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5章 口才︰笨嘴笨舌苦,能言善辯甜(1)

§§§第一節注意分寸的開玩笑

沒有笑聲的生活和沒有幽默感的人都是無味的。在人際交往中,開個得體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經,活躍氣氛,營造出一個適于交際的輕松愉快的氛圍。但是,我們在聊天的過程中,千萬不能踫到別人的痛處,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忌諱,也都討厭別人提及。有時候,即使是贊美他人,也可能不小心冒犯了對方,引起對方的反感,有時可能還會招來怨恨。

公司的小劉禿頂。一天,幾個同事在一起聊天,得知小劉的發明專利被批準了,小麗快言快語地說道︰「你小子,真夠牛的,真是‘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說得大家哄堂大笑,小劉卻不好意思地紅了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可以拿別人生理上的缺陷來做笑料,如斜眼、麻面、跛足、駝背等。別人是不幸的,你應該給予同情才是。

雖然聊天中開玩笑的人動機大多是友好的,或許小劉自己也明白這個道理。但很多時候,自己還是不能忍受別人拿自己的缺點開玩笑。

因此,開玩笑也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否則就會產生不良後果。正所謂「說者無心,听者有意」。因此,在聊天中掌握一些分寸是很有必要的。

不要不分場合、場所地開玩笑,如果場合不對,玩笑不僅無法達到效果,而且還可能受到別人的訕笑,甚至于引起別人的反感。

當你出席一位朋友父親的葬禮時,如果你安慰朋友說︰「你的先生一定是個很堅強的人,因為他父親是個有名的石匠呀!」將石匠和堅強聯想在一起的幽默,固然無可厚非,可是由于使用的場合不對,結果只能是使得周圍的人感到氣憤︰這個人怎麼如此沒常識?大家都這樣傷心,而他一個人卻嬉皮笑臉!如果換成另一種場合,效果也許就大大不同了。

你拿對方的缺點開玩笑,即使你是無心的也很容易被對方認為你是在冷嘲熱諷。倘若對方又是個比較敏感的人,你會因一句無心的話而觸怒他,以致毀了兩個人之間的友誼。而且這種玩笑話一說出去,是無法收回的,也無法鄭重解釋。到那個時候,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下面也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有一天,幾個同事在一起聊天,其中李小姐提起她昨天配了一副眼鏡,于是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她戴眼鏡好看不好看,大家不願掃她的興都說很不錯。這時,同事小蘭因此事想起一個笑話,便立刻說出來︰「有一個老小姐走進皮鞋店,試穿了好幾雙鞋子,當鞋店老板蹲下來替她量腳的尺寸時,誰知這位老小姐是個近視眼,看到店老板光禿的頭,以為是她自己的膝蓋露出來了,連忙用裙子將它蓋住,立刻听到了聲悶叫。‘渾蛋!’店老板叫道,‘保險絲又斷了!’」

接著是一片哄笑聲,誰知事後,大家發現李小姐再也沒有戴過眼鏡,而且踫到小蘭後,也再也不和她打招呼了。

正所謂說者無心,听者有意。在小蘭看來,她只是聯想起一則近視眼的笑話。李小姐卻可能認為︰別人笑我戴眼鏡不要緊,還影射我是個老小姐。

開玩笑本來是一種調解談話氣氛的良好方式,但是,如果你使對方太難堪了,就並非開玩笑之道。因此,當我們開玩笑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一些外在的因素,不要因為玩笑而傷了朋友間的感情。

§§§第二節安慰他人要有尺度

當朋友痛哭失聲時,該如何按捺內心的不安與疑問,傾心聆听並安撫他的苦痛與焦慮?而當自己遭遇困難、瀕臨絕境時,該如何適時求援?我們具備坦然接受別人幫助的能力嗎?在這種時候,我們該「說什麼」「怎麼說」呢?聰明的人要學會安慰他人的技巧。

有些人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絞盡腦汁,用盡平生所學來安慰別人,但被你安慰的人輕則感覺不痛不癢,與你期待的安慰效果相差甚遠;重則適得其反。這就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安慰人,究竟該掌握一個什麼樣的尺度?

某同事老王的女兒剛剛經歷了人生重要的一次轉折——高考。孩子人生的關鍵時刻,是全家希望的焦點所在,之前備戰甚為艱苦,然而成績出來後卻因幾分之差與心目中的重點大學失之交臂,老王非常沮喪。此時,作為他的同事,熱心的你該怎樣安慰他呢?

