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宋璟與蘇兩人從宣政殿前左邊的中書省走出,往宣政殿以北九十五米處的內朝紫宸殿行去。

每次行走在這輝煌壯麗的大明宮中,宋璟心中都會自然而然產生一種自豪感,雖說這宏偉的宮殿群是在高宗時期完工的,但它依舊著整個大唐的富饒與昌盛。

大明宮能讓宋璟有如此觸動,並不是什麼讓人驚訝的事,因為它實在太壯麗了。

它周長76多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當于三個凡爾賽宮,十二個克里姆林宮,十三個盧浮宮,十五個白金漢宮,五百個足球場。共11個城門,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牆護衛,牆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就是到了現代,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寬的街道。

其中宣政殿算是皇帝臨朝听政之所,稱為「中朝」,殿前左右分別有中書省、門下省和弘文館、史館、御史台館等官署。在殿前130米處,有三門並列的宣政門,左右是橫貫式的宮牆,牆、殿之間形成較大的院庭。

宣政殿之後有紫宸門,門內有紫宸殿,為寢區主殿。紫宸殿東有浴堂殿、溫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東西並列,是皇帝日常活動之所。紫宸殿北有橫街,街北即後妃居住的寢殿區。紫宸殿為第三大殿,是大明宮的內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間的一般議事,多在此殿,故也稱天子便殿。

所以紫宸殿又被稱為「內朝」,能夠在這里朝見皇帝,稱為「入閣」,原因是入紫宸殿必須經過前宣政殿左右的東西上閣門,所以稱之為「入閣」,能夠「入閣」與皇帝商議軍國大事,在當時是作為大臣頗為榮耀的事情。

宋璟從第一次「入閣」的緊張激動,到現在頻繁出入紫宸殿,早已顯得波瀾不驚。

而他的心願,便是再將這個大唐往更輝煌的地方邁出一大步,然後自己以「名相」的身份名垂青史。

即使宋璟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也不得不承認,由于前些年宮廷斗爭非常激烈,政權交疊十分頻繁,導致整個大唐都陷入一種混亂的狀態,比起太宗時的貞觀之治來說,顯得有些差距。

不過現在,整個大唐已經初步撥亂反正,李隆基的勵精圖治也讓宋璟看到了超越貞觀之治的希望,也許開元這個年號,會在歷史上留下很深的印記。

首相與副相兩人聯袂而訪,自然很快便見到了皇帝李隆基。

李隆基這時的穿著並不正式,倒是顯得十分休閑,不過即便如此穿著,他的容貌依舊顯得十分俊麗,是個非常出色的美男子,他今年才三十多歲,整個人的氣質經歷過殘酷的宮廷斗爭的燻陶,顯得十分成熟。

李隆基身上還有淡淡的「王霸之氣」,其人格魅力確實強大,也許踫到一些英才,只需「虎軀一震」,便會讓人「納頭便拜」。

李隆基已經登基有六年了,一直兢兢業業,勵精圖治,知人善用,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贊賞,而整個大唐,也以幾乎看得見的速度改變著。

見到自己的兩位「左膀右臂」,李隆基的臉上浮現出了和煦的笑容,這兩位老臣的能力,以他那卓越的眼光,是非常了解的。

看來這次因為新的貨幣政策,而導致的長安人心浮動,交易停止的問題,應該會妥善解決了……李隆基十分自信的想著。

一直恭敬的站在李隆基身後的,是右監門衛將軍高力士,知內侍省事,俗稱「大內總管」,他深得李隆基的信任,本身能力也比較出眾,甚至有與宰相一起討論國事的資格。

宋璟與蘇兩人,就沒有一個輕視高力士這個內侍的,反而因為高力士的才干,而對他十分欣賞。

雖然宦官與文官常常不對路,但由于高力士這人「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再加上他確實有非凡的政治眼光與決斷性格,使得他獲得了文官們的敬重。

行了君臣之禮後,兩位宰相將剛才的事情稟報給了李隆基,自然便印證了李隆基剛剛猜想,為此他心中洋洋自得,覺得自己的預感總是十分正確。

高力士將報告與試卷都遞了上去,只是不經意間瞟到試卷上王維的名字時,不由一怔,心里頗為驚訝,難不成這解決方案還與王維有關?

