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五章 灌輸價值觀

「換句話說,世間一切皆有規律。」

「唯有觀察規律、總結規律,認識到世間一切皆是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才能不斷的改進自己的見解。」

「世間之物皆是一分為二,既是彼此矛盾,又互相統一。如道之雙儀,彼此之間相生相克,既統一又斗爭,促進事物不斷的進步發展。」

「周易中曾記載︰大亦有小,小亦有大,其奧妙無邊際。」

「大無窮,小亦無窮,源源不絕,生生不息。因此,人的理解與探索,也注定無限。」

不得不說,徐風一通即興分析,也是看在對方兩人也是兩大學派的頂尖人物,未來必在自己學派佔據一席之地。

所以才會借著自己的口,將更為進步的思想展現給他們。

而兩人此時也是被海量的信息沖的一時不知所措。

倒也不是他們過于笨拙,理解不了徐風口中的話。

而是這些話中帶來的內容和沖擊,實在不是三言兩語解釋的清的。

幾乎直接動搖了他們以往的世界三觀,就如同一座百丈高樓,從地基便掀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原本的百丈高樓自然是面目全非。

「這……這……」

如此理解事物的方法,幾乎可以對應世間一切事情的發展。

「怪不得各國皆由變法而變強。」

「天地萬物皆在發展,若國家仍偏執守舊,就無異于隆冬仍著夏衣,愚不可及。」

兩人沉思片刻,終于做出了決定。

「鴻羽先生,還望您稍等我們片刻。事關緊要,我會回到山門為先生宣揚經義,說動同門前來襄助先生。」

兩人拿出的條件看似沒有變化,實際上卻是截然不同。

之前他們是要求徐風宣揚他們的學說,他們才願意讓所在學派出山幫助徐風。

可如今,他們卻是主動答應回去勸說同門。

若是一切順利,甚至能將墨家和雜家,都匯入徐風目前所建立的新學說之中。

因此,兩人最後才會對徐風執弟子禮,恭敬的問道︰

「敢問徐子,您所創的學說該取何名……」

實際上,徐風只是將現代的一部分思想囫圇吞棗的說了出來。

雖然較為先進,卻是不成體系,難以歸納出一個共通的名字。

想要成為一門完整的學說,指導門人弟子言行舉止,行為三觀。

便需要徐風不斷投入精力,慢慢拓展這個學說的框架,並充實其中的內涵。

「唔,不如便稱他《辯證思維,唯物科學》。」

「辯證思維,唯物科學?」

單純八字,已經能完美詮釋其深意。

「弟子受教。」

實際上,不同學說之間的弟子,倒也不是勢同水火。

當年百家爭鳴之時,也有不少大才曾向其他學說的前輩請教。

就比如孔子曾向道家的老子請教學問。

身為法家和兵家亞聖的吳起,當年更是拜師于曾子,學貫三家。

因此兩人雖然是雜家和墨家弟子,但向徐風請教學問,執弟子禮,倒也不算犯忌。

了解完畢之後,兩人隨即起身,但卻並沒有急著離開新野。

而是在新野停留了三五日,既是觀察新野在徐風的治理下能有什麼變化。

也是為了能及時向徐風請教一些難解的問題。

在兩人離去之後,徐風也開始著手進行學堂的改革。

首先是擴大學堂的規模,從學堂改為學校。

單獨在新野縣城之外開闢了一大片區域,再劃分不同的區域。

首先是最基礎的開蒙識字,類似于現代的識字班和小學。

學會識字寫字之後,便算是完成了最基礎的掃盲。

如果還有意繼續深造,便可進入第二區域,學習最基礎的幾門課程。

歷史,知曉自古至今大概的時代更迭,英雄俊才。得以以史為鑒,明物懂理。

文學,除了識字之外,也要對拗口的文章有基本的閱讀能力。避免踫上文言文便不解其意。

術數,最基本的數學教學,不求會多麼繁雜的考題,起碼能完成最基本的加減乘除。

實際上,能學到第二層次的人,已經不到開蒙識字之人的三分之一。

而學到這一步,也算是達到了徐風最基礎的‘基本教育’。

至于後面更深入的兵法、政論、匠工、天文水利等專門的科類。

便是由專門擅長的老師,帶著十幾個天賦心性都達標的弟子,專門進行研究學習。

本來這些設置還算在眾人的理解範圍之內。

畢竟古時也曾有不少大賢立誓有教無類,廣開學路,講經傳道,就連孔子還有三千弟子呢。

之前徐風在許都建立的太學、稷下學社,便與此效果相同。

但徐風接下來的政令,則是驚呆了城中文武百官。

「天下之人,無論貧富貴賤,男女老少,但凡有意入學者,皆可前來新野,入吾之學校。」

「過程之中,絕不收任何費用。」

要知道,就連孔子號稱有教無類之時,收徒還需要三束臘肉,方可入他門下听學。

徐風真要一文大錢都不收,直接免費教育任何人?

就連劉備也不由得眉頭緊鎖,不知道徐風葫蘆里究竟賣什麼藥。

當年他前往盧植門下學習,還花費了不少錢財,憑著自己漢室宗親的名頭,才勉強入了盧植門下。

這個時代,門戶之見也已根深蒂固,入門如此簡單,肯定不免出現魚龍混雜的問題。

但徐風卻是笑著解釋道︰

「教化眾人的好處且不用贅述。」

「首先,能不遠千里跋涉趕來新野入學之人,也不必三束臘肉測其心志。」

「其次學校之內肯定不是一味教學,同時也要搭配定期的考試。」

「若是真的濫竽充數,混雜其中,數次考試過于落後之人。要不就逐出學校,要不就需補交學費方可繼續入學。」

實際上,徐風搞普及教育,甚至不分對方所屬什麼勢力,並非是聖母心發作。

更不是空想主義,妄圖靠著教化世人,天下大治。

這種行為在戰亂之世,無異于緣木求魚。

其實,徐風搞這種學校,真正的目的還是挖天下諸侯的牆角。

能不遠千里前來求學之人,心性和毅力絕對不是泛泛之輩。

而且徐風只要稍微在學校所傳授的課程里面,灌輸進入自己的價值觀,就能輕松達成‘洗腦’的效果。

就類似于現代某些國家熱衷于招收留學生,甚至主動出錢幫對方教學生。

實際上便是在潛移默化之中灌輸己方的思想,將這些千挑萬選的精英拉入自己的陣營之中。

也許一年兩年之內,此計還看不出什麼效果。

但十余年後,這些前來求學的學子,可能都已學有所得,功成名就,飛黃騰達。

成為了各大勢力的中堅人物,甚至是能影響決策的核心人才。

那時候無論徐風選擇何種平定天下的方式,這些人才起到的作用都將會是顛覆性的成果。

------題外話------

編輯說我的書跟讀極佳,讀者們都在隨時追更。

但推薦票卻有一些低……

(我想了想,不能在編輯面前太丟人,大家手頭有推薦票的,還請稍微支持一下,頂一頂這本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