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一卷 筑基 第十六章 “垃圾堆”中的宝藏

自从林解放那晚在林亮家吃过晚饭后,林村村子里就冒出了几副生人面孔。这是林解放从丘陵乡安排过来的,为的就是考察学习稻田养鱼。那晚后林解放就找到了林有龙,早早的想和他通了个气。林有龙很是爽快的答应了,这件事他从来没考虑过有瞒住其他人的可能。

林亮最近倒是养成了个经常到公社废品收购站“淘宝”的习惯,为此经常的逃学缺课。这使得当父亲林坤在得知这一情况的时候,狠狠的揍了一顿林亮的小,还亲自将他带到学校给老师赔礼道歉。不过当林坤带儿子到学校后,听到了个让他目瞪口呆的消息:林丽霞和林亮此时都已经上二年级了。

当林坤从教导林丽霞和林亮的张老师口中得知林丽霞和林亮在学校中优异的表现后,心中满是缺少对子女了解而起的浓浓歉意和因子女的优秀而起的骄傲。想到在狠揍儿子小的时候,儿子那没有一丝泪痕显得很坚强的小脸。那时候的林坤甚至在看到儿子没有喊叫没有哭泣的时候以为打得轻了而加重了下手力度,此刻想起来林坤顿时心如刀绞。

张老师不仅当着林坤的面表扬了林亮和林丽霞,也高度赞扬了林坤的家庭教育方式,并学校需要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状况为由详细询问了林坤在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把林坤羞得那叫一个老脸通红,顿时覆盖了心中为打孩子而起的歉意感。

林坤扭扭捏捏的说起了在家基本不怎么管孩子,完全就是“放养式”的教育。站在一边的林亮看到父亲那尴尬的神情和扭捏的话语,差点没憋住心中的大笑,心中大喊:哈哈哈,没想到老爸出糗的样子还真是天真可爱啊。呵呵呵……

不过张老师到是认同了林坤家的这种教育方式,她是这么和林坤解释的:“恩,这种方式还是很适合你家林亮的。恩,林丽霞要稍微欠缺点自制力,还是在学校有老师多管教管教为好。”

林坤还是很遵从老师的意见的,从此林亮就完全逃出了学校的束缚,拥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要说林亮养成到废品收购站“淘宝”的习惯要从他有一次跟随女乃女乃到县里收购站去卖牙膏皮子的时候,偶然看到废品站的犄角旮旯处放着一部包装已经破破烂烂的大部头书。林亮一时好奇跑过去打开来看了一下。正是林亮的一时好奇,不仅让他想到了另一条致富之路,也使得一本孤本古籍得以保存于世。

打开包装,林亮就看到了里面的线装古册,古册相对于外包装来说还是保存的很完好的,封面上的几个毛笔字让林亮知道了这堆古册的名字——《两汉策要‘十二卷’》。林亮不能肯定这部书的价值,但是他绝对肯定这是一本真正的古籍,而且很具有收藏价值,这是他从翻看古籍从古籍中那数以百十计的印章和多个不同之人的题跋。很明显这部书定是经过了了好几个人的手,这说明了什么?林亮很清楚,这部书绝对很有价值。林亮又仔细翻看了下,发现这部书保存的很完整,没有什么缺失,相反倒好像多出几页与此书无关的书页。“一定要拥有它。”林亮此刻无限扩张。

林亮不知道的是,他发现的这部书确实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这部《两汉策要》共十二卷16册,距今已有超过700年的历史。此书由宋朝陶叔献编辑的,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手书,到明嘉靖年间被著名藏书家周良金收藏,到明末清初,又被有“海内第一藏书家”之称的毛晋所收藏。而林亮在翻书中看到的百十个印章中,绝大多数都是毛晋的收藏印,可见此人对《两汉策要》的喜爱。之后清乾隆年间,《两汉策要》为张朝乐所得。到了清末,此书又被满清的大贵族完颜景贤所收藏。完颜景贤故去后,遗物散出。这部书后来又被众多官宦和藏书家所收藏。又有如此传奇的身世,也难怪林亮在以后将这部书拍卖时所造成藏书界极大的轰动。其原因有二:一是此书为赵孟頫手书,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浙江湖州人,是元代泰斗级书画大家。跨越宋元两代的赵孟頫多才多艺,书法、绘画、诗文都颇具影响力,他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他与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其人的手抄本书籍价格在藏书界一直居高不下。二是就年代而言,一般来说,600年前的书在市场已经多是论页卖了,400年前的书才会论册卖。宋元善本本身就少之又少,这部书已经700多年,还相对完整,又是整套出现,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惊喜于收购站的发现,林亮不由的仔细的在收购站里面搜罗了起来,他发现收购站里还有许多对于后世来说很有收藏价值“连环画”,也就是小孩子看的那种小人书。现在还没有多少人心里有“收藏连环画”的概念。只一会工夫,林亮就翻出了十数本小人书,诸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些有些年头的资深套书连环画。这些都是林亮特意挑出来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很多“特殊时期”题材、红色题材的连环画林亮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拿不动啊。看到收购站里还有很多一堆堆的“垃圾”却没空去翻看,林亮心里一阵阵的绞痛。他知道这些“垃圾”里肯定有不少好东西,也知道如果没人发觉其中利益这些“垃圾”的命运——回炉再利用。

