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二十章 英魂不朽

與大報恩寺梅林詩會的輕松寫意不同,勤政殿中氣氛極其緊張。

皇帝微眯雙眼不開口,五軍都督府的老帥們與內閣的幾位大學士也沒有親自下場表態,但殿中的其他文武爭的面紅耳赤,火藥味都能將勤政殿給炸沒了。

「陛下,刻碑立傳並無不妥,可若是由朝廷負責祭祀供奉,那就有些太過了。我朝開國至今,除開國諸公與歷代賢臣入太廟供奉,雖說將士們為國捐軀,可……」

「老匹夫,老子知道你在想什麼。別忘了我大楚不是前宋,難道真就只要東華門外唱名方是好男兒?」

「混賬!老夫什麼時候說過這話了?」

「酸儒,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們這些人是什麼心思?不過是想把我大楚也變成刑不上大夫的弱宋罷了……」

「放肆!」

「閉嘴!」

啪!

英國公張岳一巴掌拍在椅子的把手上,呵斥道︰「岳破軍,向幾位大人道歉!」

岳破軍是羽林衛指揮使,堂堂三品武將,可平日里去兵部辦事的時候,兵部五品文官就敢沖他吆五喝六。

為什麼?不就是因為承平百年,國朝的風向已經趨于好男不當兵,東華門外唱名方是好男兒了嗎?

今日忠順王世子的奏疏,提議為戰死的將士刻碑立傳,讓岳破軍原本快要沉寂的心再次燃起了烈火,不但燃燒著自己,同時也想把反對的文官給燒死在大殿上。

「大帥,請恕末將今日放肆了!」

岳破軍沒有听從張岳的命令,反而單膝跪在大殿中央,向皇帝恭敬的拜下︰「陛下,前宋殷鑒不遠,重文輕武之下,國朝將士的腰桿子將會逐漸彎曲,直到最後再也抬不起頭來。狄青之憾事,終有一天會出現在我大楚的朝堂之上……」

重文輕武四個字一出來,五軍都督府的那些老帥和內閣的諸位大學士眼中皆是露出擔憂之色。

這本就是大家心照不宣卻也從不公開提及的事,文武之爭自古如此,不是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特別是他提到的前宋名將狄青,這件事能在公開場合提及嗎?

可岳破軍今日把這事擺到了明面上,這是在打文臣的臉,也是在激化文武之間的矛盾。

「岳破軍無狀,罰俸半年!」

「兵部侍郎婁炎彬、工部侍郎聶縉御前失禮,罰俸半年!」

皇帝突然開了口,各打五十大板,暫時將殿中的火藥味壓了壓。

岳破軍滿臉不服的跪下喊道︰「陛下……」

不過無論是岳破軍還是兩位侍郎,皆是一臉的不服。特別是岳破軍還要上前再說些什麼的時候,張岳冷哼一聲︰「咆孝御前,岳破軍,你是越來越出息了。滾回大營,自領二十軍棍!」

