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的生辰很快就到了,朝堂之上的人都在想,公主明年就及笄了,難道還要一直藏著不成?早晚她都是要露頭的吧?
就算公主是個胖子,可這事基本上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聖上還瞞著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然而今年公主的生日宴,聖上依然宣布說公主不會出席。
宋澉帶著宋君昊坐在席間,宋君昊一副心不在焉的神情,宋澉看了皺眉,「今天是公主的生日宴,你擺出這副表情來,是要做什麼?」
宋君昊撇撇嘴,「又不是我要來的,父親,是您非要我來的!」
宋澉沉眉,語氣平淡,「你是臣,她是君,你要記住這點!」
宋君昊點頭,「知道了,知道了!我可從來沒想過別的,她是君我一直都知道,所以我這個癩蛤蟆也沒有想過要吃天鵝肉!」
宋澉回頭瞪了他一眼,「你是想說為父的想法不切實際嗎?」
「沒有,兒子不敢。」
「哼,還有什麼你不敢的?這一趟去西北,別的本事沒見你長,倒是學會了頂嘴和自作主張了?怎麼為父的話,你當真一句都不信了?」
宋君昊沉默,他要怎麼相信呢?
父親那般維護阮氏,這讓自己更加確定,母親的死跟阮氏一定有關系!但是父親為何那般維護阮氏呢?難道父親也希望母親死的嗎?
宋澉轉回頭,看著場中央的歌舞,輕聲道,「你母親的病你不是一直都知道嗎?阮氏對我還有用處,況且她也不敢對你母親做什麼。」
宋君昊听了這話,沒有一絲反應。
在父親的眼里,不論是母親還是阮氏,只要有用處,父親就會維護她們,或許是母親沒有用處了,所以父親才只是維護阮氏嗎?
可是阮氏到底還有什麼用,可以讓父親這般維護呢?
這時昌睿帝的聲音傳來,「阿澉,你們父子倆在聊什麼呢?看起來聊的似乎很起勁的樣子?」
宋澉站起身行禮,「聖上,犬子去了一趟西北,回來倒是變了很多,相比于以前沉穩了些,就有點驕傲了,適才臣正在訓誡他。」
昌睿帝頷首,「嗯,阿澉,你對他太嚴格了,不過男孩子麼,是該嚴格點,畢竟他是要撐起以後的大家的,哎,阿澉你就好了,朕偏偏就一個女兒,這女兒還不喜歡熱鬧,不然早點讓他們見見也挺好。」
在場眾人一听昌睿帝這話心中自然有了一些計較。
比如說什麼叫早點讓他們見見挺好?
為什麼偏偏是宋君昊呢?
看來聖上還是偏心宋家,想要將他唯一的女兒嫁給宋君昊的。
宋君昊一臉木然,他有喜歡的人了,可是他又不能反駁,更不能說出來,在西北的時候,因為自己喜歡三妹,父親都能命令跟著自己去的暗衛們,對她的生死視而不見,若現在自己敢反駁,父親一定會不惜任何手段,派人去西北對三妹不利!
想到沈昭,宋君昊又開始期待了,不知道她什麼時候能來。
可是同時又開始擔心,如果三妹過來了,被父親知道了,這是在寧陽,屬于是父親的地盤,父親會不會對她做些什麼呢?
此時的宋君昊,內心是矛盾的。
他很希望沈昭來看他,但是又希望她不要來。
最終這份糾結的情緒,化成了怨恨,怨恨的是靈華公主。
如果沒有她,如果父親不是想讓自己娶靈華公主的話,他就不必如此糾結,他更不會擔心三妹的會被父親所害了。
宋君昊自覺他在這一點上跟他的父親不同。
父親是一個沒有感情的人,起碼對女子沒有任何感情。
對母親如此,對阮氏亦是如此。
所幸自己這一點跟他不同,自己是有感情的,懂得喜歡一個人,也明白什麼叫嫉妒…
也不知道自己離開後,三妹和大哥如何了?
他除了三妹的安全之外,最擔心的就是大哥和三妹的感情問題,不過自己離開前也算是留了一個眼線,既然對方沒給自己來消息,應該是大哥和三妹並沒有更多的接觸和發展吧?
「君昊,你在想什麼呢?聖上跟你說話,你听不到嗎?」
宋君昊的想法被宋澉的聲音打斷,他趕緊站起來告罪。
昌睿帝笑著道,「無妨,年輕人嘛,總會有自己的小心思的。君昊啊,朕記得你也不小了吧?」
宋澉站起來道,「回聖上,犬子今年剛好弱冠之年。」
「唔,這樣啊,生日是什麼時候的?」
宋澉道,「已經過完了,那個時候他應該正在路上,這弱冠禮…臣想著臣是武將出身,就不去附庸風雅的搞什麼弱冠禮了吧?」
昌睿帝不贊同,「這可不行,雖說他生日已經過了,可弱冠也是一個大事,就比如朕的靈華,等明年她及笄,就算她比喜歡熱鬧,朕也得讓她出來啊!朕不管寵她多久,她不都是有長大的一天嗎?」
「這及笄啊,就說明她長大了!哎!」
昌睿帝長長的嘆了口氣,說明他對公主的不舍。
大臣們心里也是明鏡的,昌睿帝對公主是真的特別寵愛,哪怕坊間已經都知道公主的面貌了,可是昌睿帝偏偏藏著公主。
就是要讓坊間的流言只是流言,沒有人見過公主,誰敢信誓旦旦的說公主就是大胖子,無言無貌無德呢?
昌睿帝搖了搖頭,「這男子的弱冠禮也是如此,這說明他長大了,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男子漢都是要頂天立地的。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什麼事都依靠父母了!」
宋澉道,「誰說不是呢?可是犬子還是不懂,哎,說來也怪臣,他小的時候臣沒有盡到為父的責任,沒有好好的管教他。」
昌睿帝沒心微蹙,「阿澉這怎麼能怪你呢?你是為了朕,為了咱們大周的天下,況且有你夫人教導著,君昊這孩子成長的很好。」
「朕听說之前西北戰事的時候,他在軍中也立下了功勞,雖說這功勞算不得大,可是對于他一個第一次上戰場的人來,這可是潑天的功勞啊!朕相信,待日後,君昊這孩子也會成為咱們大周的肱骨之臣。」
宋澉拉著宋君昊跪下道,「臣,謝聖上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