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行千里 第一百八十九章 私學?

這一場大戰,燕國付出了十二萬石糧草,雖然沒得到一個城池,卻收獲了四萬多丁壯,對于燕王喜來說,可算是一場大勝。

畢竟自老爺子登基以來,可說是無戰不敗,每一仗都是損兵折將不說,還屢屢割地。這次太子爭氣,縱橫于兩強之間,僅僅送出些糧食就能有此戰果,老爺子當然很是自豪。

太子這里,除了明旨嘉獎,已經賞無可賞,但對于太子門下一眾出力賓客,燕王自然要好好封賞一番。

範增已經身為亞相,酈生為上大夫,兩人賞了些財帛也就罷了,對于尉僚、酈商、陽慶、張耳、趙午、貫高等其余賓客,則按太子所奏,盡授相應官職。而其他賓客,但凡調入軍中的,和秦國歸降將佐一起,則由太子各按才能任用。

詔旨傳到武陽城,太子門下和武陽城中的將佐都是歡喜的很。

如今還在太子門下的賓客,已經不足八十人,這里面除了一些文士賓客之外,大多都是太子從軍中調出來的韓榮等一干原下都官吏。

韓榮等人,原本也是有些不服的。

畢竟都是在下都鎮守,為將多年,沒有功勞可也有苦勞,結果卻被太子拿下,面上不敢說什麼,可心里總是不舒服︰自己不行,難道那些太子賓客就能強到那里去?

這些人的心中,在趙軍來攻的時候,未嘗沒有看笑話的想法。

戰局的變化,讓韓榮等人始料未及,待隨著太子遠赴上黨,押回秦軍戰俘,這些人在為燕國高興的同時,這心里也是有些失落。

戰陣的勝利,軍威的強盛,代表了太子的正確,代表了太子門下力量的興盛,那自己呢,豈不是這些年來做的錯了?

如今太子門下,紛紛出任大小官職,除了太子的近身侍衛,留下的大都是自己這些人,難道自己等人再無出身之路了麼?

難道論親近自己連那些秦國降將都不如麼?

韓榮不敢直接找太子抱怨,可又想不通,所以去找母舅公孫襄。

公孫襄轉任下都宗伯之後,雖然實權大為縮小,但位置並不低。

姬丹對于這個宗室長輩,明面上還是相當尊崇的。像公子嘉到了武陽城,這一應招待陪侍,都是讓公孫襄出面的。

公孫襄文才武略上,只能算是一般,可禮樂飲宴詩書射御之類,畢竟是宗室大家子出身,那可是行家里手。倒是和公子嘉相處甚歡。公子嘉多曾在太子姬丹面前夸贊過的。

韓榮找自己說事,公孫襄看看坐在下首的這個外甥,嘆口氣道︰「汝乃太子賓客,既有此怨,何不向太子言明?」

韓榮很是委屈,對公孫襄道︰「舅父,太子位高權重,榮怎敢向太子抱怨?」

公孫襄搖搖頭,對韓榮埋怨道︰「汝隨太子近一年,怎麼還不知太子為人?」

「太子初來武陽,我看太子行事,初時以為太子不過是要掌下都軍權罷了,所以才將我調任,又將汝等逐出軍中賦閑。」

「但我細細察之,才覺得不然,太子自來武陽,所行之事,只一心以富強為念。選用賓客也好,啟用降將也罷,無非都是為此。」

「遠來新進如許芝,不過擅長農事,尚且得太子任用,可見太子用人,並無歧見。不用汝等,以汝等無可用之才也!」

「汝欲得太子之用,當以己才動太子之心,除此之外,別無他途,我雖為長輩,如今也不過是閑職而已,哪里又能說得什麼?」

公孫襄如此說,韓榮听了,更是郁悶,愁眉苦臉的低聲道︰「舅父,榮自幼隨舅父長大,這工、農之事,原也不懂,就算是在軍中,也不過按照規矩操訓罷了,哪里懂得許多,想以才動太子之心,豈不是甚難?」

