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十五章 大戰(二)

滁州地處安徽東南部,是一座處于群山包圍之中的城市,歐陽修在《醉翁亭記》里說「環滁皆山也」,就是滁州的真實寫照,滁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距離南京不到五十公里,距離揚州一百公里,滁州市,又稱「皖東」,素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門戶,隔江與南京遙望。滁州南據長江,東控京杭大運河,是為江東之門戶,江淮之重鎮。在太平軍攻下南京城後派出軍隊打下了這里,將它作為南京外圍的防御軍事重鎮,揚州的地理位置也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可是琦善以揚州為中心組建了江北大營,讓太平軍只能看著而不能吃,此時太平軍軍事實力還沒有達到頂峰,本想積蓄實力之後打敗江北大營,沒有想到此時江北門戶丟了,胡以晃在大戰中戰死,很快清軍就要到達長江北岸,南京危矣!

天王洪秀全立刻召集了南京城里所有的將領前來討論如何將滁州奪回來。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在南京城的重要人物聚集在天王府里,此時所有人都感覺到了危險,清軍已經與南京隔江相望了,自從佔據南京後還沒有如此危險的時候。「不知各位王弟有何辦法將清妖擊退?進入滁州的清妖如一根刺,讓南京時刻處在威脅之下,必須想辦法重新控制滁州地區。」洪秀全首先問道,「天王,南京城內只有三十萬軍隊,還要防備江南大營,恐怕抽不出太多的人來。安慶方面要防備江忠源,而曾國藩的湘軍正在朝著九江方向突進,我們沒有兵力應對滁州方向的清妖了。」東王楊秀清說。「天王,不如聯絡一下安徽的捻軍,讓他們在後面制造一些混亂,同時集中南京的兵力全力攻擊江南大營,先解了後顧之憂,江忠源方面年前大戰,我們雙方損失都差不多,應該不用過多地防衛,重要的是滁州方面,因為他距離南京實在太近了,一定要解決它。」翼王石達開說,在軍事方面石達開比楊秀清要高出一些,燕王秦日綱听了也點點頭,確實應該先解決最緊要的問題。「如果此時長江北岸的清妖動了如何解決?」洪秀全問,說實在的,洪秀全在軍事方面確實不怎麼樣,如果是鼓動士兵他可能還有兩下子,洪秀全沉迷于自己創建的宗教之中,而面對強大的敵人時缺乏自信。「天王放心吧,清妖剛剛佔領滁州,怎麼說也得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安穩下來,明天準備,後天進攻江南大營,在清妖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一舉拿下它,接下來就重點應對江北大營和滁州方面。」石達開勸慰道。「好吧,這件事交給東王,翼王輔助,一定要保證南京的安全。」洪秀全將事情交給了楊秀清,自己回**去了。

楊秀清確實是一個軍事能力出眾的人,商量了一陣後決定由東王為軍師,石達開為指揮,首先解決江南大營的問題,又調燕王秦日綱帶領一支部隊從側翼攻擊江南大營。很快十五萬大軍分成兩路,7月26日夜晚,秦日綱帶領五萬人從玄武門猛烈攻擊孝陵衛清軍大營,而石達開則親率八萬大軍從城內出通濟門,抄截大營退路。僅有的十門火炮全部擺在了正面猛烈轟擊,同時兩萬太平軍翻越紫金山直接進攻大營,一時間炮聲震天、喊聲陣陣。太平軍與清軍在黑夜中戰作一團。

江南大營創立于1853年3月,為了遏制太平軍的擴張,欽差大臣向榮于南京城外的孝陵衛建立了江南大營,準備長期圍困天京,防止太平軍向蘇、杭等地發展,從南方各省抽調兵馬充入,一年多時間里人數幾近二十萬,不過南方士兵身體弱小,戰斗力並不怎麼樣,加上後勤物資跟不上,導致向榮只能圍困而很少主動攻擊,最近正在思考著如何破敵,研究了半天的地圖,向榮想到南京毗近長江,水師的戰艦在江面上可以直接攻擊天京城,計劃請皇上向南方水師調集一些戰船過來,半夜了才睡下。

感覺並沒有多久,忽然听到外面震耳的爆炸聲響起,急忙起身出了大帳,發現大營里到處都是火光,不時的爆炸將大營內的帳蓬、草料點燃了,這時喊殺聲傳來,向榮知道是太平軍進攻江面大營了,不過太平軍顯然挑了一個好時機,在黑夜里清軍無法組織起有效地反抗,這時幾個將領來到向榮身邊說︰「軍門,太平軍已經沖進大營,兄弟們都亂了,這可如何是好?」向榮看著大營里的士兵,如同無頭的蒼蠅一樣到處跑,心底在滴血,自己一年的心血就這樣被太平軍一擊而潰,自己難以向皇上交待了,「軍門,快下命令吧,不然所有的兄弟都要折在這里了,這里距離丹陽不遠,而且那里還有我們的一些物資,不如撤退到丹陽。」一名參將建議道。「撤吧,撤到丹陽!」向榮也只有這個辦法了,等到了丹陽,二十余萬人只剩下了不到三萬,向榮真是欲哭無淚,耗費了一年心血的江南大營一夜之間被付之一炬,只能等皇上的旨意了。

太平軍一夜苦戰順利突破了江南大營與江北大營的包圍的一側,而且得到了大批物資補充,此戰殺死清軍六萬余人,剩下的大多跑了,而太平軍損失不到二萬,可謂是一場大勝,簡單修整一天後東王楊秀清命令石達開率領十萬大軍由下關渡過長江,向滁州方向而來。

