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

農具的研究,算的上是一個前瞻的,馬拉犁的這個研究,太過于超前,在鐵路貫通之前,哪怕通過靈州協議,西北獲得了大量的馬,也很難的運送到內地來。

對于北宋官方,對于一些財大氣粗大行商來說,他們幾乎可以肯定會獲得大量的馬,整個北宋,交通的環境會得到巨大的改善,可是大量的馬進入到普通農民手中,還需要一條較長的路要走。

即便有定海軍的存在的,可以通過大規模廉價的租賃,幫助底層的農民,獲得馬和農具,以增加勞動效率,降低勞動力數量,也不是現在,那是只有勞動力的爭奪出現,定海軍增長的趨勢,跟北宋產生了矛盾之後,才會進行的,以協調雙方的關系。

當然了,這個也要在的定海軍的實力得到北宋重視之後才可以,現在還太早了。

農具的事情,永遠只是前瞻,可是另外一個問題,卻已經是迫在眉睫。

定海軍的很多東西,都是全新的,也因此會誕生一系列的新的問題,之前,定海軍最大的問題是運力不足,在原材料商品,還有糧食等必需品之間,必須要做出選擇,很多時候,都必須要取舍。

現在,有了龐大海商船隊,運輸量增加了10倍以上,新的問題產生了,這也是連趙信都沒有想到的問題,那就是因為海運形成的交通擁堵。

趙信選擇定海軍,就是因為它的港口,甚至在合適的位置,興建了3個港口,卻沒想到,在沒有現代化改造的時候,港口會迎來擁堵。

在大量的海商船隊加入,還有江南的那些家族,整個北宋積累的船只,出了少部分,還在河道上面,用于保障漕運和普通的運輸,剩下的,都來到了定海軍。

或許定海軍給出的運費,不是最高的,可是定海軍經過了調整之後,盡可能的讓每一次來回都不打空,最多空很短的一段路程。

這對于船運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運費的高昂,在于等待的時間,船只有運輸了貨物,才可以獲得利益,水手們也是這樣。

以前北宋的情況,一般的船只,每個月平均在運輸的天數,不會超過10天,倒霉一點的,一兩個月,也沒有生意。

就算是接到了一個長途單子,把東西送到了目的地,也必須要等待回程的單子,有時候,等待,就需要很長的時間。

沒辦法,全程放空回來,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說不定,這一次運輸,所有的收益,都沒有了。

在北宋,商業遠沒有後世那麼的發達,往往長途運輸的船只,只能夠借助短距離的一步步的接力,才能夠回來,去的時候,可能只會花費的15到20天的時間,可是回來,一兩個月都有可能,倒霉一點的,就是三四個月,就算是加上三四個月的住店的費用,也比放空回來的強。

從一開始,定海軍的運輸方法,就跟傳統的完全不同,定海軍這樣的現代化的海港城市,進出都非常龐大的所在,經過合理的統籌安排,在同樣的時間可以運送更多貨物。

這對于定海軍而言,是非常有幫助的,哪怕是有海商的船隊,定海軍面臨的物資壓力也是巨大的,單純每天消耗的糧食,還有各種必備的物資,都是一個天文數字,更別說其他的物資。

工業城市消耗的物資,數倍于封建社會的農業城市,特別是定海軍這樣,年產鋼鐵200萬噸,單純每天需要的煉鋼材料就高達1萬噸,更別說,還有水泥廠等產量巨大的工廠。

巨大的壓力,從一開始,就壓在定海軍的身上,負責統籌部門,人員也越來越多的,從最開始,只有基礎數學知識的士子,到後面,不斷培養人員,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部門。

通過計算,消息傳遞,統籌安排,控制著整個北宋數萬只大小船舶,不斷的根據現實的情況進行調整,遠沒有達到後世,鐵路運行圖那樣,精確到分鐘的程度,卻已經是非常出色了,整個噸位,可以保證六成以上的滿載,並且以較高的速度在運轉,單純這一點,比起以往的漕運,不知道提升了多少。

統籌,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面,進行調整,讓他們保持著比較健康的運輸,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他們的運力的,在同樣的時間之中,運送最多的物資,到定海軍運輸出最多的商品。

這樣各種船只的絕對數量,提升了很多,哪怕定海軍已經考慮到了這樣的問題,在小小的定海軍,開啟了3個港口,當時除了趙信,其他人還沒有意識到,,為什麼弄這麼多的碼頭,還這麼大的。

短短的2年之後,港口就變得擁堵了,作為一個海港城市,定海軍發展到現在,最大的變化,是在港口。

大量船舶的到來,本身已經擴張的相當大的定海軍一號碼頭,有些入不裹出,擁堵異常,甚至影響到了港口的正常運行。

要知道,這一個1號碼頭,可不是傳統的北宋的碼頭,這是通過了一定改進,最為適合的港口,不但擁有比較完善的港口布置,擁有最多的航道,可以同時容納的數十艘船舶進入,就算是大量船隊集中而來,也可以一一的接待。

除了港口夠大,航道夠多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起重類的機械。

人力有余,機械無窮,現代化的港口,之所以現代化,就是因為各種機械的使用,以目前北宋為例,就算是孫吉這樣遠超常人的超人,他最多也就是搬的起15石的東西,換算下來,就是750斤。

