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崛起之路 第十七章 建造军舰

6月份,也就是李鸿章在参加俄国沙皇的加冕礼之际,吴鹏来到了旅顺基地内,吴鹏接管了旅顺之后建造的第一艘战舰今天要下水。

现在的旅顺港是吴鹏的军队在管理,不过北洋舰队也可以来驻扎,算是共用吧!

“皇上,这位就是吴德章,也是这艘刚刚下水舰船的总工程师。”刚一到港,目前旅顺船厂的总负责人叫陆定一,陆定一向把吴德章介绍给吴鹏。

这吴德章是吴鹏从福州船政局挖来的,连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些监工(工程师),另外一些船厂工人也让吴鹏挖来了不少。

自从八年前福州船政局建造了“平远”舰后,几乎没有建造大型的水面战舰,而那些早期被派往欧洲学习造船的留学生们也就荒废了,吴德章就是其中之一,同行的还有陈兆翱、李寿田。另外魏瀚、郑清廉、杨廉臣等也是人才,不过这三人却没有全部来旅顺。

当年以这些人为班底,平远舰这种全钢甲战舰才得以顺利设计、施工。当时代表了远东最先进的造舰技术,日本都比不上。

吴鹏早在前年就已经向福州船政局要人了,他也不是以皇帝强要,而是派人游说各个工程师,只有人家同意了才行。因为目前福州船政局并没有太大的造舰任务,所以也就卖皇帝一个人情,只要愿意的,都可以北上。

这些年吴鹏也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赴欧美学习,每年都会派一批出去,不过学习造船的并不多,而且还没有毕业,所以这些福州造船人才就显的非常重要了。

“说说这艘新造的军舰吧!”吴鹏对吴德章道,此时军舰已经下水。

“准确地说这是一艘试验舰,因为工人以及工程师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彼此间合作,以及工人的培训都不大一样,本来是想建造一艘商船来试验的,不过为了能够更快的形成生产能力,还是建造了这艘军舰,此舰是从平远舰改进而来,舰长65米、宽13.25米、正常排水量2378吨、满载排水量2750吨,采用了2台立式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10座高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18000匹马力,预计航速不会低于20节。装甲甲板厚2寸、水线带装甲厚9.4寸、炮座及司令塔装甲厚5寸、炮盾厚1.5寸,目前还没有安装火炮!”

吴鹏听着点了点头,“与平远舰相比有哪些改进!”吴鹏最想知道的是技术上有无新的创举。

“由于要求高航速,因此在动力系统上做了大量的改进,也因此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虽然排水量略大一些,但装甲防护与平远完全一样,火炮也会因此而降低配置!总体说来改动并不大!”

“我们造舰也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对于以后的造舰有什么问题吗?”此时众人已经回到了休息室里,此来的人也多了一些,除了吴德章之外陈兆翱、李寿田也在。

“回皇上,造船特别是建造军舰一船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就是监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程师,在这一点上,虽然这些年里福州并没有再建造大的水面战舰,但我们这些人也没有闲着,对比中外战舰,在设计上也有所突破,八年前我们能够设计制造出平远,现在我们依然可以设计出更好的战舰,不瞒皇上说,我们所设计的一款新舰就与海军的大连号有些相似。”

吴德章说这些的时候脸上还有一丝自豪感,确实如他所说,如果这八年来一直造舰不断的话,他们的设计能力也会随着新舰的建造而加强,连曾经不如的日本都能造出几千吨的舰船,没有理由不行的。而且最重要的可以向外国购买图纸,这要比购买战舰划算的多。

“另外就是工人了,目前工人太少,而且从福州带来的这些工人不仅数量少,而且年龄偏大,远远不能满足以后的造船需要,因此以后在航行战舰的过程中对于工人的培训有待于加强。”

吴鹏边听着边点头,旁边还有人速记着会议所说的话,因为吴鹏以后还是会查阅的。

“这些都是人的问题,另外军舰最重要的还有三点,就是装甲、火炮和动力。在装甲与火炮上我们是最为满意的,我们生产的装甲完全比的过进口装甲,虽然可能还是比不过欧美最强的装甲,但比起进口货来说已经是很好了。我相信放眼整个远东,除了我们鞍山之外,也没有第二家有能力生产这种装甲了,日本所产军舰的钢面铁甲也是需要进口的!”

