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行千里 第一百一十七章 以退為進

休整了四五日,燕王賜了姬丹符節國書,委以全權,令姬丹南下與趙議和。

姬丹和賓客們早已料定,就算司馬洪和李嘉快馬將李牧奏章送到了邯鄲,這等大事的決策運作也多需時日,定不會如自己這邊快捷,因此一路緩緩而行,六日後到了南部邊境城邑大梁,姬丹一行停了下來,就在此等候消息。

司馬洪和李嘉那邊,果然不是很順利。

兩人穿越飛狐徑,過恆山太行,由中山而下邯鄲,雖然是輕車簡從,一路也足足走了十來日,兩人到了邯鄲,徑直去找陽高君公子嘉。

公子嘉是趙王長公子,為人聰明仁厚,頗有才智,甚得趙國士大夫好評。

只是趙王前些年曾納有一姬,此姬頗有狐媚之術,受寵十多年不衰,故而趙王不顧群臣反對,立了寵姬所生幼子遷為太子。

太子趙遷雖為人輕佻浮滑,但也有一樣好處,與兄弟情分頗為看重,和公子嘉關系甚是不錯。趙王因廢長立幼,對長子也是有些愧疚,也知道長子才智還在太子之上,故而早早就封了公子嘉為陽高君。並讓公子嘉參與國政。

陽高之地在代郡,故而李牧和公子嘉關系頗善。

連燕一事,李牧雖是大力支持,但仔細想想,這國政大事,自己一個邊將摻和多了恐怕沒啥好處,況且其中又涉及兒女親事,故而將此事托付給公子嘉。

公子嘉見了司馬洪和李嘉,很是詫異,待問明白來意,公子嘉卻是大喜︰「秦狼子野心,我亦深知。如能連燕抗秦,減卻我大趙後顧之憂,自是上上之策。」

「只是不知燕丹誠意如何?」

司馬洪稟道︰「君侯,臣曾與燕丹相宴,以臣觀之,此子豁達大度,才學過人,對天下大勢頗為明白,其有意連趙乃是出自本心。」

公子嘉沉吟良久,道︰「燕趙這些年,頗有些沖突,說起來,燕國可是在我趙國手下吃了虧的,不知燕丹這次可曾趁機提出什麼條件?」

李嘉笑道︰「燕丹為人,甚是爽快,並無糾纏舊事之意。」說著,將兩國劃地、贖虜之事說了一遍,公子嘉听了,不由大笑,道︰「這算什麼條件?俱是對我大趙有益之事!」

李嘉听了,也是點頭,只是司馬洪在座,臉顯遲疑之色。公子嘉看在眼里,問道︰「卿有事就說,何必遲疑,既然李將軍讓汝等找我,難道汝還信不過我。」

李嘉忙攔在前面,笑道︰「司馬大兄那里是信不過君侯!那只是小事一樁,不足以污君侯之耳!」

司馬洪也跟著點頭。公子嘉見兩人在自己面前,竟然還有所隱瞞,卻有些不高興了,臉色一沉,道︰「什麼小事大事,汝且說來听听!」

公子嘉如此說,李嘉不好再攔阻,司馬洪遂將燕丹向趙國求親,並屬意李瑛一事說了出來。

公子嘉听了,問李嘉道︰「令妹冰雪聰明,才氣不下于須眉,姬丹屬意令妹,倒也算有些眼光,不知令尊意下如何?」

李嘉忙回稟道︰「家父不同意!」

說起來,李牧倒是有很多理由︰

這里面關鍵還是燕太子丹的身份太敏感,如果李瑛嫁給燕太子丹,那麼李牧自己也就成了燕國的國戚。

但燕趙關系實在是太糾葛了。別看趙國對付秦國很吃力,敗就慘敗,勝則慘勝,但要是收拾燕國還是很輕松的。就這十年來,也佔了燕國的不少便宜。

這也讓很多趙人把燕國視為一塊肥肉。

如今趙國剛勝了一仗,趙國形勢有所緩解,如果秦國此時求和,很多趙人看不清楚天下大勢,看不透秦國的求和居心,包括趙王身邊的大將重臣,肯定又會想去繼續收拾燕國。擴大趙國的地盤和實力。

可這樣明顯是正好中了秦國的下懷。所以自己肯定反對。

但身份不同,反對的效果就不一樣。

如果自己和燕國沒關系,那麼自己的觀點別人看來只能是為了趙國,只是對不對的問題。沒有動機和立場的問題。

可如果是牽扯了自家女兒的親事,那麼別人就會懷疑李牧到底是為了趙國還是為了自己的女兒。可能李牧的主張根本就不會有任何的效果。還可能使自己失去趙王的信任,誤了國家大計。

這是其一。

李牧身為守邊將軍,出兵作戰,為了勝利,難保沒有退、敗、保、讓的時候,如果自己宗族皆在趙,趙在家存,趙亡家敗。那麼別人也沒別的話說,可若是女兒為燕太子夫人,那一些不明事理的寵臣或者為敵收買的奸臣就可能攻擊自己留有後路,不盡全力。這樣,恐怕就不是丟位失權的問題,身死滅族都有可能。而一旦女兒知道,必然要為自己報仇。如此反親為仇,反倒是害了趙國。