同事小李,進公司不久,年輕熱情,主動性強。見老王這麼沮喪忍不住安慰說︰「老王老王,不要難過了,其實考不上重點大學也不是什麼絕望的事情,是金子到哪兒都能發光,你看我上的也不是重點大學,現在不也挺好嗎?」

同事老張,人到中年,閱歷豐富。見老王沮喪,安慰道︰「老王啊,你的感受我能理解,你看,你們全家尤其是孩子花了那麼多心血備考,考不上確實很可惜,但也別太難過了,還是想想看有沒有其他辦法,看看有什麼親朋好友認識學校的人,說不定有辦法讓孩子能讀上重點大學呢。別急別急,辦法總比困難多

雖然兩位同事都及時給了老王安慰,但是,小李的安慰屬于消極對比的安慰,而老張的安慰屬于積極進取的安慰。就算老王最後沒能找到解決女兒讀大學的方法,相信他也是非常感謝小李和老張的。

對許多人而言,目擊別人的傷痛與不安,是件很痛苦的事。有些人則為了避免說錯話,寧願選擇什麼都不說,而錯失表達關心的時機。因此,我們要學會使用正確的語言去安慰他人。

我們要記住︰給予安慰並不是告訴別人︰「你應該覺得……」或是「你不應該覺得……」而是給予他們空間去做自己,並認同自己的感覺。我們不需要透過「同意或反對」他們的選擇或處理困境的方法,來表達關心。

某科研單位的老張利用休息時間進行了一次軟件創新,結果人熬瘦了也沒成功。面臨失敗,他感到非常沮喪。這時,同事老胡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看你的眼楮都熬紅了,算了吧!這樣沒個收獲地干下去,還不如在家休息呢結果鬧得老張的心情更加不爽。相反,他如果說︰「沒關系,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這樣,老張心里就會好受多了。

所以,我們在安慰人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住技巧。否則,不但別人不領情,還會給別人帶來痛苦。

§§§第三節幽默的確是種魅力

幽默是一種魅力,也是一種人格力量。幽默所包含的特性是逗人快樂,所包含的能力是感受和表現有趣的人和事,制造愉悅的氣氛。對于個人而言,懂得幽默的人往往比不懂幽默的人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人際交往中,幽默是心靈與心靈之間快樂的天使,擁有幽默就擁有愛和友誼,凡具有幽默感的人,所到之處,皆是一片歡樂和融洽的氣氛。在無法避免的沖突中,幽默感不強的人就面臨考驗,是拍案而起,橫眉怒目,還是悲天憫人,大智若愚?幽默家的高明在于即使到了針鋒相對之時,也不像通常人那樣讓心靈被怒火燒得扭曲起來,而是仍然保持平靜。在對方已感到別無選擇時,幽默家仍然有多種多樣的選擇。

一個禿頭者,當別人稱他「理發不用花錢,洗頭不用湯」時,他當場變了臉,使一個原本比較輕松的環境變得緊張起來。一位上台演講的教授,也是禿頭,他在自我介紹時說︰「一位朋友稱我聰明透頂,我含笑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聰明絕頂了。’」然後他指了指自己的頭說,「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外表美是心靈美的反映教授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演講,整個會場充滿了活躍的氣氛。

幽默家兼鋼琴家波奇,有一次在美國密歇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發現听眾不到大半,他當然很失望也很難堪,但是他走向舞台時卻說︰「福林特這個城市一定很有錢,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兩三個座位的票于是整個大廳里充滿了歡笑,波奇也以寥寥數語化解了尷尬的場面。

由此可見,幽默不僅反映出一個人隨和的個性,還顯示了一個人的聰明、智慧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默既不是毫無意義的插科打諢,也不是沒有分寸的賣關子,耍嘴皮。幽默要入情入理,既引人發笑,又給人啟迪,這需要一定的素質和修養。

生活中應用幽默,可緩解矛盾,調節情緒,促使心理處于相對平衡狀態。著名的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通過幽默,我們在貌似正常的現象中看出不正常的現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中看出不重要的事物

可見一個社會不能沒有幽默。有人形象地說︰「有幽默感的語言是一篇詩文,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座雕像,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間旅店,而有幽默感的社會是不可想象的人們給保加利亞的卡爾洛沃城冠以「笑城」的美稱,卡城被稱為是諷刺與幽默之鄉,這個城的人們言談中常有幽默、諧趣之語,因而性格開朗樂觀,成了卡城居民的普遍品格。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幽默的傳統,曹雪芹《紅樓夢》中劉姥姥的幽默引出的「群笑圖」,堪稱是「千古之笑」。文中描述道︰鳳姐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子上。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著腮幫子不語。眾人先還發怔,後來一听,上上下下都大笑起來。湘雲撐不住,一口茶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只叫「噯唷!」寶玉滾到賈母懷里,賈母摟著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著鳳姐兒卻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里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座位,拉著女乃母叫「揉揉腸子」……

