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六章 士卒讀書,你想靠紙筆殺人?

在制定好學校招收章程之後,徐風還特意寫了幾十條口號。

並且還群策群力,也讓城中百官,尤其是諸葛亮和劉備,多想了一些能鼓舞人心,帶動價值觀的口號。

「為了黎民百姓而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月兌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天下百姓的人。」

「位卑未敢忘憂國。」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城中眾人還在絞盡腦汁來思索,卻見徐風已經 里啪啦,如洶涌黃河奔流不息,一口氣寫出了幾十條口號。

其中不乏文采絕佳,立意高遠的詩句。

眾人也不免瞠目結舌。

「鴻羽先生真乃曠古爍今之奇才,文采卓然。縱屈原重生,莊子在世也不過如此。」

就連諸葛亮也是一臉的欽佩之色,不由得嘆息道︰

「我常自比管仲樂毅,原以為已是天縱之才,不須講究什麼尋章摘句的腐儒行當。」

「只需稍動紙筆,筆下一言便抵得上腐儒萬言。」

「如今一看,卻是我坐井觀天,不識世之真奇才也。」

以前徐風除了個別情況之外,其余時間一般是盡量不展示自己文抄公的本事。

偶爾也只在宴席之上,被人求的實在不行,才會稍微寫上一句半句。

免得一不小心控制不住,寫出太多的千古詩篇,弄得過于驚世駭俗了也不太好。

但如今徐風只一門心思的苦想口號,準備給學校學生每日朗誦所用。

因此便沒顧得上藏拙,不小心露了一手,果然驚呆了新野城中眾人。

劉備更是贊道︰

「天下才有八斗,君佔一石,天下共欠兩斗爾。」

眾人夸起來沒完,徐風看著太陽都快落山了,急忙繼續說道︰

「這些口號都寫在紙上,寫的又大又顯眼,專門貼在學校的門口和牆壁之上。」

「再找幾個石匠,最好是連台階和地面都刻上這些字。」

「除此之外,學堂每天上課疲累之後,可以專門讓學子在校內跑上幾圈,舒展筋骨之時,還能誦念這些口號。」

這麼全方位立體的傳導下去,別說是那些懵懂求學的學子。

就算是心懷不軌的細作,日久天長下來沒準都要歸心于新野。

志同則道合,道合則天下皆助。

除此之外,徐風提倡所有進入軍伍的士兵都在操練之余,可以去讀書識字。

這可不是空口白話般的鼓勵,而是實打實的拿出獎勵來激勵士卒。

成績優異者,可拔擢為伍長。

歷屆考試最優者,可拔擢為什長。

除此之外,但凡去學堂識字的士卒,每月還有五十大錢的補貼。

逢各種大考小考,成績較好之人也會有額外的獎賞。

甚至會將學習成果也列入戰功,作為升為軍官的一條道路。

如果說讓天下之人隨意來新野入學,不必收任何學費,算是籠絡人心,布局深遠。

那讓士卒學習,甚至給出高額的獎賞,簡直就是無法想象的舉措。

瘋了?

培養一個讀書人需要多少代價。、

就算有了印刷術,而且還有當年培養的三千學子作為老師,白白花大量資源,就為了把注定送死的士卒培養成讀書人?

讀書再多,難不成到了戰場上就能口噴刀劍,詩文殺人?

「鴻羽先生,咱們興修的學校恐難容納如此多的軍士……」

一向負責軍事的徐庶也是眉頭微皺,問道︰

「更何況每日操練已花去不少時間,來回奔波于學校之間,恐怕會耽誤操練效果。」

徐風稍加思索,直接說道︰

「那就從三千學子之中募集五百英勇敢戰之人,編入軍中,混雜于各軍行伍之中。」

「那樣的話,每日不必讓軍士前往學校,只需拿著書本自行學習,若有不解之處,便可詢問軍中的學子。」

雖然徐風安排的井井有條,但無論是擅長軍事的徐庶,還是城中百官,都是疑惑不解,似乎不知道徐風如此安排到底有什麼用。

但以為徐風也時常頒布十分古怪的政令,看似沒有道理。

卻能在一段時間之後形成種種神奇效果。

因此,出于對徐風的信任,眾人並沒有因為心中的疑惑便對徐風的命令有任何懈怠,更沒有對完成目標打任何折扣。

相反,眾人還十分期待徐風這次的指令,到底能產生何種效果。

只有諸葛亮若有所思,似乎想明白了什麼,在紙上寫了兩字。

然後拿到了徐風的面前,向其請教。

徐風接過紙一看,只見上面兩個大字。

‘軍心’。

徐風點了點頭,兩人也是心照不宣。

實際上,古往今來的所有戰役,無論軍陣如何,兵器如何。

歸根究底,始終還是人的戰爭。

無數身經百戰的軍事家,終其一生的結論便是。

再強的武器,也是需要人來使用。

因此,人的因素,才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根源。

就類似于晚清之時,軍隊配備的先進武器未必弱于外國。

甚至有的部隊配備上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水冷重機槍馬克沁。

這種槍,哪怕放在幾十年後的戰爭中都是極為珍貴的武器。

可清軍依舊是連戰連敗,拿著先進的武器,朝天開上幾槍,看到敵人接近便從戰壕爬出,隨即逃之夭夭。

封建軍隊的組織度和傷亡承受能力是很差的。

對傷亡的承受甚至不到百分之五。

也就是說,所謂十萬大軍,可能只死了幾千人,便可能會全軍潰敗。

變成一群只知道逃命的羔羊,被敵軍毫無阻礙的挨個宰殺。

所以才會出現許多大軍對壘,一方慘敗到幾十萬大軍盡喪,一方卻根本沒有什麼損失的完勝。

例如著名的肥水之戰,投鞭斷流的秦軍足有八十三萬大軍。

結果剛剛交戰,結陣混亂的時候,被軍中的細作喊了一嗓子‘秦軍敗了’。

結果一傳十,十傳百,爭相逃命。

後面的大軍听說前面潰敗,也是跟著拔腿就跑。一路傳一路,八十三萬大軍未及交鋒,便逃了個精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