類似孫吉這樣的大力士,在北宋,並不是很常見的,大部分人,最多搬起一石左右的東西,然後步行運送到倉庫。

完全人力的前提下,效率非常低,把整個船上的東西,從船上送下來的,然後搬入到倉庫之中,短則數百步,多則千步。

定海軍的一號港口,因為要為以後,數千噸,甚至是萬噸巨輪做準備,之多的也非常之大,甚至會留下來一定空間,用于未來集裝箱的堆砌。

比起普通的港口,倉庫的位置最少要遠300步以上,對于全人力的裝卸,這代表著效率的極低。

在沒有工具,沒有起重設施的時代,港口的效率全部依靠人力,以大航海時代的中後期,一艘數千噸級的商船,停靠在港口上面,少則一兩天,多則四五天,才能夠完全裝卸完成。

在那個時代,貨物要麼臨時的放在碼頭上面,或者,就要找最近的倉庫,一旦倉庫較遠,不但裝卸的費用會增長很多,裝卸的時間也會增加很多。

定海軍的港口,當然比不上後世,現代化的集裝箱碼頭,可是在鋼鐵有了突破之後,各種鋼構塔吊和天車眾多,現在,定海軍沒有電力和機械動力,可是牽引還是可以,只要其中機械把貨物弄到天車或者塔吊之上,然後平移牽引,所耗費的力量並不大,特別還是在軌道上面,摩擦力減少到極限的前提下,效率當然是倍增。

比起尋常的北宋港口,定海軍的一號碼頭,在同樣噸位的前提下,比起其他的海港效率提高十倍,總體的效率也是超過了50倍以上,也支撐不了全部貨運。

在擁堵產生之後,很自然的第二號碼頭,第三號碼頭也一一的開啟。

這中間,對于碼頭也進行了分類,一號碼頭,主要是停泊大型海船,主要用于鋼鐵廠和水泥廠的原材料和物資的裝卸,二號和三號碼頭用于其他方面的物資。

這里面,要說的是木材,伴隨著江南,回來了大量的木料,這些木料大部分都是沒有處理過的,必須要處理。

船材,肯定是要用在船上的,船塢必然要靠海,最起碼要靠水,在船塢之中,通過一定的工序,制作出來的船只,比如要在船塢之中注水,然後才能夠放出來。

類似後世的分段加工法,那是在的起重裝置的卓越,並且各種的焊接手藝和齊備的情況之下,才可以進行的,現在,還是人力加畜力的前提下的,最大的起重重量也就是幾噸而已。

就算是趙信,也沒有意識到,會有這麼多木材,在短時間運送過來,定海軍是港口,或許本身面積稀少,可是港口的面積,從來都是盡可能的大,在鋼鐵廠獲得了突破之後,鋼構結構的建築速度,比起水泥和磚頭都要快很多。

在碼頭上面,有大量港口,裝載著從北宋各地運送過來的原料,還有定海軍生產出來的產品。

可是木頭不能隨便的處理,必須要靠近海的地方,在船塢附近,還有港口附近的烘干房,在日夜不停的烘干這些木材,以達到船材的標準,可是船塢沒有那麼多,對船材的消耗也沒有那麼多,很多都堆積起來。

原來,這些東西是堆積在一號港口,因為太多,港口只是臨時的堆積區,木頭的堆積已經影響到了港口的運轉,後來挪到第二第三,同樣有問題。

港口負責人,多有微詞,這個木頭是好東西,太多了也不好,這麼堆積起來,又不使用,是不是換個地方。

這個混亂的局面,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經過了一番緊急的調整,特別是趙信的決定,開啟了第四港口。

這個港口,不是常設港口,整個港口的條件並不怎麼好的,卻是整個定海軍三條河流入海口,在經過考察之後,特別是趙信在決定興旺遠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對這里進行了一定的開發,並且擁有了港口的一些條件。

不過,因為不是深水良港,在各方面的條件上面,遠不如前面的三個港口,哪怕經過了疏浚,也只是一個的普通的港口,最多比現在的北宋諸多港口,稍稍高一個檔次,根本無法跟三大港口相提並論。

可是這樣的港口,也不是沒有優勢的,那就是空曠,因為預留的關系,地盤非常的龐大的,這些木頭裝入到了這些臨時的建築之中,並且開始興建了一系列烘干房。

原木在切割機的幫助下,逐步的變成了各種木材,然後進入到烘干房之中,進行月兌水處理,當水分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又會進行應力消除,原來幾年,甚至是十幾年過程,在短時間進行,或許這個船材質量,比不上長時間處理的,可是也算是合格可以使用。

專門港口,哪怕是自動化的機械不足,只有一些簡單的起重器材,天車和塔吊什麼的,還在緊張的興建之中,可是單獨的專業港口,不跟其他的進行混雜,效率明顯提升很多。

以整個北宋南方大族的能力,木材什麼的,很快就堆積如山了,在臨時搭建的各種房屋之中,到處都堆放著木材,開始了處理的過程。

趙信實際上,對于這個第四港口,有更多的期待,這一條港口位于定海軍最長的一條河流的旁邊。

定海軍不大,這一條從山上發源,貫通整個定海軍的小河,差不多有15公里長,說是小河,充其量,就是一個小小的河溝,入海的地方,最寬的,也不過是4米,而在定海軍上,絕大部分的地方,寬度不會超過1米的。

1米寬的河道,甚至連一些水渠都會超過它,如果不是在最高的山峰上面,有數十個山泉,可以持續不斷的出水,這個河流早就斷流了。

這個面向大陸的方向,最長的的河流,得到了趙信的重視,在入海口的位置,是定海軍第四個港口。

因為比不上之前的3個,那是真正深水良港,經過了獨特的設計之後,未來可以支撐整個定海軍的遠洋運輸。

第四個港口,比不上前面的三個,可是第四個,只有前面三個十分之一左右,可是多了這麼一個河流,就有更多的變化,特別是趙信在探查了周圍的情況,發現河流的周圍,大部分都是土層,而不是岩石的時候,就有了新的想法,在趙信看來,這會成為定海軍天然造船基地,將會成為遠洋的重要支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