我們常有這樣的體味,在會場或課堂上,一席趣語可使笑語滿堂,氣氛和諧而輕松,增加了接受效果;在友人間的笑談中,一則笑話,常令人捧月復不止,在笑聲中交流和深化了感情;在旅游登山時,一句幽默,引出一陣嘻嘻哈哈,頓使人倦意全消,鼓勁前行。可見,幽默與笑是情同手足的姐妹。上乘的幽默是鼓勁的維生素,是交際的潤滑劑,是智慧的推進器。

「不懂得開玩笑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這是俄國文學家契訶夫說過的一句話。幽默是一種特殊的情緒表現,它可以淡化人的消極情緒,消除沮喪與痛苦。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滿情趣,許多看來令人痛苦煩惱之事,他們卻應付得輕松自如。這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幽默這一適應環境的工具,學會了面臨困境時減輕精神和心理壓力的有效方法。

§§§第四節盡可能的化解爭吵

人和人之間就某件事產生分歧是非常正常的,很多人在產生分歧之後首先想到的是爭論甚至爭吵,這似乎也是正常的,但正是這種似乎正常的解決辦法卻恰恰是最糟糕的辦法,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爭吵。

在一次宴會上,一位先生講了個幽默故事,其中提到一段引語,他說是出自《聖經》,然而他的鄰座很清楚地記得這是出自莎士比亞作品,于是很自信地指出了這個錯誤,結果是各執己見,互不相讓。正好邊上是一位莎翁研究專家,于是決定讓他評判,那位專家對那位指出錯誤的先生說︰「你錯了,那位先生是對的!」

在回家的路上,被指出錯誤的那一位很詫異地問專家︰「你明明知道我是對的,怎麼說他是對的?」專家的回答是︰「這麼多人看著,你為什麼要讓他丟面子,如果讓他丟了臉,他會恨你一輩子,而絕不會感激你指出了他的錯誤,絕對不要以為指出他的錯誤是為他好!」

事情確實如此,和一個人爭吵,一般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因為為了各自的自尊,誰都不願意輕易地屈服,而往往分歧雙方都各有優點,也各有缺點,或者根本就沒有好壞可言,只是角度不一樣,所以爭吵是不可能有結果的。而且爭吵總是營造一種敵對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中,雙方都只會盯住對方的缺點,而不會考慮對方的優點。即使是很明顯的一個錯誤,你把它指出來,或者用你的天才般的辯論把他駁得體無完膚,讓他覺得低人一等,其結果只會使他怨恨你,或者違心地服你,但可能觀點照舊,甚至會在以後的工作中影響相互的合作。即使是1+1=3這樣簡單低級的錯誤,你也該找個恰當的機會指出來,越是簡單的錯誤越不能公開地、無情地指出。

釋迦牟尼說︰「恨不消恨,唯愛釋恨當你抱著敵對的態度去解決問題,結果只會水火不容。只有在尊重對方的同時提出建議才可能被接受。所以我們要盡量避免爭吵。要做到避免爭吵,首先要有歡迎分歧的態度,記住這樣一條格言︰「如果一對伙伴總是意見一致,那麼他們中的一個就是多余的所以分歧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沒有分歧就沒有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其次要告訴自己,在發生分歧的時候,要冷靜地先听對方說,給對方時間,然後你才會有較客觀的評價。但最重要的是如何開口,很多人在開口之前是理智的,但慢慢地就失去控制,無法控制對方情緒,也無法控制自己情緒。開口要先強調對方的優點,先肯定對方,然後承認自己觀點中的不足,即使沒有也要編一個。因為要讓對方認識到他的不足,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自我批評,最後很婉轉地提出對方的不足,請他考慮。相信這樣一個簡單的程序能避免大部分爭吵。

§§§第五節用贊美為交際加分

根據美國《幸福》雜志下屬的名人研究會研究的結果表明︰人際關系的順暢是事業成功的最關鍵的因素,而贊美別人是處世交際最關鍵的課程,因此如果你懂得如何去贊美別人,再加上你聰明的腦袋,還有腳踏實地的精神,就等于事業成功了一半。從很大意義上講,學會贊美他人是事業成功的階梯。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