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七章三路並進

眼見官家眼楮一眨不眨的望著御街兩側的店鋪,帶御器械汪宗沔湊到趙桓面前,問道︰「官家可是月復中饑渴了?是否需要臣過去買些吃食?」

對這位帶御器械,趙桓極具好感,信賴程度甚至不弱于張叔夜。

這是昨夜那混亂、黑暗的環境中,第一個服從、支持自己的軍人。也正是因為有他的支持,自己才能言出法隨,處死當朝宰相何栗,迅速定下主戰的立場。

後世人讀史書的時候,總是會感慨,堂堂帝王,身邊豈能無一二忠義之人。

趙桓覺得,汪宗沔就是宋欽宗身邊那位忠臣。如果宋欽宗也吊死在歪脖子樹上,那汪宗沔就是能夠陪宋欽宗一同赴死的王承恩。

這一點,趙桓還真沒有看錯,雖然汪宗沔在史書中名聲不顯。但宋欽宗進入進軍營地後,帶的最親近之人就是他。向東京城傳遞宋欽宗旨意的也是他。所以在宋欽宗被囚禁後,汪宗沔傳旨之時,且語且泣。都人驚疑,紛紛相傳,官家在金軍已經不得食三日矣。

遙望路邊人流往來不斷的熱鬧景象,趙桓面露笑容,這就顯示出內城有城牆庇護的好處了。相較于外城的灰暗冰冷,內城受到戰亂的影響便相對較輕,依舊保持著熱鬧繁華。

趙桓心情頗佳,便回復說道︰「也好。順便看看民間風物。」

汪宗沔回道︰「對這東京城,臣最熟悉不過,當值結束後,經常相約三五班直前來吃酒。這州橋以南,處處是百年老店。在官家眼前的便是張家酒店,隔壁是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鋪、李四飯店。」

「西邊不遠便是曲院街,街上玉仙正店所釀玉液酒乃是東京特色。街北面還有薛家飯店、羊飯鋪、熟羊肉鋪……」

「行了,行了。」趙桓抬手制止了這位面冷心熱的親從,說道︰「這些店朕都听說過,朕覺得有這介紹時間,卿不如去買幾分熱食回來。」

看得出來,平時汪宗沔與宋欽宗關系極為親密,並無拘束,笑著對趙桓說道︰「那臣向官家介紹個官家一定不知曉的,就在這些鋪子往西一帶,全是妓(和諧)院,所以京城人將此地喚作院街。」

「咳咳,快去買吃食,別胡言亂語。」趙桓故作正經的掃視一眼周圍,我清清白白男兒,怎麼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虛心求教這種事情?

夜黑風高的時候,直接帶朕去!這清倌花魁,哪個穿越者不標配一二?

汪宗沔帶了兩名殿前同僚便向路旁店鋪奔去,趙桓則緩緩收攏了臉上的笑意。

兩個男人低俗的玩笑,也正顯示了境界上的巨大差距。所謂絕代佳人,不過是紅粉骷髏。真正能流傳千古,光耀一段歷史長河的,還是那璀璨的文明。

院街中紅極一時的美人,百年後便無人問津。而汪宗沔所提及的每個店鋪以及大宋東京的繁華文明,千載之後,後世人還能對著史書撫卷神往。

大隊人馬走出不遠,汪宗沔便從後面趕了上來。三人中,一人提著油紙打包的羊腿、燒雞、油餅、包子,一人提著精美的食盒,里面裝著造羹、金絲黨梅、蓮花鴨簽、酒炙肚胘等,甚至還有一條紫蘇魚。汪宗沔則左手提著一壺玉液酒,右手帶著一盒精美的酒器。

趙桓詫異的問道︰「卿怎麼還把酒器也帶回來了?」

汪宗沔一愣,對此顯然習以為常,說道︰「京師內,凡百所賣飲食之人,皆裝鮮淨盤盒器皿。其正酒店戶,見人三兩次打酒,便敢將價值三五百兩銀子的酒具借與。臣是玉仙正店常客,即便徹夜痛飲,當天不能歸還酒具亦無妨,店家次日回派人來取回。」

隨後汪宗沔朝趙桓擠眉弄眼,說道︰「妓(和諧)院客人差人前往酒店要酒,酒店亦照樣是以貴重酒器送去。」

趙桓拆開油紙,捏起一塊肥美的羊肉放進嘴里,只感覺肉汁鮮女敕,肥而不膩,難怪大宋士大夫們沉迷于口舌之欲,將養馬的牧場大部分拿來養羊,導致馬政荒廢。

填了填肚子,緩解了一下月復中饑餓,趙桓思考了一下汪宗沔所言,早就听聞大宋東京城中就有外賣,文明先進,經濟繁華。今日總算是見識到了。

只是造化弄人,趙桓也沒想到,竟然是自己這個後世人,即將終止這繁盛一時的經濟。

車架抵達宣德門,趙桓對汪宗沔吩咐道︰「去召留守、宰相與御史中丞到明堂議事。」

宋朝大內面積極廣,不僅僅是皇帝的寢宮,而是整個朝廷的行政中樞,幾乎宋朝全部位高權重的機構都將辦公地點設在了這里。

宮城南壁有三座城門,中間是宣德門,宣德門左側左掖門進去就是明堂,這里是封建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築,用作朝會諸侯、發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趙桓選擇在這里議事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借宰相之手發布政令。

從宣德門右側掖門進入,向東則是大宋一排排的中樞機構,先是樞密院,次是中書省。這兩個機構近在咫尺,東西相鄰,就是大宋兩府三司制度中最重要的東西兩府。

在中書省之後則是次都堂,宰相退朝後治事于次。最後是門下省。當然這些只是一個方向的內容,西側還有殿中省六尚局、學士院、通進司、內侍省、入內內侍省(沒寫錯,就叫這個奇怪的名字)、內藏庫、內弓劍槍甲軍器庫等幾十個機構。

進入宣德門,眾人便分頭行動,奔赴向不同的方向。趙桓直接穿過宣德門,去了殿中省六尚局。汪宗沔從右掖門東去,前往中書省、次都堂等衙門尋找宰相。

吳革則帶著一隊衛士徑直奔赴內弓劍槍甲軍器庫而去。究竟能在府庫中搜集到多少遺留物資,將極大的影響接下來守城戰事的走向。

拋開了冗余的大宋官僚機構,大宋君臣們三路並進,有人管後勤,有人管行政,有人抓軍事,宋庭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組織能力以肉眼可見的程度提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