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

第二天一大早,趙信再一次的準備出發,這是最後一次視察,按照昨天詢問的工程進度,今天,整個橋面的吊裝水泥預制件的工作,就會完成,鋪設的工作,昨天進行了一部分,今天會完成幾乎大部分的鏈接的部分,然後就是澆築之後,等待凝結的過程。

今天的視察,注定時間不長,趙信在汴粱已經待的時間夠久了,再待下去,也不會有更多的用處了,雖然在汴粱,跟貴妃之間的距離更近一點,可是趙信不能隨便的入宮,更不可能進入後宮,如果單純通信的話,依靠著丁海軍發達物流體系,保證3天收到一封信,還是可以。

趁著早晨,出城較為容易的時間,趙信快速的出城,可是剛剛走出坊市,就遇到了韓琦。

韓琦當然不是偶然經過這里,他是故意的,昨天視察,讓他收獲巨大,當天回到了汴粱之後,就召集手下的負責人,商討半成品的稜堡,還有起重機使用的問題。

半成品的稜堡,這個只是對于現有的稜堡,進行一定的調整,一些步驟被減少了而已。

能夠修建稜堡的工匠,只要有了這麼一個創意,按照這個創意來,也能夠得到差不多的結果,甚至某種程度上面,比趙信給出的解決方案更好,可是起重機就不一樣了。

趙信雖然給韓琦,簡單的描述了一下,起重機的作用,可是這個理論,還有起重機之中的滑輪組這種東西,還是非常陌生的,哪怕趙信打了包票,這個使用起來非常簡單的,只要稍稍的了解一下使用的方法的,然後相互配合一下,就能夠最終使用起來。

可是不了解還是不了解,甚至非常的陌生,這種情況之下,如何能夠讓他放心。

本身韓琦只是準備觀看一天,修橋有什麼好看的,雖然丁海軍的施工方法,非常的出色,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速度也相當的快,可是看一天就可以了,沒有必要看第二天。

可是模不清楚起重機的工作原理,這讓韓琦很是頭疼,他跟幕僚們商議了一下,從幕僚之中挑選了的2個比較年輕和伶俐的,想要趁起重機的工作間隙,進行操作。

看到韓琦的車隊,趙信也有些吃驚,知道了韓琦的目的之後,趙信也是滿口同意,這玩意,就是一個的舉手之勞,或許在昨天,因為起重機的工作量比較的大,抽不出來多少的時間,可是今天,最多就用半天的時間,就能夠完成全部的造作的前提下,實驗就沒有多大的問題了。

韓琦是整個北宋政壇,少數被趙信看中的官員之一,葉清臣的能力不低,甚至在一些方面,跟趙信很有共同語言,可是他習慣相對比較保守,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

趙信也跟他講述了,關于開設銀行,建立信用貨幣的體系,可是葉清臣沒有任何的表態。

信用貨幣,在整個世界上面,也是從北宋開始的,北宋擁有著龐大的經濟體系,民間的商業活動相當的活躍,可是北宋的基礎貨幣是銅。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可是在一些主要礦產上面,並不能稱之為的博,比如說,高品味的鐵礦,比如說銅,以銅幣為原料的話,整個北宋,最少也需要數百億貫的銅幣,才能夠支撐整個龐大的市場。

數百億貫,那可是上千億公斤的銅,上億噸,對于北宋而言,這是一個根本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就目前而言,整個北宋,整個銅幣的總量,也就是幾億貫而已,貨幣供應量的嚴重不足的,已經影響到了北宋的基本的經濟了。

各種替代的貨幣開始出現,鐵幣,當五,甚至是交子的出現,這些實際上,都是無奈的選擇。

如果以北宋的經濟基礎,再加上合理發行數量和兌換方法,這未嘗不能開啟一個新的篇章,單純鑄幣和發行的收益,就可以的支撐北宋的財政的相當一方面,北宋的財務赤字,不會惡化到這種程度。