吴德章虽然近几年没有主持造舰,但对于造船业来说还是很关注的,本来他来旅顺就是听说了皇帝似乎很有才,而且在福州也没有用武之地,这才来的,在建造第一艘船的一年多里改革区所提供的东西令他惊喜连连。

“与装甲相同的还有火炮,炮兵工厂提供的一百五十毫米的速射炮完全可以满足战舰的需要,我们也试验了大口径的后膛炮也完全合格,虽然在第一艘军舰上准备安装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但后继开工的战舰尺寸会越来越大,不过受技术的限制,几年内我们生产的舰船主要是轻型巡洋舰为主,而且我听炮厂那边同志说德国已经能够生产出最大口径为二百四十毫米的速射炮,这种火炮对于我们后续的生产的战舰很有帮助,有必要自己研究或者引进。”

吴鹏点点头,“这一点我也清楚,而且炮厂那边也正在研究这种速射炮,以后你们要多加强一些联系!”

“另外关于动力方面的问题还是由鹤亭来说说吧!在这一方面鹤亭可是专家!”吴德章笑着看了看他旁边的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笑道。

鹤亭就是陈兆翱,专门学习的轮机制造。而且在法留学期间,创制新式锅炉和抽水机,抽水机项目填补当时世界技术空白,获得以兆翱名字命名的殊荣,是中国近代第一位为世界科技作出贡献的发明家。随后改进轮船车叶,化侧为平,国外竞相仿效。总的说来,这是一个人才,而且中华自古就不缺能人,只是没有人用好罢了。

“那我就说说舰船的动力系统”陈兆翱站起来道,“战舰的轮机动力系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轮机马力越大,在战舰排水量一定的情况下速度就越高。目前以我们的技术,往复式轮机已经能够制造,目前鞍山动力厂也参与了研究计划,我认为单台往复式蒸汽机的输出马力达到四千并不是难事,不过若是装到舰船上的话,单台的输出至少到八千马力以上方可,所以短时间内舰船的动力系统还需要进口!”

“你们做的已经很好了,仿制是我们的特长,就从四千马力为基础,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慢没关系,但该掌握的技术不能打折扣,另外为了配合大家的工作,我们也会从德国甚至美国请来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目前最流行的动力是多胀式蒸汽机,这就是以后我们研究的目标,也是我们以后建造更大的战列舰的基础……”吴鹏点评着,其实他连什么是多胀式蒸汽机都不是太明白,不过却知道,现在欧洲的大型战列舰上装备地都是这种蒸汽机。

“皇上,在我们的发展计划中,每一种型号的船不会造很多,这样会加大造船的成本……”在吴鹏说完之后,吴德章又站起来道。在制定的发展计划中,所有船坞都要不停地造舰,不过由于前期工人有限,不能全线都开,而一旦新的战舰研究成功,则全部生产新舰,也就是说只要设计的够快,基本上是每一个型号有可能只装备一个试验舰就准备生产下一个型号了。

“目前像刚刚下水的这艘舰,全部竣工预计六十万两银子左右,但若生产到三艘以及则会下降到每艘四十多万两银子!”吴德章随后解释道。

“你说的我也明白,但实话实说,以后的海战,这种小型水面战舰作用并不大,我们的第一目标是能够建造‘定远’那样的战舰,未来的海战是装甲巡洋舰以及战列舰的天下,所以你们在技术上要大胆的创新,不要怕错,即使花了大钱则生产出一艘失败的大型战舰也没关系,所以以后的工作会很重,以后的生产不需要小心的改进,而是胆改进,不要怕冒险。”吴鹏鼓励道。

今年已经是1896年了,战舰的生产周期太长,吴鹏没有时间等,他不能让这些人一点一点的改进,他需要冒险,在自己没有造大舰的能力之前,对待列强时心里总是发虚。而且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列强卡脖子了。

“另外大家应该也知道了,我们在旅顺只不过是打个短工,以后你们的工作地方在大连,那里有更大更新的造船设备,都是从美国引进的,在那里只有大家有能力,只要你敢想,硬件决不是问题!”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