三級。

在失街亭這一戰中,諸葛亮沒有推卸責任,而是清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勇于承擔責任,這樣嚴于律己的行為,穩定了軍心,樹立了自己的威望。

品茶話人生

一般能成大事者在踫到事情沒有辦好、辦成的情況時,都不會怨天尤人,而是首先從自身尋找原因,檢討自己的不足,並從中汲取教訓,避免今後重蹈覆轍。這樣的人不爭功諉過,勇于突事求是地承擔責任。對于別人的缺點、錯誤以及應該承擔的責任,他們也能實事求是地提出,但是態度是與人為善的,只要別人認識了,改正了,便既往不咎。遇到分歧和矛盾,他們能保持冷靜和理智,求同存異,妥善處理;允許別人保留自己的觀點,留給別人認識和改正缺點錯誤、戰勝挫折失敗的時間和機會,耐心等待,努力不使與別人友好合作的紐帶割斷。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