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零一章 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一連過了兩日,宮里都未就遼東一事給出一個結果,這讓一些等著看戲的人們未免有些著急,反倒是在史鼎等人看來,這未嘗不是一個好消息。

說明皇帝在猶豫,亦或是皇帝對于皇室和勛貴的感情,還無法因為一個遼東而有所動搖。

彷佛看到了曙光的眾人,各自奔走聯絡,準備上疏自辯,以保全開國一脈在軍中和遼東的利益。

眾人再次聚集在西寧王府。

「侯爺,陛下遲遲不下決定,說明並不想將此事鬧大。遼東鎮六萬余名邊軍精銳,算上軍戶,歸化胡,待甲之兵足有十多萬之眾,一但大肆牽連,不說遼東新附之地有得而復失的危險,只怕建州胡也不會安分守己。遼東一但亂起來,京畿可就危險了。」

「朝堂眾臣也都不是傻子,沒了咱們,就憑宣隆一脈那些酒囊飯袋,能撐得起九邊的靖平嗎?侯爺,咱們不能再等了,一但開了遼東的口子,便如堤壩上開了一道豁口,再無咱們的容身之處了。」

史鼎當然看得出藍田玉的猶豫不定,為官數十年,都是滑不 秋的老狐狸,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可是他眼下除了依靠勛貴得勢力自保,也沒別的辦法了。

話音落下,見藍田玉依舊一副沉默不言的樣子,史鼎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了陳文瑞。

自己平日在這家伙身上可沒少砸銀子的,前前後後怕不下二十萬兩,這個是時候自然該輪到他出力了。

陳文瑞收到目光,也適時開口道︰「侯爺,咱們先不說遼東有沒有問題,只是此次他們做的也太過分了些,完全就是趕盡殺絕的做派啊,還有一個葉百川,時時刻刻不在想著如何釜底抽薪,內閣的其他大臣又都冷言旁觀。

文貞兄有一句話我是認同的,這些年如果沒有咱們,九邊哪來的太平?縱使不提功勞,可也有苦勞吧。侯爺,這不是文貞兄亦或遼東一人一地之事,而是咱們勛貴生死存亡的事情,對錯與否反而不重要了,如果真個讓他們得逞,那咱們今後的日子,怕只能仰人鼻息苟延殘喘了。

何況,即便認下此事,南苑刺駕一事可是天大的桉子,會不會進行株連?又會牽連多少?人人自危啊。」

陳文瑞是個不錯的說客,絕口不提史鼎的過錯,而將矛盾轉移到勛貴和文官的爭斗上來,文武兩脈的矛盾自古有之,大乾也不例外。

同時他也明白,藍田玉從手握重兵坐鎮一方到現在賦閑在京,心中怎會沒有怨言。

「王子騰那邊,有回信了嗎?」藍田玉忽然問道。

史鼎忙回道︰「信昨晚到的,只說了三個字,‘知道了’。」

藍田玉沉默片刻後說道︰「旁的倒再其次,只是刺駕一桉總要有個交代才行。」

史鼎早已有了準備,忙說道︰「建州守備祖尚坤,不滿朝廷,私自勾結三陽教逆匪,有在其家中搜出的書信為證。」

「祖尚坤?我听說林如海手中的證據,就是從他那里來的,他人呢?」藍田玉問道。

「遼東鎮守府上門拿人,祖尚坤問詢連夜逃跑,墜馬而亡。」

藍田玉听罷,都覺的有些啞口無言,心中月復誹史鼎做事也太不講究了些,將事情推給一個死人,真的就能高枕無憂嗎?

可眼下,也只能是他了。

畢竟死人不會開口說話,也能混淆視听,用祖尚坤本人來對付林如海手中的證據。

「其他幾家」

「我等俱以藍侯為首,同進同退。」陳文瑞說道。

「那就這樣吧。」藍田玉最終答應了下來,其實對錯于他們而言,並不重要,而且,也正好借此機會試探清楚皇帝對勛貴的態度。

離開西寧王府的史鼎,又喚來心月復,交代道︰「去盯著林府,有任何可疑人出現,馬上來報。」

當天下午,以西寧侯藍田玉為首,陳文瑞、候效康等一眾勛貴紛紛上疏,為遼東作保,言一切皆為建州守備祖尚坤私自勾結三陽逆匪,好在遼東鎮守府及時發現其不臣之心,追逃途中祖尚坤墜馬而亡。

