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築基 第十六章 “垃圾堆”中的寶藏

自從林解放那晚在林亮家吃過晚飯後,林村村子里就冒出了幾副生人面孔。這是林解放從丘陵鄉安排過來的,為的就是考察學習稻田養魚。那晚後林解放就找到了林有龍,早早的想和他通了個氣。林有龍很是爽快的答應了,這件事他從來沒考慮過有瞞住其他人的可能。

林亮最近倒是養成了個經常到公社廢品收購站「淘寶」的習慣,為此經常的逃學缺課。這使得當父親林坤在得知這一情況的時候,狠狠的揍了一頓林亮的小,還親自將他帶到學校給老師賠禮道歉。不過當林坤帶兒子到學校後,听到了個讓他目瞪口呆的消息︰林麗霞和林亮此時都已經上二年級了。

當林坤從教導林麗霞和林亮的張老師口中得知林麗霞和林亮在學校中優異的表現後,心中滿是缺少對子女了解而起的濃濃歉意和因子女的優秀而起的驕傲。想到在狠揍兒子小的時候,兒子那沒有一絲淚痕顯得很堅強的小臉。那時候的林坤甚至在看到兒子沒有喊叫沒有哭泣的時候以為打得輕了而加重了下手力度,此刻想起來林坤頓時心如刀絞。

張老師不僅當著林坤的面表揚了林亮和林麗霞,也高度贊揚了林坤的家庭教育方式,並學校需要了解孩子在家的學習狀況為由詳細詢問了林坤在家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把林坤羞得那叫一個老臉通紅,頓時覆蓋了心中為打孩子而起的歉意感。

林坤扭扭捏捏的說起了在家基本不怎麼管孩子,完全就是「放養式」的教育。站在一邊的林亮看到父親那尷尬的神情和扭捏的話語,差點沒憋住心中的大笑,心中大喊︰哈哈哈,沒想到老爸出糗的樣子還真是天真可愛啊。呵呵呵……

不過張老師到是認同了林坤家的這種教育方式,她是這麼和林坤解釋的︰「恩,這種方式還是很適合你家林亮的。恩,林麗霞要稍微欠缺點自制力,還是在學校有老師多管教管教為好。」

林坤還是很遵從老師的意見的,從此林亮就完全逃出了學校的束縛,擁有了大把的空閑時間。要說林亮養成到廢品收購站「淘寶」的習慣要從他有一次跟隨女乃女乃到縣里收購站去賣牙膏皮子的時候,偶然看到廢品站的犄角旮旯處放著一部包裝已經破破爛爛的大部頭書。林亮一時好奇跑過去打開來看了一下。正是林亮的一時好奇,不僅讓他想到了另一條致富之路,也使得一本孤本古籍得以保存于世。

打開包裝,林亮就看到了里面的線裝古冊,古冊相對于外包裝來說還是保存的很完好的,封面上的幾個毛筆字讓林亮知道了這堆古冊的名字——《兩漢策要‘十二卷’》。林亮不能肯定這部書的價值,但是他絕對肯定這是一本真正的古籍,而且很具有收藏價值,這是他從翻看古籍從古籍中那數以百十計的印章和多個不同之人的題跋。很明顯這部書定是經過了了好幾個人的手,這說明了什麼?林亮很清楚,這部書絕對很有價值。林亮又仔細翻看了下,發現這部書保存的很完整,沒有什麼缺失,相反倒好像多出幾頁與此書無關的書頁。「一定要擁有它。」林亮此刻無限擴張。

林亮不知道的是,他發現的這部書確實可以說是絕無僅有。這部《兩漢策要》共十二卷16冊,距今已有超過700年的歷史。此書由宋朝陶叔獻編輯的,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手書,到明嘉靖年間被著名藏書家周良金收藏,到明末清初,又被有「海內第一藏書家」之稱的毛晉所收藏。而林亮在翻書中看到的百十個印章中,絕大多數都是毛晉的收藏印,可見此人對《兩漢策要》的喜愛。之後清乾隆年間,《兩漢策要》為張朝樂所得。到了清末,此書又被滿清的大貴族完顏景賢所收藏。完顏景賢故去後,遺物散出。這部書後來又被眾多官宦和藏書家所收藏。又有如此傳奇的身世,也難怪林亮在以後將這部書拍賣時所造成藏書界極大的轟動。其原因有二︰一是此書為趙孟頫手書,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浙江湖州人,是元代泰斗級書畫大家。跨越宋元兩代的趙孟頫多才多藝,書法、繪畫、詩文都頗具影響力,他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更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他與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其人的手抄本書籍價格在藏書界一直居高不下。二是就年代而言,一般來說,600年前的書在市場已經多是論頁賣了,400年前的書才會論冊賣。宋元善本本身就少之又少,這部書已經700多年,還相對完整,又是整套出現,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驚喜于收購站的發現,林亮不由的仔細的在收購站里面搜羅了起來,他發現收購站里還有許多對于後世來說很有收藏價值「連環畫」,也就是小孩子看的那種小人書。現在還沒有多少人心里有「收藏連環畫」的概念。只一會工夫,林亮就翻出了十數本小人書,諸如︰《三國演義》、《紅樓夢》、《西廂記》、《西游記》、《封神演義》這些有些年頭的資深套書連環畫。這些都是林亮特意挑出來的,還有一些其他的很多「特殊時期」題材、紅色題材的連環畫林亮不得不暫時放棄了,拿不動啊。看到收購站里還有很多一堆堆的「垃圾」卻沒空去翻看,林亮心里一陣陣的絞痛。他知道這些「垃圾」里肯定有不少好東西,也知道如果沒人發覺其中利益這些「垃圾」的命運——回爐再利用。

