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行千里 第一百八十八章 收服

到了尉僚率軍返回,這些秦軍戰俘的問題,就到了必然要解決的時候。

隨著趙軍主力返回邯鄲,上黨之戰的實際情形,在有心人的暗中推動之下,逐漸在諸侯中傳開,自然也或多或少的傳到了咸陽,在朝野當中廣泛流傳。

秦國上下對此雖不敢輕易置信,但議論是免不了的。桓齮軍中將佐的家眷當然也有所耳聞。

這心里初時則喜,續後則是更大的恐懼。

秦王政當然得到了臣僚的密報。

當初得知龐煖的奏報,桓齮等二百多秦軍將佐俱被斬首。秦王嬴政就很是有些懷疑︰畢竟秦軍被俘多達四萬,這些高級將佐就算是沖鋒在前,可按照秦法,如果主將陣亡,那些衛隊軍卒都要一體受罰的。怎麼可能士卒還剩下一半,那些高級將佐反而被斬殺一空!

但懷疑歸懷疑,畢竟得到的消息就是這樣,為了鼓勵士氣,嬴政不但不好有什麼動作,還要多多上次諸將佐家眷,以資撫慰!

如今大戰底定,諸軍都已各歸本郡,諸將都以各歸原位,傳來這樣的消息,秦王政是為了嚴肅軍紀,當然不能听而不聞。他專門將此事責交右丞相熊啟徹查。

昌平君熊啟掌國政之後,這乃是第一次大戰,對于大軍覆沒之事,熊啟當然很是郁悶,如今又有這樣的消息,昌平君更是惱火,當即派人前往趙地打探。

如今部分趙卒都已解甲歸田,昌平君所派的這些賓客,不但到了邯鄲城中,在趙國權貴當中打探,更有的走入各城探听,漸漸的,時間的真相就很清晰的擺在了唱片集合秦王的面前︰桓齮率眾將佐歸降!如今已經被送到了燕國!

秦王政勃然大怒,下令廷尉府按律懲治。對于這等叛降之事,廷尉府動作很快,本著寧錯勿放,一律從嚴的原則,除了前期桓齮已經報來的陣亡將佐不予追究之外,其余百余位將佐,不管是真的歸降燕趙還是後來在被圍中戰死,盡皆族之。

至于其余軍吏士卒,待查實確為叛降之後,在給予治罪。

同時,秦王政派李斯為使,出使燕國,願以兩萬金購桓齮等將佐之首!

李斯到了薊城,覲見了燕王喜,對于李斯所求之事,燕王喜不置可否,按範增之策,讓李斯去見太子姬丹。

隨著李斯的到來,噩耗傳到秦軍戰俘營中,桓齮和所部將佐聞之盡皆大哭,痛罵秦王無情,廷尉府心狠手辣。

不過,大家更是憂心忡忡,害怕太子為了緩和和秦國的關系,會不會把自己等人交出去!

姬丹對李斯很是客氣,不管怎麼說,這李斯也是一代俊才,能在秦王政手下步步高升,數十年屹立不倒,這樣的人物當然不簡單。

即便這是自己的對手,一個被自己派人暗殺而沒有得手的梟雄,姬丹對李斯等人還是保留了一份敬重。

但對于李斯的請求,姬丹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秦王失策,卻諉過于諸將,殺諸將家眷,非雄主所為也!」

「丹素幕豪杰,諸將佐來燕,丹愛之不盡,豈有為區區兩萬金自絕于天下英豪也!」

李斯求之再三,姬丹一概不允,只留了李斯三日,就將李斯禮送出境。

秦軍歸降將佐,這才略略放下了心思。但仍有幾個平日心思重的將佐,悲傷過度,受不了這種打擊,染病而亡。

桓齮等人因被迫降趙,雖說當初乃是萬般無奈,要救四萬軍士性命不得不為,但心里總是認為自己身為大將卻率軍投遞,總是對大王不起,這種愧疚之情,每個將佐心中都時時泛起。

但秦王這樣做,卻讓這些將佐的心里有愧疚轉為了痛恨!

原本還有家眷在秦,有朝一日有機會,或許還想回到秦國,即便不能歸去,也不敢對秦國不利,免得牽累了家眷,可如今秦國絕情,這些人倒去了這些牽掛。

如今諸侯當中,哪里都能去,就是不能再回秦國。

再回秦國,那一定是要殺回去,為自己的父母妻兒老小報仇雪恨!

