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三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管仲。

……………………

其實各大諸侯都有禁止大規模流動的命令。

但一旦發生災荒,百姓都快餓死,還強行把他們困在某一個地方不允許逃難。

那就等同于是官逼民反,逼對方直接民變。

本來徐風是制定了詳細的賑災流程。

一旦發生各類大型災難,必須第一時間派人前去賑濟災民,避免禍患擴大,引起種種後果。

但如今曹操賑濟災民的渠道被世家所把控,運過去的糧食起碼有一半要被漂沒。

徐風安排下來,負責監管此事的錦衣衛,也被華歆掌控。

變成了他排除異己,借機上位的利器。

徐風掌管錦衣衛之時,嚴明不準挾私報復,敲詐勒索。

若造成冤桉,則嚴懲涉事之人。

甚至專門安排了另一批人,專門監督錦衣衛的清廉公正。

大部分錦衣衛平日里也謹小慎微,不敢利用自身權柄謀取私利。

但華歆上位之後,錦衣衛的風氣急速惡化。

不願意與之同流合污的被迅速排擠。

剩下的人則是愈發猖狂,橫行街里,敲詐勒索。

肆意抓人邀功,屈打成招,造成的冤桉不計其數。

甚至上門勒索官員,要求對方給予賄賂,張狂至極。

百姓聞錦衣之名,從交口稱贊,變成了聞之色變膽寒。

因此失去監管的世家徹底放縱,大肆搜刮斂財。

甚至囤貨居奇,將市面上的糧食全部收購囤積。

然後抬高糧價,借此大賺特賺。

尋常百姓積累一生的財富,可能只買了半個月的米,便蕩然無存。

被逼的只得賣田賣房,賣兒賣女。

不願意原地等死的,則拖家帶口逃往劉備處。

畢竟此時的民間,劉備的名聲已經達到了一個頂點。

幾乎無人不稱贊其賢德。

偶爾有人說劉備壞話,例如說其虛偽做作,收買人心的。

也都被其余百姓怒罵痛斥,絲毫影響不了劉備的聲望。

畢竟比起那些動輒吃人屠城的諸侯軍閥。

就算劉備是假仁假義,能假一輩子的仁義,對百姓來說,已經是再世聖人一般的人物。

身逢亂世,小命都不知道還有幾天,誰還有心思追究什麼虛偽真實。

而沿途守軍本來應該依律阻攔這些難民逃亡。

但他們既拿不出賑災的糧食。

又生怕這些百姓死在這里,尸體又鬧出時疫,重演宛城的災難,反而牽連了當地的官員。

因此沿途的官員守將,也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直接放走逃難的百姓。

把燙手山芋丟給別人,免得留在自己這里,為禍無窮。

若是劉備沒有如今的名望,可能這些百姓還會選擇忍耐下去,將自己賣給世家作為農戶,為了世家世世代代耕種。

但劉備的存在,在這混亂戰世便如同黑暗中的一點燈火,吸引已經絕望的百姓盡最後一絲力量掙扎求生。

…………

新野城中,諸葛亮正為如何安置這些百姓而焦頭爛額。

雖說漢末時期,人少地多,人口便是最大的資源。

只要利用的好,各大諸侯對百姓都是來者不拒。

甚至有諸侯外出征戰,專門劫掠一群百姓回去耕種。

但這批難民的數量實在太多,各地蜂擁不絕,幾乎每天都有新來的百姓。

若是一一發糧賑災,予以安置,新野這一段時間積攢的糧食恐怕都要被吃光了。

劉備治政的確較為寬厚,但若是繼續大把撒錢,恐怕會被這源源不斷的難民吃垮了。

此時諸葛亮也可以隱約猜出,為何曹操會坐視這些災民前來投奔。

固然有一部分被蒙蔽的原因,但更大一部分,可能也是想將這塊燙手山芋丟給劉備。

劉備如果接住,強行吃下去只會撐死自己,反而削弱自己的短期力量,遏制並打亂劉備集團的發展計劃。

幫助曹操積攢力量,一舉將還未成長的劉備集團覆滅。

而劉備如果拒絕這些難民,就等于毀掉自己以往做出的承諾。

過去徐風和劉備做出的種種努力和堅持,也將化為烏有。

百姓提及劉備,再也沒辦法做到人人歸心,與其他諸侯也沒有什麼區別。

「果然是一條毒計,同樣也是一條難以抵擋的陽謀。」

思來想去,諸葛亮一時之間也想不出解決這種困境的辦法。

只好前往徐風宅邸,請教此計的針對之法。

卻從徐風侍從口中得知,徐風已于晌午前去城南的鹿鳴山,似乎是想借機散散心?

此事畢竟事關重大,諸葛亮也沒辦法在城中苦等,只好騎上駿馬,帶上兩名侍衛出城去尋。

到了山腳,看到陡峭的山路,只好下馬步行上山。

鹿鳴山乃新野周遭有名的高山,風景秀麗,草木茂盛,卻是十分陡峭難攀。

足足半個時辰,諸葛亮這才氣喘吁吁,在一座峰頂見到了徐風的身影。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就在諸葛亮一口大氣差點喘不上來的時候,卻見徐風拿著水壺遞了過來。

「孔明,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總是坐在城中批閱政務,勞心勞力,恐非長壽之道。」

「偶爾放松一下,丟掉身後政務,出來隨便逛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徐風記得,諸葛亮最後可是事必躬親,身體越來越差,最後把自己活活拖垮。

否則再讓諸葛亮活上十年,未必不能北伐成功。

「鴻羽先生所說,亮豈能不知。」

「但亮受主公再顧之恩,豈能不盡心竭力以報。」

「縱想休息,也時常掛心憂慮,難以放松了……」

很顯然,諸葛亮就屬于愛操心的人。

一般越聰明的人,越容易多想。

一步百計,大腦一直不停歇,遇到什麼事情都掛在心中,往往難以長壽。

除非劉備統一天下,沒有了這麼大的壓力,諸葛亮可能才會松了這口氣,不用這麼緊張。

「孔明,你此來之意,我已經大概猜知。」

「今日且不談政務,隨我一賞峰頂美景,待下山之後,我再跟你慢慢談論政務。」

說完,徐風一指天邊殘陽。

只見晚霞照耀江水,伴隨山川之景,壯觀瑰麗,令人心神俱醉。

「且看這殘陽如血,如畫美景,美不勝收。如此江山,豈不讓人留戀……」

諸葛亮卻是痴痴的看著被映成紅色的滾滾江水,嘆息道︰

「這不是江水,這是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