保住了遼東諸將,就等于保住了史鼎,也保住了勛貴在遼東的利益。

同時史鼎也上了一道請罪疏,承認主政遼東期間,御下不嚴,官兵多有放縱驕逸,然遼東苦寒,過苛則有挫上下軍心,胡人桀驁,過察則易失國之友朋,萬般有罪,罪在史鼎一人雲雲。

滿篇看似請罪,實為辯月兌。

隨即宮中下旨,言︰「愛卿于國朝有功,朕是知道的。」

誰都能看的出來,哪怕到了現在,皇帝都心存仁義,極力安撫的心思,事情眼看著就迎來轉機。

可就在此時,本該已經死去的建州守備祖尚坤,卻突然出現在了大理寺外,狀告原任遼東鎮守史鼎,交結外藩,勾結胡人,借邊市之由私販鹽鐵軍備與異族,獲利不下千萬之巨,事後又怕事情敗露,派人截殺朝廷命官,其心可誅,其罪難容。

大理寺卿谷廩藏是個滑不 秋的,接道狀紙之後,便將麻煩甩給了內閣。

當值大學士,次輔傅東來一面命人將祖尚坤帶至宮門外等候,一面親自拿著祖尚坤的血書進攻面聖。

史鼎聞信,驚懼之下,臥床不起。

緊隨其後,鎮國公府一等伯牛繼宗,理國公府一等子柳芳,治國公府馬尚德聯名上疏,彈劾忠靖侯史鼎挾功自專。遠在外任的保齡侯史鼐的奏疏也到了京城,言稱「史鼎自驕狂大,有失臣子之道,使臣不敢親親相隱」

依舊是西寧王府。

藍田玉怒氣沖沖的盯著陳文瑞問道︰「不是說祖尚坤已經死了嗎?這突然冒出來的又是哪個?當初你們信誓旦旦將所有罪責推到他的頭上時,是怎麼與我說的?」

陳文瑞此刻也是有苦難言,他早就上了史鼎的賊船,不得不為其奔走,當然如果沒有這個突然冒出來的祖尚坤,或許他們並不會敗。

「史鼎與我說過此事,當日他的手下親眼見到祖尚坤墜馬跌落山崖,崖底也找到了尸體,只是面目全非,無法肯定是不是祖尚坤的。」

「那他就不知道盯著點林如海嗎?沒有林如海的幫助,祖尚坤如何進的京城?」藍田玉此刻是切切實實體會到了什麼是豬隊友,只是一切都晚了。

只听陳文瑞說道︰「他的人現在還在林府外盯著呢,不止是林府,賈瑛那里也有人盯著,可祖尚坤根本就不是從這兩處出來的。」

「那是哪里?」

「有人說,在大理寺衙門外,看到了傅府的一輛馬車離去。」

「一開始就是一個陷阱?」藍田玉回過神來,陳文瑞滿是苦澀。

或許皇帝和傅東來以及葉百川三人,一開始的目的就不是遼東,而是勛貴本身。史鼎,不過是一個開端罷了。

「眼下咱們該怎麼辦?」陳文瑞此刻已沒了主意。

藍田玉努力的平復著心緒,來回踱步道︰「祖尚坤的狀詞中並未提及刺駕一事,這算是一個安慰人的好消息了。」

「上疏吧。」

距離上次上疏,不過才過了一日的時間。這次當然不是為史鼎說清,而是撇清關系。

只是,還來得及嗎?

隨著保齡侯的一封彈劾自家兄弟的奏疏一出,這場風波再無變故,向禿鷲烏鴉一般聞著腐味過來的言官和清流們最先反應過來,不過他們彈劾的可不止是史鼎,還有西寧侯陳文瑞之輩。

幾家府邸惶惶不安,甚至已經開始暗中轉移財貨,安排平日不受看重的庶出甚至私生子連夜離京。鎮國公府保齡侯府等幾家,卻因站對了立場,躲過一劫。

皇家的翻臉無情,素來是最常見不過的。

「朕有容人之心,奈何天不饒你。」

史鼎就此下獄。

就在勛貴們擔心被牽連的時候,一騎快馬駛入京城,馬背上的士兵插著「驛」「八百里」等滋養的旗子,徑直到了兵部。

隨後嚴華松便匆匆入宮,會同內閣幾位大學士,往華蓋殿見皇帝去了。

「右屠耆王于匈奴王庭被殺,其子右谷蠡王繼位,率部眾叛亂,西域大亂,玉滋國遣使團于玉門關外被被渾邪部截殺,一應朝貢之物被劫,王子騰不得已發兵追剿。」

嘉德端坐御座之上,傅東來念著軍報中的內容。

「陛下,王子騰奏報中提及,右屠耆王是被匈奴大汗巴圖溫都蘇的王庭被殺的,匈奴王庭此時已經大亂,正是出兵的好時機,他向朝廷請命,即刻發兵,率先拿下西域諸地,再行揮師漠北,不能給匈奴人平息內亂的機會。」

