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的生辰很快就到了,朝堂之上的人都在想,公主明年就及笄了,难道还要一直藏着不成?早晚她都是要露头的吧?
就算公主是个胖子,可这事基本上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圣上还瞒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然而今年公主的生日宴,圣上依然宣布说公主不会出席。
宋澉带着宋君昊坐在席间,宋君昊一副心不在焉的神情,宋澉看了皱眉,“今天是公主的生日宴,你摆出这副表情来,是要做什么?”
宋君昊撇撇嘴,“又不是我要来的,父亲,是您非要我来的!”
宋澉沉眉,语气平淡,“你是臣,她是君,你要记住这点!”
宋君昊点头,“知道了,知道了!我可从来没想过别的,她是君我一直都知道,所以我这个癞蛤蟆也没有想过要吃天鹅肉!”
宋澉回头瞪了他一眼,“你是想说为父的想法不切实际吗?”
“没有,儿子不敢。”
“哼,还有什么你不敢的?这一趟去西北,别的本事没见你长,倒是学会了顶嘴和自作主张了?怎么为父的话,你当真一句都不信了?”
宋君昊沉默,他要怎么相信呢?
父亲那般维护阮氏,这让自己更加确定,母亲的死跟阮氏一定有关系!但是父亲为何那般维护阮氏呢?难道父亲也希望母亲死的吗?
宋澉转回头,看着场中央的歌舞,轻声道,“你母亲的病你不是一直都知道吗?阮氏对我还有用处,况且她也不敢对你母亲做什么。”
宋君昊听了这话,没有一丝反应。
在父亲的眼里,不论是母亲还是阮氏,只要有用处,父亲就会维护她们,或许是母亲没有用处了,所以父亲才只是维护阮氏吗?
可是阮氏到底还有什么用,可以让父亲这般维护呢?
这时昌睿帝的声音传来,“阿澉,你们父子俩在聊什么呢?看起来聊的似乎很起劲的样子?”
宋澉站起身行礼,“圣上,犬子去了一趟西北,回来倒是变了很多,相比于以前沉稳了些,就有点骄傲了,适才臣正在训诫他。”
昌睿帝颔首,“嗯,阿澉,你对他太严格了,不过男孩子么,是该严格点,毕竟他是要撑起以后的大家的,哎,阿澉你就好了,朕偏偏就一个女儿,这女儿还不喜欢热闹,不然早点让他们见见也挺好。”
在场众人一听昌睿帝这话心中自然有了一些计较。
比如说什么叫早点让他们见见挺好?
为什么偏偏是宋君昊呢?
看来圣上还是偏心宋家,想要将他唯一的女儿嫁给宋君昊的。
宋君昊一脸木然,他有喜欢的人了,可是他又不能反驳,更不能说出来,在西北的时候,因为自己喜欢三妹,父亲都能命令跟着自己去的暗卫们,对她的生死视而不见,若现在自己敢反驳,父亲一定会不惜任何手段,派人去西北对三妹不利!
想到沈昭,宋君昊又开始期待了,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来。
可是同时又开始担心,如果三妹过来了,被父亲知道了,这是在宁阳,属于是父亲的地盘,父亲会不会对她做些什么呢?
此时的宋君昊,内心是矛盾的。
他很希望沈昭来看他,但是又希望她不要来。
最终这份纠结的情绪,化成了怨恨,怨恨的是灵华公主。
如果没有她,如果父亲不是想让自己娶灵华公主的话,他就不必如此纠结,他更不会担心三妹的会被父亲所害了。
宋君昊自觉他在这一点上跟他的父亲不同。
父亲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起码对女子没有任何感情。
对母亲如此,对阮氏亦是如此。
所幸自己这一点跟他不同,自己是有感情的,懂得喜欢一个人,也明白什么叫嫉妒…
也不知道自己离开后,三妹和大哥如何了?
他除了三妹的安全之外,最担心的就是大哥和三妹的感情问题,不过自己离开前也算是留了一个眼线,既然对方没给自己来消息,应该是大哥和三妹并没有更多的接触和发展吧?
“君昊,你在想什么呢?圣上跟你说话,你听不到吗?”
宋君昊的想法被宋澉的声音打断,他赶紧站起来告罪。
昌睿帝笑着道,“无妨,年轻人嘛,总会有自己的小心思的。君昊啊,朕记得你也不小了吧?”
宋澉站起来道,“回圣上,犬子今年刚好弱冠之年。”
“唔,这样啊,生日是什么时候的?”
宋澉道,“已经过完了,那个时候他应该正在路上,这弱冠礼…臣想着臣是武将出身,就不去附庸风雅的搞什么弱冠礼了吧?”
昌睿帝不赞同,“这可不行,虽说他生日已经过了,可弱冠也是一个大事,就比如朕的灵华,等明年她及笄,就算她比喜欢热闹,朕也得让她出来啊!朕不管宠她多久,她不都是有长大的一天吗?”
“这及笄啊,就说明她长大了!哎!”
昌睿帝长长的叹了口气,说明他对公主的不舍。
大臣们心里也是明镜的,昌睿帝对公主是真的特别宠爱,哪怕坊间已经都知道公主的面貌了,可是昌睿帝偏偏藏着公主。
就是要让坊间的流言只是流言,没有人见过公主,谁敢信誓旦旦的说公主就是大胖子,无言无貌无德呢?
昌睿帝摇了摇头,“这男子的弱冠礼也是如此,这说明他长大了,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男子汉都是要顶天立地的。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什么事都依靠父母了!”
宋澉道,“谁说不是呢?可是犬子还是不懂,哎,说来也怪臣,他小的时候臣没有尽到为父的责任,没有好好的管教他。”
昌睿帝没心微蹙,“阿澉这怎么能怪你呢?你是为了朕,为了咱们大周的天下,况且有你夫人教导着,君昊这孩子成长的很好。”
“朕听说之前西北战事的时候,他在军中也立下了功劳,虽说这功劳算不得大,可是对于他一个第一次上战场的人来,这可是泼天的功劳啊!朕相信,待日后,君昊这孩子也会成为咱们大周的肱骨之臣。”
宋澉拉着宋君昊跪下道,“臣,谢圣上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