這是其二。

如今各國,合縱連橫,並無定數,萬一將來燕趙失和,必然還會讓燕國太子對女兒產生厭棄,更是害了女兒的終生幸福。李瑛為自己的愛女,自己決不能將女兒至于如此尷尬之地。

這是其三。

況且,燕太子丹已經在秦國納了夫人,雖然燕丹現在答應冊立女兒為嫡夫人,但畢竟秦女乃是秦國宗室,現在燕要連趙,自家女兒真要嫁過去,地位或許還可位居其上,但萬一將來秦燕復好,就算燕丹不厭棄李瑛,可秦國勢大,秦女必然為妃為後,自家女兒如此出眾,卻屈居人下為側室,李牧是萬萬不肯的。

這是其四。

總而言之一句話,嫁女兒給姬丹,對李家,對有害而無利。燕丹再堅持也沒用,自己定要在趙好好為女兒選一才俊之士為婿!

趙嘉前面听著,倒也還同意,畢竟這各國聯姻,都是以王室宗室為主,聘大臣之女聯姻的,有,但不多。李牧的顧慮很是有些道理。

可听到後來,公子嘉卻實在有點無語了︰李牧呀李牧,這是國事好不好,虧你是國家大將,你的心里咋就只有自家女兒,絲毫不考慮國事了呢?要是燕丹非你女兒不娶,難道這燕趙之和你就寧肯黃了不成?

公子嘉的臉色有點不好看,道︰「原來如此,我心里有數了,汝等不必操心,且下去安歇吧!」

司馬洪和李嘉話也說完了,見公子嘉如此吩咐,當即唯唯退了出去。自有僮僕領去安置。

第二日,公子嘉進宮見趙王,將燕丹謀和欲盟之事詳細說了,趙王听了沉思良久也未置可否,只是令殿中謁者去請大將軍龐煖。

大將軍龐煖今年已經八十二歲了,不過年紀雖高卻是眼不花,耳不聾,滿頭銀發之下紅光滿面,精神看起來甚好。

老爺子到趙國這幾年,一敗燕國劇辛,二攻秦至函谷關後,三奪齊地兩城,四勝秦軍于都山,復上黨閼與、燎陽諸城,並收魏國鄴城等地,可謂是戰功赫赫。

在老爺子看來,秦國自從蒙驁敗死,再無名將可于己爭鋒!

不是麼?秦國在趙國這里吃了虧,兩年多來卻再也不敢正視趙國,只是向著弱小的魏韓兩國撒氣。如今楊端和不就是在魏國橫沖直撞麼,先攻取了垣、蒲、衍,繼而向東攻取仁、平丘、小黃、濟陽、甄城,接著又攻到濮水、歷山以北,從而狠狠了擴大東郡。使秦的東郡東北與齊接境,北面包著趙國,南面隔斷了韓、魏兩國。

當然,老爺子也不完全糊涂,當然知道這里面的危機,秦國的疆域東達富齊,已經達到了「斷齊、趙之腰,絕楚、魏之脊」的戰略態勢。使得東方六國南北隔斷,再想發動合縱攻秦只怕是難得狠了!

秦今日不攻趙,可不說明明日還不攻趙,秦人之心,已經是人人皆知,非吞並天下諸侯不可,如今秦疆域日廣,國力日強,趙如不能奮起,一旦秦軍優勢積累到一定地步,自然要對趙國動手。

韓魏衰落至極,齊一向附秦,楚國遠隔數百里,就算是趙國想先發制人,只怕也找不到助力,只能是惹火燒身而已。

為今之計,只有趁著秦國還沒對趙動手,想法擴充自家實力才是正途。

不過,這西南兩面,乃是強秦,暫時惹不得,東面富齊,雖然也曾敗在自己手里,但那是小仗,拿下兩座城池,給齊國一個教訓可以,真要狠命的去佔便宜,只怕也難以討了好來。要想動手,只有北面的弱燕了。

這燕國麼,自從自己為將,斬殺燕軍兩萬,收拾了劇辛那老匹夫,燕國這幾年倒是很老實,雖然和秦國關系甚好,卻也沒敢給幫著秦國給趙國找事。

只是天下之事,可不是講理不講理的問題,誰讓你弱呢,國弱就是罪,不欺負你欺負誰?

听說是大王宣詔,龐煖當即趕了過來,進了大殿,看到公子嘉在側,龐煖分別給大王和公子嘉見了禮,笑呵呵的問道︰「不知大王宣召老臣,有何要事?」

趙王見了龐煖,心中甚喜,笑道︰「是嘉兒前來稟報,說是燕國有意和盟我大趙,不知大將軍以為如何?」

龐煖先是一愣,繼而大喜,笑道︰「燕國求盟,甚好甚好!」

有票沒?投一張吧!收藏別忘了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