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行千里 第一百一十六章 父子

幾個年輕人歡宴一事,李牧自然知道的很快。李嘉、李恪在他面前提起姬丹所作詩句,都對姬丹之才贊不絕口。對燕丹求婚之事大表贊同

李牧對兩個兒子道︰「姬丹之才,為父也甚是嘉許,只是這中間牽扯國事,還需多做籌劃。幸好關于連燕之事,司馬將軍也甚是贊同。不日就要汝等跑一趟邯鄲,事關汝妹終身大事,須輕忽不得!」

這事既是公事,又關系自家妹妹的終身,這兩位自然滿口答應。

過了兩日,李牧派司馬洪和李嘉兩人,攜帶自己的奏章南下邯鄲。又點了二百手下精銳,由中軍校尉李恪為首,護送燕太子姬丹一行前往上谷郡。

代郡城到燕趙之界不過二百余里,行了三日,到了兩國之界。燕國上谷郡守秦毅早得了鞠功通報,已領兵五百,帶車馬酒肉錢帛等應用之物在邊界上恭候。

秦毅拜見了姬丹,隨即設宴,犒賞李恪所部趙軍。姬丹又賜了錢帛,這才彼此別過,李恪領軍回代郡,姬丹則由秦毅陪護,趕奔上谷城。

上谷郡守秦毅,亦是燕國拓地千里北逐東胡的名將秦開之孫,姬丹門下賓客秦舞陽的堂兄,為人甚是忠耿清廉,鎮守上谷已有六年之久。乃是燕國不多的能臣之一。

這上谷郡,北臨諸胡,西接趙國代郡,後依居庸塞屏障薊都,乃燕國最重要的邊郡。姬丹這還是第一次到這里,自然要了解一二,問起軍政民情。秦毅在此已久,諸事熟悉,丁口賦稅兵甲一一道來,很是明晰。姬丹笑道︰「秦卿不愧是名將之後!」

秦毅謙道︰「太子過獎,勤勞王事乃臣的本分!」

第二日到了上谷城,停留一夜,姬丹吩咐秦毅好生供職,自己則帶了一百軍士為護衛,過居庸塞,奔薊城。一面又派出信使,帶了燕國的信物,扮作六國游士,輕車快馬,分別趕赴咸陽和洛陽,通知範增和張耳等人按計行事。

到了薊城左近,眼見都城在望,前路已經毫無危險,姬丹將上谷軍士給了賞賜,令其自回本郡,自己則帶了尉僚鞠功等賓客進城,考慮到目前國相乃是秦人張唐,姬丹為了保密,徑直奔太傅府上去見鞠武。

有鞠功在,一行人自是直接穿門過院,毫無阻攔,待找到鞠武,老太傅猛然間看到太子和長孫,先是一驚,繼而大喜而泣︰「老臣參見太子殿下!」

姬丹趕緊還禮,扶起鞠武,笑道︰「太傅,經年不見,身體可好?」

鞠武上下打量姬丹,看姬丹雖是滿面風塵,倒也健壯,這才放心,回道︰「老臣吃能吃的,喝能喝的,有什麼不好!倒是太子離國千里,大王很是掛念!」

說著,趕緊請姬丹上座,然後又吩咐人,請來酈生兄弟和諸位早回的賓客,一一相見。

酈生兄弟自從帶人返回薊城,因怕張唐得知消息,傳回秦國,不利于太子,酈生等人一直隱居在鞠武府上,可是憋屈的夠嗆,如今見了太子,知道這抽頭的日子不遠,個個歡喜雀躍。姬丹一一勞問,就在鞠武府上,設宴歡飲。

到了次日,待朝會已畢,姬丹扮作鞠武隨從,悄悄進宮晉見燕王喜。

這燕國王宮,高大壯麗,不下于秦國咸陽宮。鞠武乃是太傅,宮中郎衛,都是認得的在宮中行走,自是無人阻攔,姬丹混在從人當中,倒也無人察覺。

大殿之中,燕王喜正高坐在幾後低頭翻閱奏章,听侍衛傳報鞠武求見,呵呵一笑,道︰「太傅來了,快請!」

鞠武進來,姬丹緊隨在身後,行了禮見過,殿中昏暗,姬丹又低著頭,離得遠,燕王喜看不清楚,笑對鞠武道︰「太傅所領何人?」

鞠武奏道︰「懇請大王屏退左右,臣有機密要事!」

燕王喜見鞠武說的鄭重,知道這鞠武一貫做事妥當,並非孟浪之人,略一沉吟,遂對殿中諸人一揮手道︰「爾等都殿外伺候!」

殿中大夫、謁者聞令趕緊快步退了出去,待眾人離得遠了,姬丹搶上兩步,拜倒在地,道︰「兒臣參見父王!」

燕王喜猛然一驚,站了起來,急道︰「什麼?汝是何人?」

姬丹再拜,抬起頭來,道︰「兒臣丹見過父王!」

燕王喜這回听得真切,乃是兒子姬丹,一時不敢相信,繞過高幾,三步並作兩步,從高有五階的台陛上跑了下來,燕王喜一把拉起姬丹,仔細打量時,可不正是太子姬丹,燕王喜抱住姬丹,喜道︰「我兒怎麼回來的?怎麼這樣打扮,你可是受苦了?」

說話之間,聲音顫抖,姬丹抬頭看時,燕王喜滿面都是驚喜之色,眼里更是滾出兩顆淚來,顯然看到兒子遠道歸來,燕王喜甚是激動。

姬丹心里一暖,低聲道︰「兒臣不孝,勞父王掛念了!」

燕王喜拉著姬丹左看右看,笑道︰「我兒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這一年未見,我兒好像有長高了些!」

