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47回 最簡單的工具

第47回最簡單的工具

造一些「像樣的生產工具」,就要有與之相對應的「像樣的材料和像樣的人才」。那怕是制造一些最簡單的工具也要具備這兩個條件。

像樣的材料,王義豪是有的,但他不願意動用這些從後世帶來的那點可憐的家底。他還是想盡量的立足于現在這個時代能夠解決的材料。

至于像樣的人才嗎?自己算一個,還有趙大虎,雖說他現在不能動手干,但他還是可以動腦,動嘴,出主意,想辦法。當然,如果能有一個適當的人來幫助自己就更好了。通過伊大爺的介紹和他自己的觀察,他了解到二拐子是這個時代有名的鐵匠,是一名集木工,鍛工技術為一身的匠人,這可是自己實現「生產資料後世化」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幫手。

他找到了伊尼薩巫師商量,能不能把二拐子借給自己,讓他和自己一起為部落造一些「應手的家伙」。

對于小王爺手中的器械,伊尼薩可以說是這個部落了解最多的人,小王爺的哪件器械不是寶貝。他當然願意自己部落出一個「閑人」和小王爺造一起,為部落打造一些「神器」。于是他自己主動的承擔了逸龍閣里的全部事務。包括對趙大虎的照顧。讓王義豪專心的造些「應手的家伙」。

王義豪是個說干就干,雷厲風行的人,馬上把二拐子找來,首先他詳細的了解了目前遼國的鋼鐵生產的情況和現在的制造水平,和二拐子商量、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能制造出比目前部落里所使用的更好的工具。

這讓二拐子有些受寵若驚,二拐子他現在不光是把小王爺看成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同時還看成是自己的師傅,他看著小王爺畫的那些圖紙簡單明了,一目了然。在看看人家那數字更是好寫,好認,好記。小王爺神通廣大,辦法多多。只是因為他是王爺,自己是個身體殘疾、地位低下的匠人才沒干開口提出拜小王爺為師這個要求。

他告訴王義豪,欲取一塊百煉鋼,首先要采用上等的好木炭作燃料,在爐中將鐵石煉成「塊煉鐵」,待爐子冷卻後取出這塊鐵疙瘩。但鐵疙瘩的鐵質軟,雜質很多,要經過反復鍛打,打密實,才能得到「鋼」。

王義豪知道,生鐵、熟鐵和鋼的主要區別在于含碳量上,含碳量超過2%的鐵,叫生鐵,只能用于鑄造和做為煉鋼的原料;含碳量低于0.05%的鐵,叫熟鐵,也叫純鐵。熟鐵質地很軟,塑性和延展性好,可以拉成絲,強度和硬度均較低,雖然容易鍛造和焊接。但總體用途不廣;含碳量在0.05%-2%當中的鐵,被稱為鋼,鋼的用途是不言而喻的,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和人們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不可或缺的成分,也是後世社會的物質基礎。

雖然人類對鋼的應用和研究歷史相當悠久,但直到19世紀貝氏煉鋼法發明之前,鋼的制取都是一項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二拐子所說的正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煉鋼工藝流程。用這種方法練成的塊煉鐵,也就是二拐子所說的鐵疙瘩,含碳量低,質地軟,雜質多,是人類早期煉得的熟鐵。再用塊煉鐵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熱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後經過反復的鍛打,除掉雜質又滲進碳,從而得到所謂的百煉鋼。百煉成鋼的這一成語也就是出之于此。

這種鋼的質量很不好,煉這種鋼碳滲進的多少,分布的是否均勻,雜質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難掌握。而且冶煉出來的塊煉鐵必須經過「冷化」,才能得到塊煉鐵,為了使鋼的組織致密、成份均勻,雜質減少,必須要經過反復加熱折疊鍛打,因此生產效率極低。即使這樣所得到的「鋼」,所含雜質也是很高的。