沒有一個統籌的貨幣眼光,甚至不知道經濟學,在發行交子獲得了第一批的收益之後,政府開始把交子當成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考慮實際的增發幅度,瘋狂的增發。

讓剛剛開始的時候,還比較搶手,幾乎是很新奇的交子,很快就沒落了。

當然了,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冒出問題,交子基本上都是在四川流行,很少出現在外,可是葉清臣還是不敢輕易的下定決心的。

定海幣的出現,不但沒有引起整個北宋金融市場的變動,一方面,定海幣制作精美,就算是北宋官方,都沒有辦法完成復制,另外一方面,就是因為整個北宋貨幣不足,別說是一點點的定海幣,就算是10倍,甚至是100倍,也沒所謂。

趙信本身,寄希望于,讓三司主導,成立一個的類似于發幣行的銀行,統籌整個金融事務,只要稍稍調整,就會比現在的定海銀行發揮出更高的效用,對于緩解整個北宋的資金危機,非常的有幫助。

葉清臣的保守,實際上,是浪費了這麼一個機會,趙信的一些做法,絕對是比整個北宋,還要激進的多,這樣激進的做法,當然會引起保守一點的官員非常的不適,就算是韓琦,也不可能全盤接受,更別說是葉清臣。

可韓琦在這一點上,比葉清臣好了很多,相對于保守一點葉清臣來說,只要有明確的好處,或者利益,韓琦都會去做,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這樣的性格和習慣,很容易走上高位,就算是將來,趙信的目的達成了之後,從外圍拿下足夠的籌碼,進而獲得北宋權柄的時候,這麼一個較為開放的,並且有能力的宰輔,也是可以利用的。

一方有意,一方有心,雙方就快速的達成了共識,再一次的前行,前往施工現場,不過相對于之前,這一次的陣容大了很多。

在沒有見到趙信之前,韓琦也是心中沒底,他也怕趙信推月兌,再得到了趙信的肯定的答復之後,放松了許多。

兩天的時間,韓琦跟趙信參觀橋梁的修建,看著的如同的積木一樣的搭起來的橋梁,幾乎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在完成。

至于那兩個選出來,未來作為起重機操作者的幕僚,他們對于施工,也有一個簡單的認知,之前從韓琦口中听到,跟現在眼前看到的,完全不同的。

之前听說的吊裝的水泥,他們還以為,是千斤左右的,甚至稍稍大一點的巨石,可是現在看到的,卻完全不一樣,這完全是數萬斤,甚至是更大的巨石。

這一點都沒有說錯,每一次8個立方,也就是20噸左右,可不就是4萬斤麼,這在傳統上面,那是人力所無法達到的力量,幾十個人,上百個人,都未必弄的動。

可是起重機憑借著滑輪組的省力,偏偏能夠把他們拉起來的,一想到自己就要操作這麼強悍的東西,他們就忍不住高興了起來。

可惜還要等待,按照趙信跟韓琦的約定,今天上午,整個橋梁預制件的搭建工作,就會徹底的完工,到時候,進行一些基礎物資運輸,比如說,水泥,鋼筋和一些鐵質的工具的時候,才會用到吊車。

這種使用,較為松散,對于速度和準確度的要求不高,這些可以他們來操縱。

果然,中午時分,在全部的預制件,都已經放入到了不同的位置上面之後,在趙信命令下,開始換人了。

每一個吊車,一般有兩個位置,一個主,一個次,也被用上,一個嘗試者在資深者的幫助之下,進行起重機的操作。

起重機的操作,因為趙信的關系,更加的注重操作的,上下左右,非常的分明,而調整稍稍復雜了一點,對于正常的智商人而言,稍稍熟練和指點一下,就明白了。

看到手下,跌跌撞撞的開始了操作,韓琦饒有興趣的看了一下,可是一會之後,就有些無聊了,失敗很多,就算是成功了之後,也是平平淡淡的。

一個吊車的操作,又不是炫技,講究的是穩定和效率,而不是炫酷,當然沒有什麼好看的。

這時候,橋面開始的施工了,大量的人員聚集在橋面之上,這讓韓琦有了興趣,一個才兩天時間,就基本上完成了雛形的橋梁,哪怕只是一個很短的橋梁,也很有趣,他甚至會饒有興趣的,到橋梁上走了一圈。