太傅鞠武在旁,笑著勸道︰「大王,太子遠歸,何不坐了說話?」

燕王喜呵呵一笑,道「太傅說的甚是,來、來、來,坐了說話」。

挽了姬丹的手,拉姬丹到台陛上坐下,眼楮上上下下,一直不肯離開姬丹身上。又問起這來歷,姬丹遂將這一年之事,一一稟告給燕王喜。

燕王喜年近五十,雖然後宮之中,不乏得寵之人,但子息不旺,所生四子五女,只保住了一子三女。姬丹乃是嫡長子,自幼得燕王喜寵愛,五歲即被立為太子,過去也曾出質外國。離別原是平常之事。

只是這一次,當初鞠成派人回報,太子曾在鄴城長病不醒,雖然報來說是太子夢中得天之幸。卻也把燕王喜嚇了一大跳,深悔當時听了蔡澤的勸諫,讓太子出質秦國。這一年來,雖然姬丹也常派人傳告平安,但燕王喜心里還是掛念不已。

而今兒子就在面前,燕王喜仍是覺得如在夢中一般,耳中听兒子回報這一年之事,手拉著姬丹的手,心里卻只有歡喜不盡。

到後來听到姬丹說起昌平君之策,和姬丹門下賓客的推測,以及如何將計就計,改扮出秦,這一路頂風冒雪的趕路,更是心痛的了不得,怒道︰「熊啟這廝,好生無禮!只是苦了我兒!」

姬丹感受著燕王喜濃濃的愛子之情,心里大是欣慰,勸道︰「父王不必著惱,兒臣也要趁機回國,這才略受些寒苦顛簸,不算的什麼!」

燕王喜听姬丹這樣說,轉怒為笑,道︰「無論如何,我兒平安歸來就是好事。」

姬丹趁機說起這次在代北和李牧商議的連趙之事,把自己賓客所想和沿途所為,細細稟告了燕王喜。燕王喜听了姬丹之策,此乃國家大事,不由臉色鄭重。沉吟許久,才道︰「納李牧之女為夫人,這倒算不得什麼,只是這棄秦連趙,恐未必妥當!」

姬丹知道父王對趙國屢次兵伐燕國,以至于數圍薊城,不但是心有余悸,更是深恨趙國得勢不饒人,這才一直連秦以為外援,全賴秦國不斷與趙大戰,才使得趙國無力北顧。而今秦燕之間,尚無明惡,卻要翻敵為盟,卻友為敵,這個彎自然不好轉。

姬丹苦勸道︰「父王有所不知,兒臣在秦,已看的明白,秦有虎狼之心,非盡滅諸侯一統天下不可,如我大燕不與諸侯合縱,一旦諸侯盡滅,我燕孤處東北,豈能獨存?」

「如能和趙,則趙無後顧之憂,可全力抗秦,我燕得數年之便,也可效法昭王,奮力圖強。待國力強盛,自可一朝盡雪前恥!」

燕王道︰「我兒所說,自也有道理,只是滋事甚大,容當細議。」

「我兒遠歸辛苦,在宮中好好歇息兩日,再忙國事不遲!」

姬丹察言觀色,知道燕王喜言出至誠,對自己確實是一番關心,並非是借故推月兌。遂笑著回道︰「父王,兒臣此來,有些賓客就安置在太傅家中,如今張唐為相,如知道兒臣歸來,大計未定,免不了有些不便,兒臣還是暫居太傅家中,一來可避人耳目,二來也好和門下眾賢,好好研議大計!」

燕王喜听姬丹要避諱張唐,不由有些微怒,道︰「張唐雖是秦人,畢竟乃是我燕國之相,豈能無上下之分?汝乃太子,何必忌諱于他!」

姬丹忙道︰「父王,並非兒臣忌諱張唐,只是兒臣之計,還需要兒臣先和趙人暗地洽商,給秦國設局。如果提前漏了行藏給張唐知道,只怕兒臣就不好再出都南下,免得將來讓嬴政看出破綻。」

燕王喜實在舍不得兒子離開眼前,卻又不願拂了愛子的一片謀國之意,只得又拉著姬丹,問東問西。直到天色將晚,才放姬丹和鞠武回去。

到了次日,燕王喜微服出宮,到鞠武府上來看兒子,姬丹將尉僚、酈生兄弟三位,引見給父王,燕王喜一談之下,對三人才識氣度喜之不盡,當即上了金玉,囑咐三人,好生輔佐太子。

酈生和尉僚,早從姬丹嘴里得知燕王對連趙之事,還有諸多猶豫,趁此機會,兩人進言勸諫。

尉僚之謀、酈生之舌,俱是當世數一數二的本事,一席話下來,燕王喜已經拿定了主意,道︰「有兩位大才輔佐太子,真乃我大燕之福也!就請兩位愛卿辛再苦一趟,陪我兒南下,與趙議和好了!」

兩人當即拜倒領令,道︰「臣遵旨!」

哎哎,看了兄弟們的評論,看來大家對李瑛的出現很是有些看法!!

這個人物,並非心血來潮才加上的,而是早就設計好的,大大們關心的地位、危險等問題,後面自有處理,各位細看就是!

非常感謝各位兄弟的評論和關心,批評越多,說明大家對作品越重視,老醋一定努力,繼續寫好這本書。

再求收藏!求紅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