所以,不可能為了得到一把斧子和一把鋸耗費這麼大的力量,既是付出了這麼大的力量也很難達到自己的要求。

他了解了這些情況後,他想完全使用現在這個時代的材料來解決制造一些象後世那樣的簡單工具的計劃落空了。他在心里暗自罵這些古今的小說家,真他媽的能胡說八道,吹牛b,就憑這種生產工藝和現在的技術怎麼可能生產出來「斬金斷玉,削鐵如泥」「砍銅剁鐵,吹毛斷發」的刀斧來呢?就是使用「使工師擊冶石,求其鐵燒冶之,使成水,乃後使良工萬鍛之,」這樣的煉鋼新工藝,把生鐵加熱到熔化或基本熔化之後,在熔爐中加以攪拌,借空氣中的氧把生鐵中所含的碳化掉的炒鋼工藝,」得到的鋼,也很難達到他們所吹噓的的那種只有在後世電爐或純氧吹頂的高爐中生產的高速工具鋼才能到達的削鐵如泥效果。

這些古今牛人吹牛B,自己管不著,可是現實自己靠吹牛b,是吹不出來「像樣的生產工具」來啊。他思來想去要想靠現在這種「鋼」,短期內實現自己的「生產資料後世化」的設想是不符合實際的,就連自己想造出的那幾件像樣的生產工具也是不可能的了。

最好。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好鋼用在刀刃上」拿出「家底里」的鋼。加在刃口上。但即使就是這樣也還是有問題,把後世的鋼夾在斧子的刃口上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要是加在鋸條上還是有問題,就是在現在這些熟鐵片子上加上一條好鋼,鋸齒的各項指標沒有問題了,但鋸條的整體還是很難達到一定的強度,還會發生彎屈變型,而使加在刃口上的「好鋼」很快的隨著鋸條整體的彎屈、變型發生折斷。

于是他打起了汽車的主意。他和趙大虎商量,當所帶了的汽油耗盡後,汽車就失去了動力。如果不改變動力方式,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做為交通工具的使用價值。所以他提議先把汽車的掛車改裝成一輛由馬拉的畜力車,除保留大車架和車軸輪胎外,其余上面的鋼材全部拆下來。作為發展生產資料的原材料和「戰略儲備」。

趙大虎知道王義豪說的沒錯,但他還是對這輛自己才開不到一年的解放141這一主一掛有些戀戀不舍,不舍也沒有辦法,感情總歸要服從現實,他只好同意,並為如何改裝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王義豪和二拐子在趙大虎的指導下,把掛車上的用45號熱軋鋼板制成的車廂拆下來。他和二拐子幾乎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在二拐子打鐵用的鐵砧上,從車廂做為地板的鋼板上,用趙大虎工具箱里鉗工用的大扁鏟,剔下來一條中間寬150毫米、兩端寬120毫米,一面平直,一面略帶拱形,2毫米厚,長1米6的鋼板。

這次,二拐子真的見識到了什麼才叫「削鐵如泥」,拿著那把大扁鏟愛不釋手,他模著扁鏟上的刃口,看著被他們剔下來比他打鍛的百煉精鋼彈性好,硬度的鋼板,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無數個問題由衷而生︰「這是什麼鋼啊?無堅不摧,又堅硬,又有極好的韌性。這樣的神器是怎麼造出來的呢?如此鋒利的刃口是用什麼打磨出來的呢?」

如何打磨出來的?王義豪很快的就為他揭曉了。王義豪在沙輪片上磨了磨有些變鈍了的扁鏟。接下來他要用扁鏟在這塊鋼板的平直的那一面上剔出鋸齒。

磨完扁鏟後,王義豪用一塊樺樹皮做了一個鋸齒的樣本,在鐵板上劃出了鋸齒的形狀。他原本想用鉗工手鋸來加工這些鋸齒,但在沒有穩定的鉗工工作台和必備台虎鉗的情況下,用鉗工的手鋸在加工鋸齒的過程中,鋼板肯定會發生顫動,這樣很容易把鋸條扭斷。這是他絕對不能接受的。所以給鋸開齒,他還得用扁鏟一個齒一個齒慢慢的剔。

好在二拐子臂力過人,打鐵鍛煉出來的錘頭有準又穩,他一只手握著扁鏟,把扁鏟的刃口對準小王爺劃出了的線,一個手拿著鉗工鐵錘,幾乎7、8下就能剔出一個鋸齒。王義豪在一旁,扶著鐵板,只需拿著鉗子輕輕的掐住被二拐子要剔掉的三角料邊,輕輕地上下晃動幾下,就能把剔下來的三角型料邊掰下來,一個鋸齒就這樣的搞定了。

更精彩的故事在後面,敬請收藏!

欲看《飛豹出擊》的書友請點擊︰://1680011.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