接下來蘇的陳述無疑證明了這一點,他詳細的陳述了一下整個解決方案,讓李隆基更加透徹理解這個方案。

李隆基如今還十分賢明,自然完全采納了這個能讓長安恢復穩定的方案,不過他更感興趣的,還是宰相口中提到的「王維」。

對于王維的詩名,李隆基已經早有耳聞了,每次王維有新詩一出,他的後宮里傳得最快,沒辦法,這個時代娛樂的東西確實很少,導致有不少人都喜歡唐詩,就好比後世的流行歌曲一樣。

李隆基作為一個熱愛文學藝術的皇帝,自然也是欣賞王維的詩才的,只是欣賞歸欣賞,在他眼里,王維的地位更像是他養的那群梨園子弟,專門用來別人的,即使擁有的偌大的名聲,也改變不了這一點。

比起王維這樣的詩人,李隆基更欣賞蘇這種既有文才又有干才的能臣,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詩人做事能力都很差,像那位在緯上頗有名氣的賀知章,辦事能力還是不錯的。

王維的這份殿試試卷,一下子就改變了李隆基對王維的看法。

現在的李隆基,確實是個非常出色的皇帝,不僅政治手腕高超,更關鍵的是他的眼光非常準確,從挑選的第一任首相姚崇,到現任首相宋璟,都是他親自任命的,而兩位首相的做出的功績,更是體現了他的識人之明。

這次他那超常的直覺與敏銳的眼光又告訴他,這個王維是個人才,雖然十分年輕,但只要經過踏踏實實的鍛煉,日後或許也是個棟梁之材。

不過此時李隆基卻沒有提王維的名字,而是贊賞並采納了兩位宰相的方案後,再讓人將所有的貢士卷子都呈上來給他看,以裁定進士的排名。

李隆基雖然采納了這個方案,但卻還要經過一套程序才能實行,而不是什麼「金口玉言」,直接下旨就能執行。

程序是這樣的︰中書省專門負責起草命令,它的一把手叫中書令,正三品,即首相宋璟(此時宋璟身上並無‘中書令’這個官職,但卻有中書令之實,他的官職是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他從李隆基那里領受了意圖,回到省里之後,就將皇帝陛下的講話精神傳達給了自己的得力部下——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正五品上)是中書省繁雜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正職領導中書令和副職領導中書侍郎(正四品上)只負責「從宏觀上指導」,此時的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副相蘇,而具體的工作則是由中書舍人來完成。中書舍人一共有六個人,因為尚書省有六個部,所以,中書省就設置了六名中書舍人,一人對應一個部。

中書令根據皇帝指示的類別,將草稿的任務交付給其中的一個中書舍人。這個中書^H小說

草稿擬成之後,中書令會對草稿進行潤色修改,形成正式的範本,而後將之呈遞到皇帝李隆基的案頭。皇帝李隆基會對這個範本進行審查,看看這幫大臣是不是領會了他的意圖。如果他不滿意,就會將詔書發回中書省重擬;如果同意,只需要用紅筆在詔書上批一個「敕」字就行了。

緊接著,這份經由李隆基的龍爪批紅的敕書會被中書省轉送到隔壁的門下省。門下省實際上是一個復核部門,職能就是審核體現皇帝主觀願望的敕令是否遵循客觀規律、是否符合客觀實際、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拿到敕書以後,給事中(正五品上)會對敕書進行復核,如果復核不予通過,敕書就會被重新發回中書省,然後再走上一遍上述的程序。

如果復核通過,敕書經門下省的最高長官——正三品的侍中(侍中下基層或者休假時,則由副職長官正四品上的黃門侍郎代行職責)簽章之後,就正式生效了。

如果一道詔書,只有皇帝的批紅,卻沒有侍中的簽章,那它就是無效的。由此可見,門下省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對皇權的制衡,整個程序還是非常科學的,能夠將某些皇帝個人的失誤排除。

不過此時侍中暫缺,顯然李隆基並不想有這樣的宰相來阻撓他的聖旨,而之前的門下省的副職官黃門侍郎則是源乾曜,向來唯李隆基馬首是瞻的人。

很明顯,李隆基雖然幾乎將中書省放權給宋璟、蘇二人,但門下省卻在他的掌控之中,因為這才能保證他聖旨的「合法性」。

============

求收藏票票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