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可雖說是沒有什麼競爭者,但松下次郎還是怕出現什麼意外的。

因為按照大契安撫使的意思,一個內大臣必須要得到三成貴人的支持才可以的。

所以,松下次郎還是派出了自己的親信,不斷的去拉攏著那些小名們。

但他沒想到的是,這一拉攏可是把他給氣壞了。

這些個小名主現在已經都瘋了。

他們現如今手上有些權力了,已經完完全全的忘記了自己姓啥了。

甚至連吃誰的飯都給忘記了。

不少的小名主是漫天要價,什麼金銀珠寶啊,美人地契之類的。

這可是把松下次郎給氣壞了。

我要是有這些東西,直接賣了換武器,把你們直接給滅了不香嘛?

自從上次的棉布貿易戰之後,倭國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了,就算是倭尉府自家也沒有余糧啊!

不過,松下次郎心里也是明鏡的,自己若是滿足不了他們的條件,那還是有人會給的!

萬一真的有那個偷著富裕的家族,有什麼野心的話,想著取代松下家當上內大臣。

那松下次郎之前的這些努力,豈不是給人家白白的做嫁衣了?

一想到這些,松下次郎只好繼續掏空家底,給這些小名主們許下承諾和好處。

相對比來說,松下次郎的處境已經算是很好的了。

畢竟松下家族在倭國還是有很高的威望在的,這些小名主們無非也就是要些錢財,並不過分。

退一萬步來說的話,就算是松下次郎給不了他們要的,他們也是不敢去推選別人做內大臣的。

畢竟他們還是很忌憚松下家族的。

但其他的六個位置可就沒有這麼容易了,那競爭起來可以說是相當的激烈。

這剩下的六個位置,有幾個其實只不過是擺設而已。

因為在倭國這種地方大名小名貴族盤踞的情況下,吏部其實是管不了什麼的。

所以吏部辯官這個位置,在大契朝廷來說是很大的一個權柄,可放在倭國其實就是個吉祥物一樣的存在。

同樣的道理,兵部辯官也只是個擺設。

自從大契在倭國設立了安撫使司之後,就不斷的裁剪倭國的軍備力量。

這兵部手中的實權,有沒有一個小名主大,還是說不準的呢。

至于另外的四個部門。

戶部雖然說是能夠管理倭國的錢糧,但又有多少錢糧可以管呢?

這還是要看貴人堂這邊爭論的結果了。

不過,猜想的話,這些大小名主們,也不會上繳多少財產來給他管理的。

至于工部的話,那就是掌握著倭國建造方面的事務。

可現在的問題是,倭國一窮二白根本就沒有錢來建造什麼,更沒有能力去建造大型的工程。

所以這個部門的實權也沒什麼可言的。

相較比之下,剩下的兩個部門,雖然在大契朝廷中是排在後面的,可在倭國反而成了熱門。

禮部和刑部。

這兩個部門可說的上是這些貴人們眼中的肥肉。

這些貴人們也是不傻的。

現如今的倭國雖然很是散裝,但也都是在執行的大契律法。

地方上也有很多的官吏在執行律法,所以刑部辯官這個職位,反而能夠成為控制住全局的位置。

這是絕對的大權柄了!

而禮部辯官的位置就更重要了。

因為倭國的禮部辯官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權力。

那就是派遣去大契留學的名單,在他的手中。

現如今整個倭國都在效法大契,而且這也已經成為了所有倭國人的共識。

能夠在大契學有所成,歸來之後必將受到重用!

若是能在大契混的好一些,以後直接留在大契的話,那可就是飛黃騰達了!

再也不用回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小島上,過著窮苦的日子了。

所以,誰能狗掌握留學大契的名額,那就相當于掌握住了別人的人生選擇。

而且這禮部辯官的手中,還掌握這去大契留學的經費。

所以,這個禮部的辯官位置,反而成為了這些名主們爭搶的熱門。

畢竟這個位置是緊挨著大契人的。

如果能夠結交上大契朝廷中的大人物,說不定未來也能在內大臣的位置上坐一坐呢!

松下次郎不就是因為結實了大契的大人物,這才飛黃騰達的嘛!

松下次郎能做,我為什麼不能?

而此時正坐在倭國安撫使司中的吳迪,他正品著茶水,很是滿意的看著這一切。

現如今的吳迪已經逐漸的成為了一名合格的策士。

在大契朝廷之中,本來就有不少信奉策士學術的信徒。

而吳迪所做的這一切,就都是策士的作為。

有些閑下來的時間時,吳迪都會捧著書讀,他現如今也是對策士的智慧很是有興趣。

吳迪放下了刀,也拿起了筆桿子,撰寫起了他人生當中的第一本書。

這是一本研究倭國人的書,他準備寫一寫倭國人的特點,能夠讓大契人更了解倭國。

他的想法是想要給未來,來到這里的安撫使鋪路。

讓他們知道該如何能夠管理好倭國。

看著供台上放著的彎刀,吳迪提筆在紙上寫下了一個標題。

《倭和刀》

要說這策士一脈,也是諸子百家之中最為注重實踐的一門了。

畢竟若是沒有這種外交的平台,空口說什麼其實都是沒用的。

像是吳迪這種,在西域就能夠挑動諸國去攻打禺知人,親自操縱過策略的人,讀起策士的學術來,可以說是一點障礙都沒有。

而吳迪在看待倭國的事情是,更是一針見血。

現如今倭國之亂,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倭國國體上的矛盾。

吳迪很是敏銳的抓住了這個矛盾點,所以才拋出了貴人堂這種東西。

松下次郎就是因為無法抵御這種權力的誘惑,這才乖乖的把倭尉府給徹底解散了的。

這個矛盾其實就是倭國國內分封制度的體現。

倭國素來有效法東土的傳統。

這大契的大一統,一直都是印在倭寇心中的,他們也是能看得見大一統之後的好處。

但這倭國人就是無法實現。

倭國目前還是一個個名主拿著棍棒互相顫抖的時代。

大批封建的領主們,佔據了整個倭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