燕太子姬丹知道這些將佐初遭大變,心里當然不好受,遂多次將這些將佐請到宮中,飲宴撫慰。又屢賜美女金玉以備諸人使用。

平剛夫人贏玉,如今兒子姬元還不到一歲,一般都在後宮之中照顧幼兒,鮮少出門。不過太子在宮中設宴,這些將佐又都是秦人,所以姬丹也把贏玉和王氏夫人請了出來和大家相見。

贏玉之父贏竭,原是衛尉,可說是軍中高官,像桓齮等人和王氏夫人並不陌生。贏竭當時被殺,這些將佐也是知道的,如今乃是故人相見,又是同病相憐,一見之下,不禁唏噓。

有這兩人為引,姬丹和眾將佐的距離也一下子拉近很多。

王氏夫人自知女兒乃是孤身來到燕國,秦燕失和,贏竭又已喪命,女兒沒了父家做依靠雖然太子甚是關照,但日後太子有了其他妻妾,女兒畢竟勢孤,將來對外孫前途也甚是不利。

在座得這些人都是來自父母之邦,看太子如此器重,想必日後必然有重用之時,如果能得這些人支持,對于女兒日後前途當是一大臂助。

王氏夫人有此心在內,對于諸將佐都是殷殷撫慰,好言相勸,還令侍女將外孫姬元抱了出來。

按秦人之法俗,但凡秦女所生,都視為秦人,這姬元別看是燕太子長子,但在秦國人的眼里,那可是被認為秦人的。這些將佐見姬元如同粉團一般甚是可愛,又有這一份親近在,都是喜歡的了不得。

更有腦子轉的快的,想到這乃是燕太子丹長子,日後如能成人,繼承燕丹之位也未嘗不可。

桓齮等人感念太子和夫人好意看重,又對太子拒絕秦國兩萬金來保護眾人性命很是感激,遂一心為燕國效力。

這些將佐回去,將秦國問罪諸將家屬,對降軍毫不留情之事大肆宣揚,同時告知眾手下,秦法無情,眾人即便回去,只怕不是全家團圓,反而是要牽累全家宗族,幸來如今降軍眾多,國中不知何人被殺,何人被俘,這才讓諸軍家眷得以平安。

為今之計,眾人只能暫留燕國以保護家中老小。況且太子仁厚,對眾人並未以慣例收為僕隸,大家盡可在燕國立功建業,有朝一日也能將家中老小接來團聚。

在將佐們的宣導之下,這數萬降軍,無不對歸秦之事畏之如虎,一心要留在燕國避禍,也免得連累家中父老。

同時,這些將佐既然已經鐵心留在燕國,對于這降軍之營的編制都有些不滿意了,畢竟這雖說是軍,但既無甲冑兵器,也無糧草輜重的儲備。長此以往,還是低人一等。故而這些將佐提出,將降軍另行安置。

桓齮將請求報給姬丹,姬丹當然喜歡,雖和眾人商議,先自秦軍當中,選出久經戰陣的高中低各級將佐軍吏一千有余,分別補入下都燕軍,依照其原來的官制才德,充為佐貳,以心月復待之,協助燕軍尉僚、酈商、吳仗劍等人操練燕軍兵馬。

其余四萬軍卒,由秦軍原來的將佐選配,但凡有鑄造、木工、石匠等一技之長或年過四十以上者,一律從軍中調出,賜以民身,就地補入下都工坊之中為工。

同時,在軍中選出出身隴地上郡,年在二十二到三十五歲之間,身高七尺以上,強壯有力,熟悉騎射之士八百人,以劉季為主將,曹參副之,為太子衛士。入則在宮中駐守,負責護衛宮城,出則承擔太子出行、征伐的護衛之事。

由尉僚、陽慶、陳余、貫高等幾位大夫為主,自原來的太子賓客當中,選出八十余人調入軍中,將秦軍其余將士,皆按燕軍重新編制,除將門下武勇賓客外,又自燕軍下都軍中選出部分軍吏,補入秦國降軍當中,和原來的秦軍將佐交錯參用為各級官長,全軍以桓齮為主將,陳余為副將,先在下都武陽城整訓一個月,然後調往遼西郡、遼東郡等地,分為三十余團,在各縣屯田練兵。

遼西遼東兩郡,過去多是山竹等戎族之地,昭王時秦開出兵,北逐東胡,闢地千里,主要拿下的就是遼西、遼東兩郡。這兩郡之地,多為戎族所化之民所居,地廣人稀,一郡丁口,也不過十幾萬,這四萬上過戰陣的老軍調過去屯田練兵,對于穩定當地局勢和開發兩郡之地,當然是大為有利。

當地的兩位郡守,早就得到了燕王和國相鞠武、亞相範增的指令,早早就為這些將士劃好了駐扎和開墾耕種之地。從遼西走廊到襄平之南,每縣之地,屯田營連點成線,桓齮和陳余的中軍,則駐扎在遼西郡的首縣。

為了讓這些軍卒的屯田進展的更為順利,燕太子丹不僅從下都調撥了大量的鐵制農具運去,還令當地郡守,自游牧之民手中收購耕牛以備使用,同時將許芝派去,為軍中參謀,專門指導農耕之事。

開拔之日,燕太子姬丹厚賜眾軍衣食美酒,大排儀仗,送出十里之外,太子丹對眾軍親口允諾,不用多長時間,自己一定會幫助所有將士在當地成家立業。

今天理理思路,把前面一章也做了修改,但願大家滿意。

收藏吧,為啥不收藏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