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这个大戏楼,该是石家大院精华所在呵。我印象特深的是,戏楼整体色调以黑色和红色调儿为主,辅以富贵的金色,戏楼内的装饰,还按着当时的规矩摆设。戏楼分上下双层的,全部是砖木抬梁结构。南北两个双脊大厅,与中间大厅连在一起,立柱为上圆下方的通天柱,取其‘天圆地方’之意。当然,这是我后来才明白的。”

真像一位历史老师在上课,李琴和小云双眼紧盯着杨洁,一眨也不眨。

我也听得呆了。

杨柳青呀杨柳青,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浮想翩翩的地方,我的思绪随着杨洁的喃喃私语,飞向了这样的一个地方:古镇笼烟雨,粉墙隐斜柳,绿水横扁舟……

“你们知道,杨柳青最出奇的是什么呢?”

不好,老师在发问,考学生了。

“这还用说嘛,年画呗。”小云毫不含糊,抢答道。

“对呀。现如今,杨柳青年画已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罗。想当年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耶。听我姥姥讲呀,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又有木味,还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技巧呐。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呢。”

“这你也知道啊?!”我好纳闷。

“呵呵。”杨洁笑而不答。

“杨姐的国画功底也十分了得——”一直不吭声的李琴突然冒出一句。

“李琴,你——”杨洁打断了她的话。

“噢,我想起来了。”小云大声的说:“杨姐的二叔就是杨柳青版画的传人呢!”

“啊!”我惊讶得嘴也合不上了。

“是的,在我咿呀学语的时候,我二叔就教我,用小小的手指头,蘸着清水,在桌面上涂涂画画的,当时我也不知道什么呀,就当好玩呗,由着性子,乱划一通。不管我怎么顽皮,我二叔总是很有耐心的,一点一点的教我,先是枝枝桠桠、草草叶叶的,后来牡丹荷花啦,鲤鱼金鱼啦,也慢慢成型了。说起来,我对国画的兴趣就是那时侯养成的呢。”杨洁一脸的甜蜜和开心,“我二叔常说呀,一个人越小,学的东西,就像生漆印在大脑中一样,越深刻的。那时我实在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你想想呀,生漆怎么能印人脑中呢?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二叔说的确是至理名言呐。他教我的东西,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若有所思,心想,我那颇有功力的毛笔字,也得益于学龄前的求师拜学呢。什么时候让她露一手,欣赏欣赏她的妙手丹青呵。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