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甲午风云 第七十二章 德俄来使

十一月二十日,中断了近四天的谈判又开始了,现在的伊藤博文比四日前现实了许多,李恩富再一次带他参观了旅顺港,港内除了海军四舰和北洋舰队外,还有四艘日本舰,而且在参观之时,日本的电报还没有发过来,伊藤博文并不知道日本海军已经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不过李恩富提前告诉了他。看着被俘的四舰,伊藤知道自己手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筹码了。

之后的谈判主要纠结于日本赔款的多少,琉球群岛的归还,日本通商口岸设立多少的问题上。在赔款问题上,李恩富死咬一亿两白银不松口,否则就要海军进攻甚至进行登陆作战,李恩富平时不显山露水,到了关键时候一点不手软,对于日本的赔款,吴鹏也没有想过太多,之后定的目标最低是三千万两白银,不过仔细想想,日本发动战争已经是全国节衣缩食了,恐怕三千万两也是多了,而李恩富竟然一开口就是一亿。

“琉球本就不是贵国领土,现在原琉球国王尚泰还在东京,何来归还之说!”谈判到琉球的问题时,伊藤道。

“琉球自前朝起就是我中华的属国,当然是归还,不过若贵方不同意归还也可以,赔款金额要提高到一万两千万两白银!怎么选由你自己决定!”

“银子……我听阁下说银子已经不下十次了,难道领土的问题是可以用银子来商量的吗?”这次谈判中,李恩富谈最多的就是钱,似乎一切都可以用钱来解决。

“没错,只要有钱,领土也可以买下,三十年前俄国可以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就是例子,贵国也可以效仿!”李恩富平静地道。

李恩富下意识的一句话,提醒了伊藤,让日本彻底的转变了思路,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吴鹏想尽快的与日本缔结全约以避免列强的干预,不过列强不干预是不可能的,当众列强意识到,现在的谈判正是由大清皇帝作主的时候,鞍山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对于这次谈判吴鹏以为英国与俄国是最关心的,目前英俄两国在远东的矛盾越来越大,此时的世界格局有些微妙,美国与德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两国不同的是,德国人睁大着眼睛满世界地找殖民地,但却发现已经没有一块的空闲的地方了,唯有远东似乎还有争一争的机会,美国则完全不同,它与欧洲隔着大洋,而且地大物博,自己这片地方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对于殖民地没有德国那么迫切。俄国也想要殖民地,对于其它地方的殖民地它有心无力,于是只能在自己国土周边开发。

此时德国虽然找殖民地找的双眼通红,但却还没有发展到与英国交恶的地步,反而是俄国和英国关系降至冰点。

出吴鹏预料之外的是德国人竟然是第一个来的,来的还是那个叫海靖的人,海靖见面就先恭喜吴鹏,而且还顺便提提了提那三艘德国造军舰在这场海战中的优秀表现。以图吴鹏能够“吃水不忘挖井人”。

海靖这一次业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提醒吴鹏,别忘了战前答应的事情,在朝鲜要为德国预留一个港口。吴鹏既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只说现在与日本人的谈判还在进行为理由先拖上一拖。

俄国人是第二个来的,目的就是要求吴鹏尽快的履行条约,这一次俄国人有钱了,想要修建一条从海参崴穿过绥芬河,经哈尔滨、满洲里的西伯利亚铁路一段,同时拟与吴鹏一起修建从哈尔滨通往旅顺的铁路,可能是由于吴鹏签署的条约的原因,本应该在海参崴先动工的西伯利亚铁路东线部分并没有动工,而是在从车里雅宾斯克往东开始修建,也许俄国人一开始就打上了横穿东北的意图,这才让东线工程慢了工程进度。(此时的哈尔滨还没有发展起来,不过总得有个地名不是)