「諸位愛卿怎麼看?」嘉德听完奏報中的內容後問道。

傅東來與葉百川相視一眼,彼此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困惑,偏偏在這個時候。

事實上,傅東來是不贊成北征的,匈奴王庭是巴圖溫都蘇一手強行將草原諸部捏合起來的,各部族矛盾重重,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根基並不穩固。之所以能與大乾相爭這麼多年,全在巴圖溫都蘇一人。

只要等巴圖溫都蘇一死,左右賢王的矛盾激化之下,匈奴諸部再難團結起來,到時候,不用發兵,只需扶持幾個歸化胡,就能坐看匈奴王庭的覆滅。

草原上的匈奴早就成了歷史,種族都不知誕生了多少,鮮卑人,突厥人,蒙元人,韃靼人,東胡人,用漢人的話來說,老汗巴圖溫都蘇這是不識天數,才會喊出了重復大匈奴的榮光的口號,草原諸部對「匈奴」這兩個字又有多少歸屬和認同感?

說罷了,巴圖溫都蘇本身就是一個撿了便宜的幸運兒罷了。

他這般想,可皇帝和葉百川未必會認同他的想法,一個想要做萬世明君,一個想成為治世能臣,都想在青史上留下一筆,逃不過一個「名」字。

葉百川自然是支持出兵的,可是剛剛之前,他還在立住拿遼東邊軍做文章,這會兒卻又要讓這些人去拼命,縱是養氣的功夫再好,也得心中罵一句嘛賣批,也太會挑時間了。

傅葉二人不開口,嚴華松只能緊緊的看大老表演,他在這里只有做小弟的份兒。

反倒是首輔楊廷敬開口了。

「陛下,遼東之錮,不過是內疾,北方匈奴才是危險我大乾安危的心月復大患。遼東之事可以暫緩,可北方好不容易等來的機會,卻只有一次。」

「老狐狸。」葉百川心中忍不住罵道。

楊景雖然一直未曾替勛貴開口說話,可誰都知道,李恩第離朝後,他留下的遺澤全都被楊景繼承了,此時的話,傻子都能听出來。

可偏偏對方無論是立場還是大局,都無縫可挑。

嘉德同樣被王子騰的軍報惡心到了,可立住北征的是他這個一國之君,此刻又不能不認賬。

「大伴,賈雨村在刑部大牢待多久了?」

「回陛下,再有幾日,就滿三個月了。」戴權回道。

「傳朕口諭,問問他,待夠了沒有,待夠了就回兵部去吧。只有史鼎,鎮守遼東十余載,功不可污,雖有失臣節,但不必株連其家卷,革入詔獄待審吧。」

宮內的消息,很快就已各種渠道傳至百官耳中,賈瑛和林如海自然也收到了。

「人力抵不過命數,誰能想到會這麼巧。」

林如海反而將一切看的很澹,說道︰「這樣也好,于老太太那里也總能有個交代,死了人,總是不好的。」

賈瑛沒說話,心中卻是不大贊成,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還指望彼此繼續和好如初不成?

不過,面對這種局面,他也無可奈何。

只是,事情真的這麼巧嗎?連老天都在幫著史鼎?賈瑛總覺得王子騰的軍報來的太及時了些,當然,有此想法的肯定不止他一人。

陝西四鎮,坐擁二十萬大軍,王子騰雖遠在京城之外,可對朝堂的影響,卻一點都不弱。

「二爺,府里傳話來,說請二爺回府,有舅老爺的來信。」喜兒走了進來說道。

賈瑛眉頭皺了皺,猜測王子騰來信的用意,目光看向了林如海,見對方點頭,他才告辭往府里而去。

最高興的,莫過于賈雨村了。

在刑部大牢喝了三個月的稀粥,人都瘦了一圈兒,左等右等就是無人理會他,何其煎熬。

「我賈雨村又回來了。」

刑部大牢之外,賈雨村放眼京城內心里高聲呼喊著。

而華蓋殿中的嘉德,盯著王子騰送來的軍報,沉坐良久,也不知內心在想著什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