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如水調歌頭 第六十一章 香榭御出塵

了悟法師還在想著狗與鹿,他的寓意是把自己寓意成狗,還是把社會寓意成狗呢?果然是輪回佛祖之像。便收起輕視的心,掛了三分敬意。

其實,重他被指認為佛爺開始,整個吐蕃的僧眾都要听從他了。與其說自己指引他佛學,倒不如他一點即開了。

這時,有僧人提了酥油茶過來潤口,秋水子聞不慣那味道,又礙于方丈和那不知事的小和尚在場,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阿牧達旺觀察甚微,前幾日就注意到她喝那清茶了。說來,穿越至今,還真不曾嘗那清茶味道。到是有些饞念了。

于是笑道︰「前幾日從回廊經過,發覺秋水子真人飲那清茶之水,頗有饞念。不知真人還有否那清茶,何不拿出來飲用一番?豈不美哉!」

了悟听罷也停了取那酥油茶之念看向秋水子,「早年在各地游歷,雖然在這桑耶寺,平日里多半飲用酥油調和之物,倒真想念的緊。既然秋水子真人此番帶得雅物,何不現場煮飲?」

也不待秋水子回話,便讓那道明陪著那僧人去取一干器具。

秋水子笑兒不語,欠身回房里取了一包東西款款而來,走動間,那袍子擺動,頗有一番飄然。饒是那了悟也‘不經意’地多瞅了一眼。

此刻,亭閣一角生了堆火,道明與那僧人手里捧著銅壺、陶壺。了悟呵呵一笑,「這煮水之物向來講究,不知秋水子真人用何物煮水?」

秋水子見那銅壺擦的甑明瓦亮,再看那陶壺貌似再怎麼清洗,也比不過這銅壺干淨。遂接過那銅壺,「佛家與道家說過,不能以貌取輪佛學,但這煮好的水,是為飲用入口之物,如因它本身的難看,繼而影響到這煮茶雅致,也頗為遺憾。這選銅壺,也不是說陶壺煮水不好了。」

阿牧達旺一本正經地點點頭,秋水子瞅了他一眼,「佛爺是贊成本真人所說了?」

她雖不甚清楚藏傳佛教為何對一小少年僧人如此稱呼,听旁人都喚他佛爺,便也跟著喚了。一邊責備方丈無意為他介紹。

阿牧達旺一手撥動佛珠,一手施禮,「自然是贊成真人所說。要是方丈法師如此這般的說,也是要反駁一二的。」說完朝那了悟呵呵一笑。老和尚一本正經,不去念佛,一不留神就跑這里來泡那美貌的道姑,真是豈有此理。

了悟面色依舊,「反駁便是辯論,也是我佛修行的一種,當年蓮花生大師入藏傳教,便于眾僧「作朗」(對辯),作朗過程中問難者可高聲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動念珠、拉袍撩衣、來回踱步,也可用手撫拍對方身體等做各種奚落對方的動作。秋水子真人來此時日尚短,不然老衲也可組織一場「作朗」。」

秋水子取了僧人重雪山上取的雪融之水舀入銅壺中,一邊把銅壺架到火上,一邊道︰「貧尼修行淺薄,這「作朗」萬萬對不得。讓人笑話也罷,倒是讓吐蕃僧人笑話我中原佛、道兩家,豈不罪過。」

架好銅壺,秋水子取了精鍛手帕,細細的擦去手上的污垢,隱隱火光照耀下,那玲瓏的鼻子晶瑩剔透,肌膚女敕的如水般滑潔。

看的阿牧達旺忍不住問道,「這「作朗」只針對與方丈這樣的高僧,我修行太淺,同樣會丟桑耶寺僧人的臉。不談也罷。」見秋水子已經坐回自己的位置,猶豫了下,道︰「有一事,冒昧的請教真人?」

秋水子適才見他盯著自己的鼻子和臉出神,便知他不懷好念,當即回答道,「既然冒昧,那就不問。」

阿牧達旺沒想到她會當場回絕,竟是那樣的干脆,一點都沒給他這個佛爺面子,頓時尷尬地模了下鼻子,方丈法師見他尷尬,有些爽心,你個不知死活的家伙,丟人了吧。

秋水子又取出一個小小的青花瓷瓶出來,用一片潔淨的樹葉鋪在案幾上,而後倒出青花瓷瓶內雪花一樣白的精鹽,打開銅壺蓋子,輕輕的放進了水里。

此時,亭閣外邊流水涓涓,美艷道姑半跪在那輕盈的動作給人非常舒適的感覺,如一桿修竹,舉手投足,都可以用「落落大方,儀態萬千」八個字來概括。

秋水子回轉身來,沖了悟法師略帶歉意的笑笑,以示還需等上一會。而後轉過頭來對已經從尷尬中回過來,卻又開始用那異樣的眼神看自己的的阿牧達旺道︰「現下問吧。」

阿牧達旺正自想那污髒之事,卻猛然听的秋水子喚他,忙‘啊!’了生,好在他醒悟的快,輕咳一聲擺擺手,「剛才想說,現在倒是忘記了。」

眾人不由得再次暈倒。秋水子知他有調戲自己之意,但觀他作風雖老成持重,卻怎樣也只是個少年佛僧,心中竟沒有惱羞之念。

于是,秋水子專心的開始煮茶。一時只听的見雨聲粼粼。

待得壺中的水聲稍大,秋水子揭開壺蓋,用一把銀勺撇淨水面上的細碎泡沫。接著,再次蓋住了銅壺。頃刻之後,壺中水沸聲如落珠。秋水子再度掀開壺蓋,此番卻不撇水,而是用一把大銅勺將沸水舀出兩大勺來,倒入事先預備好的瓷碗內。

隨即,用一根竹夾子在水中輕輕攪拌,邊攪,邊用銀勺從另一個青花瓷瓶內舀了些細如碎米般的茶末,緩緩投入沸水之內。

此時亭閣里已經是茶香四溢,不用喝,便已醺然。道明和那僧人從來沒見過有人這麼耐心地去對付一壺茶,連阿牧達旺也瞪大眼楮,嘴巴都張成了圓形。

對于他人的驚艷,秋水子卻渾然不覺。一心一意地攪著茶水,待茶水「騰波鼓浪」時,方才停止了攪動,把先前舀出的兩大勺水又重新加了進去,蓋好銅壺蓋子,把柴火撥得弱了,將養茶味。

當壺中的水再次發出淡淡的氣泡聲,秋水子緩緩起身,提了銅壺,在每個人面前的瓷碗內倒了大半,然後給自己也倒了半碗,輕輕地把銅壺放下,舉盞于眉間相邀。

不消說一個字,秋水子,了悟,阿牧達旺三人同時舉盞相還。如此煮茶,作用已經不是解渴。

亭閣中出三人外,道明與那僧人只能干吞著口水。

了悟顯然是知茶,善飲的。不曉看秋水子動作,便開始品茶。

阿牧達旺前世里,對這茶道偏偏頗有研究,但不曾想過這茶沫子煮出來的茶竟是那樣滿嘴含津。他姿態不屬于了悟,動作嫻雅大氣。

旁觀的道明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卻見三人中,秋水子每一個動作都暗含節律,美如臨風而抒臂;了悟穩重善品,眯眼沉寂。只那佛爺動作夸張,好似在品茶什麼人家極品,那忘形沉醉其中之意,到似讓人誤以為,他飲的是仙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