沙俄一直图谋占领朝鲜和中国东北、西北。为了给向远东扩张提供方便,沙俄一直想修建一条连接欧亚两洲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当时的设计方案有两个,一是沿黑龙江的北岸修筑铁路到达海参崴,二是穿越中国东北的月复地到达海参崴。第二条线路不但可缩短九百俄里的路程,同时还可以修一条支线,把铁路延伸到大连。因此,在这一问题上,沙俄财政大臣维特的主张最终占据了上风。维特认为,第一方案路途远,工程量大,费时多。他提出经由中国东北直至海参崴,这样不仅缩短了距离,节省了费用,加快了工程进度,而更为主要的是通过修筑铁路实现了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他还认为修筑这条铁路,不仅有经济意义,还有政治及战略意义。这个建议得到了沙皇的批准。当时有这个方案的时候正好是吴鹏谈条约之时,因此吴鹏与沙俄签署条约还在俄国财政大臣的一份功劳。

到了现在,俄国人发现修建铁路已经是必须的了,远东的形势似乎越来越复杂了,特别是经过一场甲午战争,沙俄认识到,即使是在陆地上,自己在远东也没有绝对强势的力量控制东北地区,更别提海上了。因此修建铁路已经迫在眉睫了。

对于修建这一条铁路吴鹏内心的欢喜的,但表面不能表现出来。

“公使先生,你的提议虽然让我很心动,但还是不得不遗憾的告诉你,这条铁路我们没有能力修建,而且英国人已经对于我们双方签署的那份协议很是不满,准备全资支持朕修建一条从鞍山到大连的铁路,当然采用的是英国标准轨距,在这一方面朕很是为难呀!如果贵方真的想修建这条铁路,恐怕要贵国自己全资修建了,否则只能修建黑龙江与吉林部分,不能通过盛京!”

吴鹏装作很为难的样子道,他确实在为难,这条铁路他是想修建的,但却不得不考虑英国人的态度。英国一贯的政策就是扶植一个打倒一个,在发现清政府没有能力帮忙抵挡俄国时就想扶植日本,但甲午战争日本表现不佳英国人准备重新替换筹码,更换对象就是吴鹏,这一点吴鹏已经很明白了。

修铁路的举动可能会让英国判断吴鹏已经倒向了俄国,对于吴鹏来说非常不利,要知道现在英国人在远东说话是最有份量的,其次才是俄国人,在西伯利铁路没修通之前,俄国的话语权远没英国重要,所以吴鹏既想让俄国来修这条铁路,又不想英国人误会,现在甚至十五年内都没有能力与英国人翻脸,没有办法,英国人在海上的力量太强大了。

吴鹏之所以敢答应俄国也是根据情势的判断,俄国看似强大,但远东力量弱小,海军也并非如英国那样让人望尘莫及,本来不强的海军还要被分为几个舰队,在西伯利来铁路修好之前,俄国的远东力量并不强大,即使西伯利亚铁路修好也要等十年之后,十年时间足够吴鹏发展了,论陆军,吴鹏谁都不怕。

“陛下难道不想履行条约了吗?”圣彼得文听了吴鹏的话沉下脸道。

“贵使说笑了,我当然会履行,条约上写的清楚,在黑龙江与吉林两省,并不包括盛京,我并没有失约呀!”吴鹏两手一摊笑道。

“贵国想要修也不是不可能,只要贵国出钱,但要以我自己的名义修,这样各方都没有话说,请贵使考虑!”吴鹏道。

圣彼得文与吴鹏聊的并不投机,谈不多时就告辞了,吴鹏却在考虑英国人的态度,还是太弱了,自己的方针政策此时却在考虑列强的态度,但没有办法形势比人强呀!

他本不想如此高调的让所有人注意到鞍山,他更想安安稳稳地在一个角落里安心地发展,等自己有足够的底气了再站出来收拾旧山河,无奈甲午爆发了,自己若是不站出来,中国损失太大不说,还培养了日本这个强劲的对手,对于以后发展之路犹为不利,而且日本的进攻方向正是鞍山,他不可能袖手旁观。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即使没有甲午战争他也休想低调发展,作为皇帝即使想低调也是低调不来的,总有一些眼睛在看着。不过作皇帝也有做皇帝的好处,若是一个小人物在这个时代里如此发展早就被军队剿了,但他就可以,以鞍山为中心已经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而且这个王国还在扩大之中,合法的扩大。

***************************************

(二十万字了!投票庆祝一下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