韓榮的本事,公孫襄當然清楚,這是個老實孩子,還真的沒啥太大的本事。

公孫襄想了半天,道︰「榮兒,既然如此,那只能徐圖後事了,不過汝等也不必灰心,好好商議,且看太子還有何事不曾辦的順利,說不定就可有自己用武之地。」

韓榮點點頭,心里更添愁悶,和舅父無情無緒的說了些閑話,這才歸家。

韓榮原為下都司馬,權柄不小,俸祿也高,所居宅院也甚是寬闊,到了家中,韓榮心情不暢,遂傳了酒菜,在大堂之中獨自一個喝悶酒。

韓榮的夫人,乃是燕國一個疏枝宗室之女,單名一個敏字,人長得算不上漂亮,卻很是聰慧賢淑,兩人成親十多年,很是恩愛,育有兩子,最大的不過才十歲。

姬敏見丈夫心緒不高,知道丈夫有事,將兒子和侍女僕隸打發下去之後,溫言問起,韓榮遂將心事一一說了,姬敏低頭想了一想,道︰「此事易爾!」

韓榮斜了夫人一眼,強笑道︰「易爾?難道汝有妙計不成?」

姬敏正色道︰「舅父說了,且看太子有何不曾辦的順利之事,說不定就有自己用武之地。」

「太子推範增為亞相,乃是欲行新法以圖富強罷了,新法諸事,皆為太子所重。」

「觀如今新法,軍功、軍制、興工、興農、興學罷了。從其中擇一樣可行,自向太子請纓,難道太子還能不允?」

韓榮不由苦笑,唉聲道︰「舅父所言,我豈不知,只是這軍、工、農、學,哪一樣又是我所長也?」說到這些,韓榮更是心里發苦,狠狠的將一杯酒灌進肚里。

姬敏知道丈夫的本事,勤謹是有的,才學是不多的。不過她並不泄氣,想了許久,姬敏展顏一笑,道︰「有了!」

「如今雖有興學令,可我燕國,原本私學不昌,各城之中,並無人相應,君何不辦學以應之?」

「君畢竟隨舅父為官,禮樂詩書還是懂的,又在軍中多年,射御之事原本熟悉,君開學教徒有何不可?」

「如君為風氣之先,太子賢明,豈有不重之理。」

韓榮初听,還很是認真,听到後來,笑的更苦,道︰「罷了,罷了,我有何德何能,還敢開學收徒!」

姬敏卻不放松,暗道︰這要像先賢那樣,開學授徒,稱一門一派,當然做不成,可要是能聯合幾個志同道合之事,專門開一個私學,教授識字和淺顯的詩書,丈夫還是綽綽有余的。況且這是太子新法中要做之事,只要提出來,一定會得到太子的嘉許。

燕國本有官學,可太子仍提出興學令,當然是對官學有所不滿,這不滿無非是兩種可能,一是這官學中教授的東西不讓太子滿意,這從太子尊崇陽慶,公孫河等醫學、工學之人能看出來,另外一個,大概就是能入官學的人太少了?

韓榮要是能開一個專門教授識字和詩書的私學,應該和太子之意有切合之處,又在自己可做範圍之內,這怎麼不行呢?

韓榮听著,倒也覺得有些道理,這心里也不由舒暢了些。

過了幾日,等一日太子丹有空,韓榮將自己的想法稟報了太子丹。只是心里沒底。不敢請太子支持。

太子丹听著,卻是大感興趣。笑道︰「卿所想雖然無差,可這教學孩童之事甚是繁雜,卿須不怕麻煩。」

韓榮紅了臉,低聲道︰「臣愚拙,隨在太子身邊,卻無大用,如能教授蒙童,也算是為國出力。」

姬丹點頭道︰「不然,能開學授徒,乃是做的大事,卿不為無用!」

「卿可請門下同僚,閑來無事,多幫襯你開學授徒,這下都武陽城中,該當開蒙孩童,不下數千之眾,但有欲學者,卿且收之即可!」

「孩童尚小,詩書淺顯者,卿等可教之。如能學得兩年,孩童能識得一兩千字,便算是不差。」

「詩書要讀,更要讓學生知道忠義之事。如今天下大亂,戰國紛爭,國家正當用人之時,學得本領,當為國家效力,造福于天下蒼生,孩童雖小,道理不可不知!」

「射御之事,原本君子六藝之中,孩童雖小,不可不知。」

「官學之中,非貴莫入。卿既有意私學,當大光其門,但凡欲學之人,卿即可教之,多一人識字,國家多一個可用之人。」

「卿就以太子門下之名,創學塾一所,所需資財,盡可有我府中支持。學中師長,可請門下同道襄助!」

韓榮听太子之意,對自己興辦私學甚是支持,心里大為興奮。當即謝了太子,下去之後,將此事告知往日數位同僚,這有的願意參加,有的則嗤之以鼻。韓榮也不勉強,遂請了志同道合的,一起細細商議了。擇日將這學塾開了起來。

太子姬丹對此很是重視,親自號召下都各官吏,但凡年齡在十一歲以下的子弟沒能入官學的,都要送入韓榮的私學當中教授識字。

韓榮的學塾,有了太子的支持,當然辦的興旺,沒幾天的功夫,就有二百子弟送了過來,太子專門給撥了一個寬敞的宅院,作為教學之地。

哎呀,這私學開辦,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這是一個引子罷了,大家看著不爽,就當他是一個過渡吧,畢竟重要的在後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