林亮不得不暫時放棄,就為了防止別人起疑心。「女乃女乃,我要看這些小人書。」林亮央求著女乃女乃花錢買下他挑出的書籍,林女乃女乃倒是很心疼孫子,看到都是小人書也沒起疑心,只是有點奇怪林亮為啥要賣那大部頭的書籍——《兩漢策要》,當然,女乃女乃是不識字的,林亮以要折紙板玩為借口蒙混了過去。

才幾毛錢啊,這些在以後會以數萬、數十萬乃至數百萬、數千萬的「寶貝」現在僅僅就值幾毛錢。林亮心里涌出一股不知是啥味的滋味,不知道是該大笑幾聲,還是應該大哭幾聲。

自打這事以後,林亮有空就往收購站鑽,當然,去得最多的就是公社收購站。不是因為公社收購站里的「寶貝」比縣里收購站的多,而僅僅是因為離公社很近。就林亮來說,小身子步行個十來分鐘就到了。而縣里收購站實在是太遠了,林亮去的機會不是很多,只能每次隨女乃女乃前去。不過每次和女乃女乃去都會搜羅很多東西耍這賴央求女乃女乃買下,幸運的是林亮次次都成功了。以至于去過幾次後,林亮就借女乃女乃之口請求收購站里的同志在收舊貨時直接把一些林亮要的小人書什麼的區分開放著,以便林亮挑選。

而公社的收購站就只有林亮字去淘換了。漸漸的林亮淘換回家的東西越來越多,大多數的多是小人書和一些看上去很古舊的不知名線裝書。還有一些古幣,林亮不是很懂這方面的知識,只是收集了些他不認識的小篆字體的古幣和一些很罕見的。要說為什麼林亮知道是罕見的呢?對比啊,林亮的父親做承包建築工程,經常在挖地基的時候會挖出大量銅錢,在當時這些銅錢也只有回爐的命運,倒是林亮求著父親都帶了回來。

林亮的這個習慣倒是惹惱了母親王盼娣。王盼娣連小學都沒畢業,每每看到林亮拿著舊書舊畫的一些在她眼里就是破爛的東西回家心里就不舒服。直到有一次林亮扛著個小鼎回來時,王盼娣爆發了︰「亮亮,你做什麼啊,你要當個收破爛的嗎?還是家里是垃圾站啊?瞧瞧你都拿了些什麼回家,啊?你床底下都快放滿了,你還想放哪里?放到你床上嗎?」

林亮沒有吭聲,這個時候和母親講道理明顯是不理智的,只是心里喃喃︰「放床上我也樂意呢。」好在這個時候父親林坤給林亮解了圍︰「好了好了,他喜歡就讓他做唄,你要實在看不下去,改天我在小別屋裝個門,把里面的稻草騰出來給他裝不就完了。來來來,你過來,我給你說啊……」林父把林母拉到了一邊,對她說了學校里張老師說的話,對于林亮還是「放養式」為主,不要遏制孩子的天性。

還別說,林父第二天真就把小別屋里面的稻草柴禾都騰了出來,還給安裝了個木門裝上了鎖,並將鑰匙給了林亮告訴他從今往後小別屋的使用權就交給林亮了。把林亮給喜的,立馬就將弄回來的小人書都般了過去,最後才小心翼翼的將一些古冊古畫和那個小鼎移了過去。要說這個小鼎,林亮一眼就看出了是個青銅鼎,造型還是戰國時期的樣子。听配品收購站的阿伯說,是附近村子的村民在挖掘田里溝壟搞什麼稻田養魚的時候挖出來的。林亮一听就樂了。「嘿,這嘿,這稻田養魚就是咱家搞出來的,要是咱家沒搞這事,說不得這個小鼎還不知哪個時候出土的,也就更沒我的事了,哈哈好人有好命啊。」林亮沒事偷著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