得到滁州的富察廣並未大意,派出飛艇在天空監視長江沿江地區,防止太平軍偷偷模過來。石達開帶著十萬人渡江,花費了近兩天天夜的時間,數千艘小型木船在江里來回運,他們沒有發現天空中的飛艇,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發現了,石達開渡江後命令石廷柱帶領兩萬人快速向全椒西南的含山地區進發,迅速佔領該地後向全椒縣進攻。

全椒縣位于滁州南方,兩城相距不到二十公里,可以說是一個犄角,對于滁州城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防衛城池。富察廣在奪下滁州後派了50旅駐守此地,經過軍事培訓的人都能看出這個地方的重要性,與滁州可以相互呼應,進攻天京時滁州變成了全椒的後方。

50旅旅長張萬齡,所有的旅長中只有他一個不是從旗人中出來的,今年二十六歲,河南洛陽府人,農民家庭出身。少年時在鄉里很有名氣,十五歲中了秀才,十八歲時又中了舉人,正要準備上京趕考,未成想鄉里的一個士紳看上了他家祖上流傳下來的一塊地,買通了官員將張萬齡的父親污為捻軍,無奈之下張萬齡一家只好拋棄家業,只帶著一些值錢的東西離開洛陽逃難,從來沒有離開過洛陽府的一家人在路上犯難了,不知道去什麼地方。看到向西的官道上有人背著大包小包地向西走,張老爹問了一下才知道這些要是要遷到新疆去的,听說那里有土地分給百姓,而且不收稅,前幾個月剛剛打敗了羅剎國的軍隊,非常安全。遷到那里是個不錯的選擇,張老爹和家人商量了了一下,張萬齡也覺得是最好的出路了,張萬齡此時剛剛二十三歲,雖然讀書多,但是並沒有到處游歷過,見的世面還是不夠,面對大事時有些手足無措,只好听從父親的決定,一家人跟著遷移的百姓一路向西,三個多月後來到了新疆。張萬齡讀過的書里記載,西北之地氣候寒冷、空氣干燥、土地貧瘠、百姓未服教化,可是眼前的景象推翻了書上的記載,只見眼前寬闊的道路,路旁整齊地的樹,路上的行人卻是沒有發辮,穿著干淨的衣服,一切都讓張萬齡與來到這里的人感到新鮮,又有些緊張,自己這些逃難來的人能得到他們的收留嗎?不過很快就有人走了過來,一席話打消了他們的疑慮。隨後張萬齡一家被安置到了準噶爾州東沙鎮東村,因為張萬齡是個讀書人,所以當他被招進地方警衛隊時,當地的團長舉薦他進入軍事培訓基地,也就是祁楓首先設置的訓練基地中。無法再次進京應考的張萬齡也轉變了思想,決定棄文從武,歷史上有很多人都是棄文從武後立下大功,被後世流傳,班超就是其中的代表。舉人出身的張萬齡識字多,在老家的時候也看過一些兵書,加上在這里系統地訓練,雖然與所知的當今軍事思想不一樣,但是經過與俄國人一戰後感覺自己學的是正確的。在對俄戰爭中張萬齡立下軍功,帶領自己的一個排首先攻入俄國城市,在整編後被祁楓任命為國防軍第五十旅旅長,一個月前跟隨阿爾多彥踏上了東征太平軍之路。

張萬齡騎馬在全椒縣周圍觀察了一陣,發現全椒東南地勢相對較低,西北地勢略高,如果太平軍進攻全椒,勢必要找到一個與全椒地勢持平持方,不然逆向而上戰斗讓人吃力,而國防軍則可以順勢而下,一鼓作氣消滅他們,一個有軍事常識的指揮官是不會犯這個錯誤的。張萬齡也看到了含山,這個地方與全椒縣城地勢相對持平,地勢落差很小,而且與全椒只有五公里左右,佔領它就可以直接進攻全椒縣城。看到這里張萬齡命令衛兵叫來了150團團長劉海山,自己的老鄉,劉海山同樣是河南人,老家滎陽,參加過對俄戰爭,不過最精通地是防守戰,進攻不是他的強項,所以張萬齡打算讓他守住含山地區,等候富察廣的總攻命令。劉海山來到旅部,張萬齡直接就說了,「海山兄弟,我打算讓你去守住含山,這個地方與全椒縣城地勢差最小,太平軍一定會先佔領這個地方再進攻全椒的,怎麼樣?有沒有把握?」「我能守住這個地方,放心吧,不過我有個要求,旅長能不能讓飛艇進行一下空中火力支援,我所兄弟們傷亡太大?」劉海山說。「沒有問題,我會安排飛艇協助的,武器彈藥備好後立刻出發,不必再來報告了。」「是!我立刻去準備。」說著敬了一個軍禮離開了旅部,半個小時後劉海山帶著部隊向含山出發了。

而石廷柱此時正在距離含山二十多公里的路上,地勢的不斷升高讓人行走起來很費力,剛剛經過大戰沒有大規模修整的太平軍帶著疲憊再次踏上了征程,但是這不是士氣能抵擋的。而此時150團已經開始在含山最容易進攻的地方建築工事,六十門大炮也將炮口對準了最適合展開兵力的地方,就等著太平軍來了!雙方大戰前的交鋒即將開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