在張岳的冷哼聲中,一時頭腦發熱的岳破軍也回過神來,他今日喊出的重文輕武與狄青二字,算是徹底把文臣給得罪狠了。

作為武將之首,張岳不得不替岳破軍擦。他先一步加重了對岳破軍的處罰,雖然是委屈了自己的部下,可也算是在皇帝面前給這些文臣上了次眼藥。

果然,皇帝在看到岳破軍的委屈後,冷冷說道︰「既然咱們的朝廷不願意,那就由皇家負責對戰死將士的供奉吧。英國公……」

「臣在!」張岳起身應道。

「于五軍都督府前立英魂碑,設祭祀堂,供奉自開國至今所有戰死將士名冊。由皇家每年正旦、清明大祭,平日里由五軍都督府負責日常香火供奉,大楚臣民皆可入祭堂拜祭!」

皇帝的話音剛落,武將這邊皆是高呼萬歲,文臣那邊則急赤白臉的出班準備反對。

這時內閣首輔魏慶和出聲道︰「陛下,老臣以為如此做不大妥當……」

……

山東大捷的消息傳得很快,就是梅林詩會這邊也在午時左右就收到了具體的消息。

原本吟詩作賦賞花听曲的詩會逐漸轉向了時政討論,特別是高萬姜提議的為戰死將士刻碑立傳的奏疏,成為這些學子的討論重點。

林柏看了看不遠處掙得面紅耳赤的那些學子,詢問起林樞的看法︰「九弟,你覺得這件事朝廷會怎麼處置?」

「今時不同往日,國朝內部逐漸安穩,對外的擴張已經是大勢所趨。陛下需要武將為他賣命,故而此議必成!」

林樞幾乎可以想到高萬姜上書此議的原因,估計是之前二聖有過這樣的想法,高萬姜只是順著皇帝的意開這個口罷了。

至于文臣的反對,有魏慶和這個老狐狸在,再加上出身將門的大學士張黎,文武皆修的錢千里,完全可以將文臣中的反對之意壓制到最低。

「為兄也是這麼認為的,要不然世子奏疏上的內容也不會傳的這麼快了。」

林柏看著手中謄抄的奏疏,輕聲吟唱高萬姜附在末尾的那首秦腔戲文︰「兩狼山戰胡兒啊天搖地動,

好男兒為國家何懼死生。

壯士出秦嶺水寒風蕭蕭,

大好山河間狼煙紛擾。

男兒當殺人殺盡倭奴宵小,

拼卻腔中血去將青史描。

大國和小家完卵與覆巢,

我輩赤子心如日昭昭……」

秦地好男兒,向西遙拜父母親人,吼著秦腔沖向了敵人……

高萬姜的奏疏與以往的所有奏疏有很大的不同,他借用說書人的口吻將最後一戰的整個過程寫了出來。

當京城的百姓得知平倭軍乙字營只活下來一名斷臂的漢子後,沒有人不是熱淚盈眶。

包括此時在梅林中的大部分學子,這群還沒有被朝堂上的歪風邪氣污染的熱血青年,幾乎都在傳唱這首《金沙灘》。

「兩狼山戰胡兒啊天搖地動,

好男兒為國家何懼死生……」

琴聲、琵琶聲、笛聲、蕭聲……梅林中的女子們紛紛拿出了自己帶來的樂器,經過短暫的磨合之後,重新編好了曲調,開始吟唱起來。

高萬姜送來的奏疏沒有原本的秦腔曲調,可今日來梅林參加詩會的幾乎都是才華出眾的女子。

如果這首《金沙灘》原有的曲調是高亢中帶有悲戚,那麼被這群京中才女的演奏吟唱下,變得更加淒婉。

那種為國赴死的堅決、與親訣別的不舍惹得梅林中四處都是感嘆之聲。

「或許,就是文官們不答應,百姓們也會逼著文官答應!」

林柏微微嘆道︰「我覺得京城的戲園子怕是要上演新戲了!」

……

雖說是在室外,可火爐的存在並未讓林樞等人覺得有多冷。梅林詩會給眾人準備了不少的食物,大報恩寺也應約送來不少可口的素齋。

酒足飯飽之後,京中的名儒開始了原本就定好的論道。眾人圍成了一個圈子,中間搭好的高台上有四位大儒端坐其上。

此時就是那些京中才女們圍了過來,能听到名儒講學論道,機會可不多。哪怕她們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但好學之心可一點都不必那些男子少。

因為參加此次詩會的學子們大多都是要赴試春闈的人,這四位名儒也就更多的偏向了春闈大比中的內容。

林樞也認真的听完了他們的講解,基本上都是妥妥的干貨,沒有講什麼似是而非的內容。

正當最後一人講完自己所準備的內容後,台下突然傳來一陣吵雜。

隨後有人起身向台上作揖後大聲問道︰「四位賢師如何看待忠順王世子所提之事,這英魂碑該不該立?朝廷該不該供奉祭祀?」

轟然之間,梅林中原本的和諧被驟然打破。

台上的四位大儒也是皺起了眉頭,其中最為年長的一人說道︰「英魂碑之事該由朝廷操心,爾等當以舉業為重。在其位謀其政,等你踏上奉天殿之時,才是你考慮這些事的時間。」

「學生以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賢師以為如何?」

「範公之語乃是我等讀書人畢生之追求!」

「既如此,學生等打算聯名向朝廷上書,請求朝廷為我朝英烈刻碑立傳,四時供奉,不知賢師以為可行否?」

台上的四名大儒眉頭皺得更緊了,這哪里是問他們怎麼看待,說白了就是想要借助他們的名聲提高這封聯名上書的力量。

他們都是京城的宿老名儒,與朝中文官的關系相當的緊密。特別是他們所供職的幾大書院,背後站著的人皆是朝中重臣。

如今朝中還未傳來具體的消息,他們幾人怎麼敢隨意的表態呢?

