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45回 險著大錯

第45回險著大錯

王義豪對于他的這匹愛馬「凱兒」也是費盡心思。每次狩獵回來,他都會用鋼絲刷給凱兒梳理一下皮毛,給它的腰腿按按摩,以消除它的疲勞,增進人與馬之間的感情。

王義豪有一次,竟然把放在庫房里的那穗從汽車駕駛室的儲物箱中找到的老玉米找了出來,要喂他的愛馬。這讓「庫房主管」趙大虎很不滿意,也多虧了他及時的制止才沒有釀成大錯。

那天王義豪,興沖沖的拿著那穗老玉米,從庫房里走了出來。趙大虎坐在炕沿上,左手拿著拐欄住了向外走的王義豪說︰「你給我站住。你拿那穗包米干啥?」

「拿它還能干啥,喂凱兒啊。」王義豪有些不以為然的笑著回答道︰「留著它還有啥用?」

「部落里喂馬沒有苞米嗎?你為什麼一定非要回來取這穗苞米!」趙大虎質問道。

「沒有,有我能回來找這穗苞米嘛。」王義豪有些不耐煩的回答道。他現在逐漸的了解到,趙大虎這個人不管干什麼事都十分認真、仔細,什麼事想的也都很周到,而且把什麼東西都當成寶貝一樣,有用沒有他都愛往自己那兒劃拉。光從他那汽車上的工具箱里裝的那些東西和把電話室查線用的望遠鏡悄悄的留下,這一點就能看的出來。

「義豪啊,如果部落里沒有苞米,那你就更不能拿這穗苞米去喂馬了。愛馬也沒有象你這個愛法。你今天喂它這穗老玉米,你明天還喂它啥?」趙大虎用拐杖敲了敲前面的案台說︰「還留著它還有啥用!你知道嗎?這穗老玉米是我通過在省農科院開車的戰友為我在老家務農的大哥要的。據我的這個戰友講,這是最新玉米高產品種的種子,去年他們院里在試驗田試種的畝產達1000多公斤,居世界領先水平!這樣的好東西你要拿去喂馬。虧你想的出來!等開春了,你刨幾個坑種上,到了秋天就會收個千八百穗,那時你再拿去喂你的馬兒也不算晚啊。我們也就不用再這麼上頓魚、下頓肉的吃了。」

「呵呵呵,趙師傅,你看我光想給凱兒換換口味,沒想到這穗老玉米還是良種,那一定得留著!一定得留著。」王義豪看著有些激動的趙大虎,他能感受到了趙大虎的良苦用心,轉身想把這穗老玉米送回庫房。

「你回來。」趙大虎叫住了他說︰「別往庫房送了,你就把這穗玉米掛在棚頂上吧,我天天看著,別讓耗子給磕了。」

王義豪哪里知道,玉米的原產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1492年哥倫布在古巴發現玉米,1494年他把玉米帶回西班牙後,才逐漸傳至世界各地。到了明朝末年,玉米在中國也只有10個省不到的部分地區種植。在這個時代中國根本就沒有玉米這種後來成為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

多虧「庫房主管」趙大虎及時發現並制止。王義豪才沒犯下,一個無法挽回的巨大歷史性錯誤。就憑這一點,對趙大虎在今後的發展中較好的解決糧食問題的功績,怎麼評價都不算高。

王義豪和趙大虎現在可以說是最親的人,為了盡快的醫治由于殘疾給趙大虎造成的心靈上的創傷,王義豪有什麼事都要和他商量,征得他的同意,也盡量的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庫房主管」現在就是他的正式的工作,動用庫房里的任何東西必須都要經過他的同意。為了防止意外,王義豪還教會了趙大虎左手使用手槍,一般情況下,他總是把上了膛的手槍留給趙大虎。從這一點上看趙大虎也是絕對稱職的「庫房主管」。

王義豪現在雖然每天只是出去半天用于打獵,而且他只負責獵取大型動物,但他所取的成績斐然,碩果累累。前面說過這個時代的動物密度大,而且跟隨他一起出去打獵的這些部落獵人狩獵經驗都十分的豐富,加上王義豪還隨身攜帶著望遠鏡。所以每次出去打獵都能及時的發現大型的獵物。只要發現,在81式自動步槍的射程之內這些獵物絕大多數被王義豪一槍斃命。

因此每次狩獵回來時,除王義豪有時馬騎外,其余跟隨他一起出獵獵手們乘坐的兩匹馬背上都是馱著打到的鹿, 子,野豬,黑熊等獵物,回回是滿載而歸。獵手們除了牽著馬走外,自己還要背一些自己打得小獵物。

