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且說魏延自從投靠長沙太守韓玄之後,不受重用,不得志而積怨。這日正在衙署內飲酒,忽然下人稟報有故人來訪。魏延正自納罕,卻見一個灰袍文士長笑而入︰「文長兄,數載不見,可還安好?」灰袍文士言罷目示左右,魏延會其意,引至後堂。

確定四周再無眼線,魏延方說道︰「足下何人?到此為何?」灰袍文士低聲道︰「在下武陵潘睿,受我家主公之命,來送一個大富貴給文長兄。」魏延目中精光一閃,反問道︰「有何為證?」潘睿自袖中舀出一紙文書,魏延接過,徑直放在桌上,鎮定說道︰「足下冒險進城,想必志在必得。」潘睿恭聲道︰「我家主公天縱之才,知道文長兄有萬夫不當之勇,卻屢屢不受重用,常為之惋惜。如今放言,只要文長斬殺韓玄,助主公輕取長沙,這太守之職,非文長莫屬,此書即是憑證。」

魏延沉吟良久,復又說道︰「此事不難,但韓玄手下有老將黃忠,未必能夠功成。」潘睿信然笑道︰「只要文長殺了韓玄,打開城門,到時主公揮軍而入,縱使那黃忠治軍有方,也回天無力矣。」魏延點頭稱是,潘睿站起拱手道︰「在下就在這里恭候太守大人喜訊了。」

衡陽寨中,整軍待發的李勛眼見長沙城中火起,立即全軍出擊,直取長沙城門。城內魏延率親隨數十人,趁亂砍殺守門士卒,大喊道︰「韓玄已死,此時不降,更待何時!」言罷一刀斬斷城門橫木,大開城門,迎接衡陽兵入城。

城頭上黃忠見了,須發怒張,大怒喝道︰「賊子爾敢!」一身當先,直殺下城來。奈何守兵眼見敵軍已經破城,太守也已身死,早已無心死戰,紛紛棄械投降。黃忠奮力沖殺,砍死數十人,終于力竭被擒。

長沙太守府內,李勛正中安坐,文武侍立兩旁。兩名小校押了黃忠入內,黃忠徑自跪下,閉目不言。李勛見了,忙起身釋其縛,親自扶將起來,沉聲道︰「我知道將軍忠義,但韓玄庸碌之人,不是明主。而且如今曹操即將南征,大軍一到,哀鴻遍野。如今我軍取得荊南四郡,正是整頓兵馬,聯合各路英雄拯救荊州百姓之時。急需將軍這樣的虎將統領這數萬士卒,拒敵于外。」

黃忠睜眼沉思,李勛繼續道︰「大丈夫但求建功立業,拯救黎民于水火,他日這江南百萬百姓必將銘記將軍恩德。」言罷長揖到地。黃忠忙扶起,嘆了口氣︰「主公高義,老夫不敢當此,只望這殘軀能為荊州百姓盡一份力吧。」李勛大喜︰「能得漢升與文長,這天下哪里去不得?」黃忠復又說道︰「末將尚有一事。」李勛一擺手︰「但說無妨。」黃忠低頭道︰「韓玄有恩于我,請主公允許末將前去拜祭。」眾將面面相覷,李勛哈哈一笑︰「漢升乃重情重義之人,我又怎麼會阻攔?」黃忠頓首︰「多謝主公!」

大戰之後,自然分封諸將。文臣封蔣琬為別駕從事,總理四郡政務;潘睿為功曹從事,主人事選拔考核;劉巴為簿曹從事,主錢糧簿書。武將封黃忠為牙門將軍,領零陵太守,兼訓練弓兵營;魏延為護軍,領長沙太守,兼訓練騎兵營;刑道榮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兼訓練步兵營;鞏志為裨將軍,領武陵太守,兼主理一應攻城器具。其余人等,各有封賞。

整軍完畢後,大軍開拔,直赴公安港。黃忠、魏延、刑道榮、潘睿隨軍,蔣琬主長沙,鞏志主武陵,劉度主零陵,士頌主桂陽。數次大戰老兵和四郡新調之新兵,足有八萬,公安港水寨數日便成,旌旗四立,往來船只如織,水軍訓練喊殺之聲,隔江可聞。

這日李勛召集眾將,直接宣布道︰「明日我將赴柴桑與孫權商議結盟之事。」眾人大驚,紛紛勸阻,潘睿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主公豈可置自身于險地?」李勛笑道︰「如今我軍大勢已成,孫權又急需盟友,共抗曹操,此行必能有所得。而且我們水寨雖立,卻缺少戰船,這個必須要東吳協助。」隨即令黃忠鎮守軍中,魏延和潘睿隨行,其余人等各守其位,眾人自去準備不提。

次日平明,李勛一頁扁舟,獨帶小校兩名,與魏延潘睿直赴陸口港。東吳柴桑守將周瑜此時正在九江甘棠湖練兵,聞知荊南來使,謂身邊眾人道︰「李勛此人可謂一將才,數日之內平定荊南四郡,屯兵公安,可見其所圖非小。他既然有求于我等,我等自可待價而沽。」眾人拜服。于是周瑜只命人將來使安置在柴桑館驛之中,不予理會。

如此數日,魏延怒道︰「周瑜小兒欺人太甚!主公親自前來,他竟敢避而不見。」李勛笑道︰「文長莫急,他不來見我們,我們正好可以觀察這名聞天下的江東水師是什麼模樣。」遂與魏延潘睿徑赴九江港,觀察東吳水軍虛實。

遠遠望去,只見甘棠湖中旌旗林立,大小船只往來有序,行之如梭。有大船名「樓船」,上置強弩硬弓,一聲令下,箭如飛蝗。另有「斗艦」,船頭裹以鐵皮,名為「撞角」,高速行駛時,普通戰船觸之即碎,名副其實的「水上霸王」,猙獰如同巨獸。李勛看的一陣眼熱,對魏延潘睿說道︰「如果我們擁有如此水師,取荊州易如反掌。」魏延潘睿喟然稱是。

正自感嘆時,水軍大營中走出一個瘦黑中年文士,邊走邊罵︰「豎子不足以成事,竟敢藐視于我!」李勛目示潘睿,潘睿會意,立即上前拱手道︰「在下武陵潘睿,兄台可否過來一敘?」那瘦黑文士雙目一眯,齜牙道︰「小小一個荊南,還不至于讓我龐統看上眼。」言罷拂袖而去。李勛大驚,原來是素有「鳳雛」之稱的龐統龐士元,可惜失之交臂。潘睿勸道︰「主公憂,我看此人不受東吳重看,必定要另投他處,主公可徐徐圖之。」

李勛憾憾作罷,這時只听一聲朗笑︰「公瑾俗務纏身,怠慢貴客,還望恕罪。」只見一名白袍銀甲小將當先快步而來,身後東吳眾將隨之。果然目似朗星,儀容俊美,不虧有「美周郎」之稱。李勛大笑道︰「只要都督不怪我等偷師水軍操練之法,何來怠慢之說?」周瑜拱手笑道︰「太守大人威名傳遍江南,如今難得到我柴桑,大人一定要讓公瑾略盡地主之誼。」李勛連連擺手︰「哪里哪里,些許小勝,不足掛齒,公瑾才是當世大才。我觀公瑾水軍風度,他日必定名揚天下,人人傳頌。」兩人相視大笑,把臂同入中軍。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