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四章 儒道墨法不足論

墨子本人也是天縱奇才,不僅擁有極為強大的感染力和思想水平。

在科學和技術方面也是千年難得一見的奇才。

在力學、數學、光學等種種學科都創下曠古爍今的成就。

而且還是一位天才機械設計師。

研發了許多用來攻城或守城的器械,外加許多生產所用的器械。

就連被譽為工匠鼻祖的魯班都略遜一籌。

後世的墨家之所以衰退,除了皇帝出于統治穩定性予以打壓之外。

更大的原因還是墨翟對墨家的意義實在太大。

隨著墨翟的去世,墨家也再無人能重現當年的盛況。

要知道,墨翟可是能靠個人魅力,便引得大量各行業的俊才不計代價的追隨墨子,共同為了理想而獻出一切。

但徐風越听越不對勁,怎麼感覺對方好像是在強行套近乎,拉家常,找共同點?

誰知道錢易果然直接說道︰

「長老希望鴻羽先生能加入我墨家,揚我墨家學說,並助我墨家學說成為顯學。」

徐風不用思索,便直接準備開口拒絕對方。

這時一旁的雜家呂方,顯得卻是更加著急。

「鴻羽先生不必急著回復,不如再考慮一下我們雜家?」

「自鴻羽先生出山以來,所用政法皆不拘一格。」

「兼儒墨,合名法,百家之道無不貫通。」

「此正是我雜家的同道中人。」

雜家代表人物,便是秦國權相呂不韋。

流派最大的特點便是不局限于一家之言,而是從百家之中提取精華。

融合各家長處與特點,統合而成雜家。

「我門中眾長老一致公認,先生才是繼承我雜家真意之人。」

「若是先生願意,不必加入雜家,只須扶持我雜家成為顯學,傳揚後世。」

「我雜家五千弟子,願出山相助先生匡扶天下,一展抱負!」

五千弟子,那就是五千名接受過教育的精英人才。

哪怕不算雜家擁有的財力、人脈、權力。

就單純算上這五千名接受過教育的人才,就足以令天下任何諸侯眼紅不已。

之前徐風也再三理解了在古代,一個會認字讀書,學過不少知識的,還有思想的文化人是多麼珍貴的存在。

看著徐風頗為意動,錢易也是心里一慌,直接把自己最後的底牌丟了出來。

「先生請我听我說。」

「我墨家長老們已思慮再三,墨家巨子之位已空懸百年之久。」

「若是先生願加入墨家,率領墨家恢復太平治世。我墨家諸流派願奉先生為本代巨子。」

這時,就連徐風也頗為動容。

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什麼王霸之氣,路人一見便要納首便拜,封其為主。

要知道,墨家雖然經過數百年的打壓,聲勢絕對比不上當年鼎盛時期。

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墨家傳人雖然不顯于世,但對其學說有認可的人也不在少數。

至少錢易對自己所下過的政令如數家珍,對于自己拿出的各種發明也是了如指掌。

顯然新野城中的墨家眼線不少,甚至可能自己視若珍寶的那些匠人里面,就有不少墨家學說的擁簇者。

要知道,加入墨家最多的兩種人,便是游俠和匠人。

當年墨家游俠縱橫天下,除暴安良,抱打不平,可謂是名冠天下。

而墨子本人也是工匠祖師,崇拜其技術的匠人不在少數。

其留下的傳人,對于工匠發明的能力,自然也不會太差。

但很快徐風便冷靜了下來。

雖然他看的出來,錢易並不是信口胡說。

他此來之前,估計門中長老已經和他交過實底。

但擔任墨家之主,帶來的權力和利益固然不小。

可相應需要擔負的責任卻也並不輕松。

要知道,成為巨子之後想讓大部分追隨者信服,就必須全盤遵守墨家的學說。

兼愛也許還好說,但非攻,可就難為壞徐風了。

仁愛大義,的確有助于攻取天下,但那也只是輔助作用。

若是沒有強而有力的槍桿子作為輔助,只有筆桿子根本沒辦法攻略天下。

因此徐風片刻後便徹底想明白了,並做出了自己的抉擇。

就在呂方一臉絕望,以為徐風被錢易給出的條件所吸引之時。

徐風卻是緩緩開口道︰

「多謝貴派的好意,我雖然對墨家不少學說頗為認同,對于墨子本人更是欽佩之至。」

「但我輔左新野劉皇叔,乃欲匡正天下,總齊四海。其中不免夾雜王霸之學,豈能獨尊墨術,重蹈獨尊儒家之覆轍。」

實際上,天下根本沒有完美無缺的學說。

任何學說哪怕再先進,也總有可以進步的空間,也需要考量是否要因時因地的產生變化。

獨尊儒術,相當于全盤接受了儒家的缺點。

而獨尊墨家,自然也等于將墨家的缺點無限放大。

呂方又重新燃起了希望︰「鴻羽先生莫非是準備與我雜家合作?」

「不,雜家學說的確與我的主張有相同之處。」徐風搖搖頭,說道︰

「雜家之長在于融合百家精華。」

「但雜家之短,便是雜家並沒有核心思想,只片面的提取百家的特點。」

「而且只是繼承,並沒有發揚,因此也難以跳月兌出原有的限制,在他們的基礎上另有突破。」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呂方、錢易兩人能被委以重任,自然都是他們所在學派的精銳弟子。

甚至可能成為未來學派的掌舵人。

他們平日里對于自己所學的學說,自然是也產生過不少疑惑。

也都或多或少的察覺出自己學說的不足之處。

但他們卻也因為時代的局限性,沒辦法跳月兌自身的局限,尋找到更好更合適的道路。

如今看到徐風侃侃而談,輕易指出各家學說的優劣弊端,不由得讓兩人暫時放下爭執,用期待的眼神看向徐風。

「先生不肯用墨家,也不肯用雜家。平時對儒家法家等諸子百家之學,皆是一視同仁。」

「弟子新來問道,不知前路為何,還望先生賜教。」

兩人此時終于對徐風信服,用後輩向前輩請教學問的態度,恭敬的向徐風請教。

「我欲建立的學說,將不限于一家之學,不再受門戶局限。」

「以天地為師,以百家為用,以自然為器,以萬物為理。洞察陰陽,窮盡宇宙,世間一切,盡在其中。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若通此學,儒道墨法不足論,唯求一理字而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