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詔書生效之後,就被門下省轉送到了尚書省。

尚書省的職能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簡單,就是執行,然而實際上,尚書省卻是行政三省當中業務量最大、工作最為繁忙的一個部門。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尚書省的機構最多,下設六部二十四個司(每部轄有四司),人員也最多。

尚書省的一把手——尚書令——本來是六省一台九寺五監所有官員中品級最高的,正二品。但是,因為李世民當皇帝以前干過這個崗位。

所以,登基後,這個位置就空了下來。實際上主持尚書省工作的是從二品的左僕射和右僕射。不過到了這時,尚書左右僕射早就成了虛職,就連六部尚書(正三品)也成了虛職,並不主持六部工作,像首相宋璟現在就掛著一個刑部尚書的職位,真正主持六部工作的是侍郎(正四品下)。

尚書省要根據詔書的內容將之分發給下屬的六個部門,即吏部、戶部、禮部、工部、刑部和兵部。各部拿到詔書之後,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部分詔令無需更改,直接尚書省發往中央各部及地方州縣;部分詔書則需要根據其內容改制成政令,而後再下發到有關部門和地方州縣。

所以,大致說來,尚書省實際上是一個狹義的行政機構。制定命令雖然難,但是執行命令其實更加困難,因為在執行的過程會遇到許多現實的困難,所以在尚書省當差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

這就是整個聖旨生效並執行下去的流程,但在後來政事堂中的宰相們是可以直接繞過皇帝發堂帖的,不過在李隆基這種強勢皇帝在位的時期,是不可能讓這種事情發生的。

說到底相權雖然能限制君權,但掌控整個國家的,還是皇帝。

李隆基在拿到所有貢士的卷子時,天色已晚,他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到蓬萊殿過夜,這是他如今最愛的寵妃武惠妃居住的地方。(武惠妃最遲是在開元十年被封為惠妃,現在才開元六年,可能還是婕妤,不過也有可能已經被封為惠妃,因為李隆基在登位後就極其寵愛武氏)

武惠妃今年不過二十,其容貌當真美麗無雙,其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膚若凝脂,玉質柔肌,姿態光艷,香羅翠袖之中有一雙縴縴玉手,總是溫暖的,可以撫慰李隆基平日里的煩擾,她的頭發烏黑、亮麗、濃密、修長,秀發打開,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樣,柔順而又美麗。

不過她最吸引人的,還是那如同滿月一樣的臉頰,白皙、豐滿、富態而有神采,笑起來時自然而然露出兩個可愛的小酒窩,她的眼眸是那樣的清澈,讓人覺得如此單純。

雖然武惠妃如此年輕,卻已經生了四個孩子,只是其中有三個都夭折了,前不久才出生的壽王李瑁,因為害怕孩子夭折,李隆基便命其兄寧王李憲抱養李瑁,並由寧王妃元氏親自哺乳。

李隆基總是非常喜歡這個看起來十分單純的女孩,因為她的「單純」,李隆基對武惠妃異常信任。

但武惠妃可不是什麼單純的女人,或者說,在這後宮之中生活了這麼久,再單純的女人也會變得胸有城府。

武惠妃覺得自己從單純到成熟,付出的代價便是她夭折的那三個姿容端麗的孩子,雖然太醫們診斷出來都是自然夭折,但武惠妃卻覺得這其中肯定有黑幕。

她在成為李隆基的妃子時,便已經極為受寵,讓以王皇後為首的一干後妃十分嫉恨,例如之前得寵的趙麗妃、皇甫德儀與劉才人,她們分別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的生母。♀

武惠妃認為自己生了那三個極得李隆基寵愛的孩子,讓那些後妃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于是鋌而走險,弄死了她的孩子。

這種宮斗的黑暗以前也不是沒有,本來夭折一個孩子的武惠妃或許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直到再連續夭折兩個,她才察覺出其中的貓膩,然後第四個孩子壽王李瑁她自然便央求李隆基放到宮外去養,果然,現在壽王的一切情況都不錯……

這讓武惠妃愈發認定自己受到了那些後妃的迫害,只是向來善于隱忍的她,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單純」的樣子,她認為自己現在的實力還不夠,李隆基雖然寵她,但卻尚獨寵的地步,他還是很看中那位王皇後的。