未等四位名儒回應,台下卻有學子站出來進行了反駁。只見有一名少年學子起身說道︰「山東之戰,戰死的將士的確讓人惋惜,可若是因刻碑立傳使得朝中重武之風大起,唐時藩鎮之變會不會出現在我朝呢?以小弟看,朝廷只要撫恤得當便可,刻碑立傳就有些過了!」

「蔣汝強,杯弓蛇影,只會讓我朝武備廢弛。終宋一朝,燕雲不復,難道不是重文輕武的原因嗎?」

這蔣如強剛剛說完反駁之語,立馬就有人出言反駁他的話。

林樞不禁扶額對林柏說道︰「七哥怎麼啥話都敢說出口?他這重文輕武四個字一說出來,春闈之時怕是要有一番波折了。」

反駁蔣如強的不是別人,正是林家老七林楓。

只見林楓向四周的人拱手一圈︰「諸位賢兄,在下出身將門,猶記得幼時曾問族老,為何我家祖祠會供奉那麼多的刀槍劍戟。」

唉!

林楓長嘆一聲,繼續說道︰「族老將一本名冊翻開,上面密密麻麻皆是我林家戰死在陣前的族人。那些供奉起來的刀槍劍戟,實際上是因為那些族人戰死沙場後,已經無法湊出完整的尸身。最後袍澤帶回來的只有他們的隨身兵器。」

「像我林家這種大家族還好,至少族中能夠祭祀供奉。可軍中不知有多少好漢子戰死沙場時,還是孤身一人,沒有子嗣香火。他們又該由誰來祭祀供養?難道要讓為國捐軀的英魂做孤魂野鬼嗎?」

林楓的這番話引得不少人點頭贊同,與朝中的大臣不同,年輕人更加熱血,同時也是更加容易與他人共情。

之前那首傳唱的《金沙灘》早就將氣氛營造的差不多了,此時再被林楓調動了一下情緒,立馬就把在場七成的學子給拉到了他們這一邊。

「林侯,您也贊同刻碑立傳,朝廷供奉嗎?」

不知什麼時候,台上的一名大儒將目光轉向了林樞這邊,他直接了當的開口問道了一句。

詢問的聲音不小,使得梅林中頓時鴉雀無聲。林樞無奈起身,與眾人拱手一圈。

「不止為國捐軀的將士應該刻碑立傳,就是那些為國為民嘔心瀝血的百官殉職于任上難道不該被朝廷所供奉嗎?」

林樞不等眾人回應,繼續說道︰「泱泱天朝,佛道鬼神,我們所拜的神佛到底是誰呢?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曜、十都,這些我們時常去上香跪拜的神仙其實大多數就是我們的先祖。或是教化之功、或是大功于世、或是為民犧牲被百姓銘記傳唱。今日我們將為國捐軀以及為民殉職的文武官員供奉起來,不就是再敬拜天地,敬拜我們所信仰的道嗎?」

華夏的百姓其實很實在的,天上的神仙基本上在人間都是有原型的。像是道祖太上老君,化名李耳傳道天下,騎著牛的老爺子就成了天下道門之祖。

更別提那些老百姓眼中能夠夜審陰日審陽的包拯包青天了,他不就已經成了陰間的五殿閻羅王?

過年的時候門上貼的門神不就是唐是大將秦叔寶和尉遲敬德?

那等過上百年之後,大楚的某位戰死沙場的將軍或者殉職任上的大臣被老百姓供奉成某位神祇,沒什麼毛病吧?

梅林中的氣氛逐漸緩和起來,在場的幾乎都是有才學的人,細思道觀廟宇中所供奉的神像,被林樞這麼一引導,立馬就意識到原來他們經常去拜謁的神祇,都能從歷史中找到原型。

嘿,那自己將來若是為國為民一輩子,說不定也能混個某某神某某仙當當?

「諸位賢兄,京中有消息了。魏閣老向陛下奏請,于大楚門前立先賢祠和英魂殿,供奉為我朝戰死之英烈與有功于世之先賢,陛下已經同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