哪怕還沒有完全的粘合,一些預設的機關,讓鐵環還有預制件的不同的部分,都完美的結合到了一起的,已經擁有了渡過行人的強度了,未來了,當一層層的水泥,凝結完畢了之後,就會形成相當堅固的橋梁。

那才是真正的,承重能力極強的橋梁,鐵路橋,比起一般橋梁,甚至是一些古代的傳奇橋梁,承重能力都要強的多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用途。

不說鐵軌,枕木,等鐵路本身的重量,單純火車本身的重量,因為整個車廂,不像後世的車廂那樣,達到60噸那麼的可怕,對于車廂的強度要求非常的高。

15噸的重量,只要稍稍的加固一下,擁有高強度的鋼板就可以了,自重沒有那麼的大,可是單純車廂,最起碼也有7噸左右的重量,加上馬,等附屬裝備的,一節車廂的重量,最少也在30噸左右。

這個程度,大大的超過了普通行人的重量,就算是一些新式的四輪馬車,他們的總重量也不會很高。

水泥在沒有凝結的時候,還有凝結之後,他們之間的額強度是絕對不一樣的,但是就算是沒有凝結的水泥,只是預制件之間的聯絡的,就足以承受住龐大的重量了。

另外一邊,那些韓琦的幕僚們,他們的進度非常的不錯,10台起重機,已經準備交付給北宋了,韓琦帶來的幕僚,也會成為第一批,操縱起重機的人,對于他們,丁海軍的熟練者,也沒有任何的藏私,甚至是平常總結出來的一些小技巧,也一一的傳授。

因為簡單,這個操縱,只是在牲口提供動力的前提下,開始以一定的速度,把東西,從低處,運送到高處,然後通過力臂和位置的移動,運送到合適的位置之中,這對于這些操作者來說,充滿了新奇。

一天的時間,就在這樣的參觀之中,非常充實的過去了,韓琦收獲巨大,他在跟派出來的人員了解了一下,知道他們已經基本上掌握了,或許無法單獨的執行,可是模索一下,還是可以。

這個起重機的操作非常簡單直觀,適應性非常好,哪怕沒有人傳授經驗,也可以很快的上手,而且效果出眾,最大的其中重量是500石,也就是25噸左右,這比他們之前估計的,不知道高出了多少。

韓琦心滿意足,他終于可以把新式的稜堡,投入到實戰之中,未來,在短時間之中,一大批這樣的稜堡都會建設起來,甚至在戰爭之中,也會伴隨著戰爭格局的加大,不停的向前延伸,給軍隊以強大的支持。

韓琦收拾收拾,他準備在接下來,樞密院的例行會議之中,提出這個,並且把目前在北方興建的稜堡體系,從成品,變成半成品,減少防御的同時,也大量的減少成本,同時,會把起重機,放在北方邊境的。

按照跟丁海軍的協議,會每隔2個月提供一個,這樣雖然時間久了一點,可是起重機出色的性能,足以彌補了這一切。

韓琦是跟趙信一起來的,可是回去的時候,趙信並沒有跟著韓琦一起回去,趙信來到汴粱的目的已經達成,

在春節過後,趙信就應該離開了的,這一次來到汴梁,時間長達40多天,當然了,也辦成了很多的事情,無論是新產品在汴梁的銷售,還是鐵路的項目的落地,都基本上達到了目的,治愈在這個過程之中,投入了多少資金,對于趙信而言,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這種情況下,回歸汴粱,就是一個浪費時間,回去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