畢竟王皇後曾與李隆基共過患難,在李隆基登位的過程中出了很大的力,只可惜膝下無子,否則肯定會讓李隆基更加看重。

還是需要忍耐……

見到李隆基又來到自己這里過夜,武惠妃嫣然一笑,像是最貼心的棉襖,親自伺候李隆基,表現出來的單純到極致的愛意,讓李隆基心中十分熨帖。

李隆基決定將這些貢士們的卷子看一遍後,便好好的獎勵這個貼心的寵妃。

王維的卷子自然不用看,剛剛在紫宸殿已經看過了,無論是文采還是內容,都是一等一的,稍有瑕疵的地方則是某些建議有些異想天開,不過這也正常,年輕人嘛,總是喜歡幻想的。

李隆基覺得這些貢士卷子中,不說全部都寫的能夠媲美王維,起碼應該還有兩三個吧,因為王維的年紀實在太輕,所以他並不想點王維做狀元,這倒不是李隆基打壓王維,而是一種保護。

武惠妃就安安靜靜的陪伴在李隆基的身旁,只是眼楮卻下意識往卷子上瞥,她怎麼說也是恆安王武攸止的女兒,自幼在宮中長大,所受的教育很好,識字自然沒有問題,而且還粗通詩詞歌賦。

武惠妃很快就發現這是今年殿試的試卷,她倒也沒什麼興趣,只是好奇誰會最受李隆基的賞識。

李隆基一開始還細細的看貢士們的卷子,到後面卻越翻越快,臉上的神色也難看起來,這尼瑪果然人與人是有差距的,這越對比差距就越大。

他本來以為自己已經高估了王維的出色,但拿王維的卷子與那些狗屁不通的卷子一比,他才發現原來王維就是那麼出色,而其余貢士,不說都是草包,與王維一比,絕對是平庸的。

武惠妃見李隆基臉色難看,不由關切道︰「李郎,你這是怎麼了?」

李隆基對她柔和的笑了笑,將卷子往旁邊一推,卻是照實說出了自己的不滿,話語中對王維的贊賞,讓武惠妃記在了心里。

武惠妃對王維不算太了解,因為她並不是那種對詩歌特別感興趣的女人,只是她的幾個宮女對詩歌比較有愛好,常在她耳邊議論王維如何如何,使得她對王維也稍稍耳聞,知道這個年輕的詩人是出自太原王氏名門的世家子弟。

想到對她很仇視的王皇後如今也能算是出自太原王氏,她不由心中微微擔憂,害怕王維與那王皇後有什麼密切的關系,照李隆基對王維的看中來看,若是王維官運亨通,又與那王皇後有密切關系,豈不是對她很不利?

武惠妃如今已經從一個單純的女人蛻變成一個胸有城府的「宮斗女」,顯然已經知道如何在後宮中鞏固自己的位置。

這第一點自然是讓自己成為皇帝最寵愛的女人,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第二點則是生下一男半女,母以子貴;而第三點,自然是暗中結交大臣,這是比較忌諱的一點,但若是成功了,對自己的鞏固地位很有幫助。

因為就算是皇帝本人,想要廢立皇後,卻也不是自己能夠做主的事情,那需要得到大臣們的同意,武惠妃如今雖然對皇後這個位置表面不敢起任何心思,但心中自然是向往的,若自己成了後宮之主,難道還有宵小敢忤逆她?就算有,她也能用正宮的身份強勢打壓。

武惠妃一如既往的用溫柔的話語安慰李隆基,讓李隆基這個極為喜愛的皇帝十分滿意,在不經意間,武惠妃狀若無意滇及王維與王皇後的關系。

李隆基並沒有多想,在覺得王維是個人才後,他就仔細看過王維的家狀,對王維那一房河東王氏,與自己皇後那一房的沖突,也了解了大概。

在這件事上,其實李隆基對王皇後是頗為不滿的,雖然如今所謂的「五姓七宗」,其影響力比起初唐那會已經大為不如,但名聲尚在,不少人以出身名門世家為榮,李隆基可以理解王皇後之父王仁皎的想法,出身卑微的人,總是希望自己出身高門大戶,這是個面子問題。

可是王皇後與這太原王氏扯上關系,顯然是在為太原王氏擴大聲勢,李隆基對名門世家並沒有太多好感,認為它影響了皇權的至尊地位。

他欣賞王維的一點,便在于王維雖然出自太原王氏,但實際上已經與太原王氏鬧翻,這樣的人,想來若是自己提拔他的話,他最感激的還是他本人,而非家族。

李隆基將王維與王皇後的關系隨意一說,武惠妃听完之後,眼楮都亮了起來,原本她還以為王維與王皇後關系密切,卻沒想到還是敵人。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

==========

求收藏票票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