林亮不得不暂时放弃,就为了防止别人起疑心。“女乃女乃,我要看这些小人书。”林亮央求着女乃女乃花钱买下他挑出的书籍,林女乃女乃倒是很心疼孙子,看到都是小人书也没起疑心,只是有点奇怪林亮为啥要卖那大部头的书籍——《两汉策要》,当然,女乃女乃是不识字的,林亮以要折纸板玩为借口蒙混了过去。

才几毛钱啊,这些在以后会以数万、数十万乃至数百万、数千万的“宝贝”现在仅仅就值几毛钱。林亮心里涌出一股不知是啥味的滋味,不知道是该大笑几声,还是应该大哭几声。

自打这事以后,林亮有空就往收购站钻,当然,去得最多的就是公社收购站。不是因为公社收购站里的“宝贝”比县里收购站的多,而仅仅是因为离公社很近。就林亮来说,小身子步行个十来分钟就到了。而县里收购站实在是太远了,林亮去的机会不是很多,只能每次随女乃女乃前去。不过每次和女乃女乃去都会搜罗很多东西耍这赖央求女乃女乃买下,幸运的是林亮次次都成功了。以至于去过几次后,林亮就借女乃女乃之口请求收购站里的同志在收旧货时直接把一些林亮要的小人书什么的区分开放着,以便林亮挑选。

而公社的收购站就只有林亮字去淘换了。渐渐的林亮淘换回家的东西越来越多,大多数的多是小人书和一些看上去很古旧的不知名线装书。还有一些古币,林亮不是很懂这方面的知识,只是收集了些他不认识的小篆字体的古币和一些很罕见的。要说为什么林亮知道是罕见的呢?对比啊,林亮的父亲做承包建筑工程,经常在挖地基的时候会挖出大量铜钱,在当时这些铜钱也只有回炉的命运,倒是林亮求着父亲都带了回来。

林亮的这个习惯倒是惹恼了母亲王盼娣。王盼娣连小学都没毕业,每每看到林亮拿着旧书旧画的一些在她眼里就是破烂的东西回家心里就不舒服。直到有一次林亮扛着个小鼎回来时,王盼娣爆发了:“亮亮,你做什么啊,你要当个收破烂的吗?还是家里是垃圾站啊?瞧瞧你都拿了些什么回家,啊?你床底下都快放满了,你还想放哪里?放到你床上吗?”

林亮没有吭声,这个时候和母亲讲道理明显是不理智的,只是心里喃喃:“放床上我也乐意呢。”好在这个时候父亲林坤给林亮解了围:“好了好了,他喜欢就让他做呗,你要实在看不下去,改天我在小别屋装个门,把里面的稻草腾出来给他装不就完了。来来来,你过来,我给你说啊……”林父把林母拉到了一边,对她说了学校里张老师说的话,对于林亮还是“放养式”为主,不要遏制孩子的天性。

还别说,林父第二天真就把小别屋里面的稻草柴禾都腾了出来,还给安装了个木门装上了锁,并将钥匙给了林亮告诉他从今往后小别屋的使用权就交给林亮了。把林亮给喜的,立马就将弄回来的小人书都般了过去,最后才小心翼翼的将一些古册古画和那个小鼎移了过去。要说这个小鼎,林亮一眼就看出了是个青铜鼎,造型还是战国时期的样子。听配品收购站的阿伯说,是附近村子的村民在挖掘田里沟垄搞什么稻田养鱼的时候挖出来的。林亮一听就乐了。“嘿,这嘿,这稻田养鱼就是咱家搞出来的,要是咱家没搞这事,说不得这个小鼎还不知哪个时候出土的,也就更没我的事了,哈哈好人有好命啊。”林亮没事偷着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