王義豪每次出去打獵所獵取的獵物,幾乎等于原來整個部落一個星期所獲取獵物的總和。這從根本上解決了部落的吃飽肚子問題。

同時,王義豪還非常注意「新產品」的開發,盡力使部落衣食的來源在可能的情況下多樣化、最大化。

當他在狩獵中,第一次發現在柞樹上掛著一些橢圓形自然野生的柞蠶的結繭時,他的眼楮不由得一亮,如獲至寶的把這些結繭摘下來。

柞蠶的結繭,這可絕對是好東西。柞蠶蛹,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有人說,1個柞蠶蛹可以頂3個雞蛋的營養價值。對于這種說法,雖然他沒有具體的比較過,但他知道柞蠶蛹含有多種維生素、多種礦物質、激素等成分,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具有健身強神、強腰壯腎的功效。很多的東北山區的老百姓常把柞蠶蛹用水煮熟做為補品,為嬰幼兒和病人增加營養。還有些人用雄蠶蛾泡酒制成補酒,更有精明商家把其冠名「延身護寶液」什麼的,大叫炒作賺得盆滿缽盈。

更重要是這柞蠶的每個繭絲長一般為700至800米,繭絲縴度平均為5.6道。柞蠶絲手感柔軟有彈性,耐熱性良好,各種性能均優于桑蠶絲,抗酸堿腐蝕,是織造柞絲綢的絕好原料。如果能放養和後續的加工問題,還怕沒有絲綢衣服穿嗎?

對于這樣又能吃,又能穿好東西王義豪當然不會放過。每次看到時他都有把這些繭從樹上摘下來,回去交給伊大爺,並讓他告訴部落所以的人只要看到一定不要放過,同時他也把最為原始的繅絲方法傳授給部落里的婦女,讓她們在沒事時,把蠶繭用開水煮,浸在熱盆湯中,用手抽絲,把幾個柞蠶繭的繭絲抽出,借絲膠粘合而成柞蠶絲。卷繞在木棒上。

當然繅絲剩下繭里面美味的蠶蛹肯定成了大家口中的美食了。

王義豪從人們吃肉時扔棄的動物骨頭中選出一根腿骨,在中間鑽了一個小孔,用一根8號鐵絲從中穿過去,在鐵絲的一端圍個鉤,制做了結構簡單的紡錘。他教婦女們把紡錘吊在高處,撥其旋轉,把繞在絲框上的柞蠶絲紡成紗或紡成線。

王義豪還挑出了一個個體大,色澤好、結繭厚的繭,交給趙大虎保存起來,準備在柞葉萌發時卵化,放養。他知道柞蠶的放養並不難,只要種控制溫度,別太熱,把柞蠶種平攤或串掛保存。掌握好孵化時間與柞葉萌發、生長情況相適應,當溫度達到20度左右,蛹經感溫後就會在繭內羽化成蛾,自己就會破繭而出。展翅後放置一處任其自行交配。把交配後的雌蛾翅膀剪掉,逐一放在紙上產卵就行了。

過幾天蟻蠶破殼而出。然後把蟻蠶均勻撒放在有新梢女敕葉的柞樹上。還有更簡單的方法就是將種產卵紙剪成條,分散掛在柞樹新梢上,蟻蠶孵化後自行爬上女敕葉攝食。只有平時看住鳥的侵害就可以了。

當然還有可以采用土坑加溫,或用塑料薄膜覆蓋在室內人工飼養。室內飼養面積小,管理方便,又可避免蟲、鳥、獸、風、雨、干旱、低溫等的侵害。但這是以後的事。目前缺人,先不考慮。

為了解決「大規模」的紡絲問題,光有紡錘是不夠的。于是,他根據自己所看到過的那些木制手搖紡車的原理和自己的機械方面的知識設計了一個比紡錘的結構復雜得多,效率也高得多的紡車。他設計的這個紡車由一個用手驅動的輪子、搖柄、錠桿兒、支架、底座等構成,和八路軍在延安的大生產運動中使用的紡車差不多。

他設計的這個紡車底座是由木方制成的,長800毫米,呈「H」形。「H」的一橫處有一小支架安錠桿兒;「H」的右下立豎處,設有兩根方木立支架,兩根方木立距500毫米,距底座350毫米支架頂端處,鑽一個安主動輪軸的圓孔。軸的一端安搖柄。

主動輪的輻條是中間帶圓孔的六片長600毫米,中間寬80毫米,兩端寬60毫米條狀薄板制造的,軸兩端各瓖三片。線繩固定的輻條間隔60度,呈張開的傘骨狀。軸的兩「肩」卡住軸兩邊的兩組輻條,使其不能會合。線繩把兩組輻條呈「之」字形相間張緊,輻條略向內彎曲。張緊的「之」字形的線繩是輪的「輞」,輞上掛著傳動繩。

錠桿兒是長300毫米,直徑5毫米,兩端是綱線。直徑20毫米的木傳動輪套在錠桿兒中間固定。主動輪與錠桿輪之間由張緊的線繩傳動。軸部加少量動物油做潤滑。

在底座的前端還設置了一個木制的螺旋加捻導線裝置。

他把這張圖畫好後交給了二拐子,讓他用按此試制造一台。其實,在王義豪的腦海中還有比這更先進的設計方案,這是因為缺少象馬克思所說的那種「接受外部某種現成自然力的推動」的發動機。而目前無法實行。只要解決動力問題,他就能做出效率毫不遜色英國18世紀更高級的大紡車。

躬請書友推薦,收藏!

欲看《飛豹出擊》的書友請點擊︰://1680011.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