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府众人也是早早坐了马车,一路上不时停下听到老夫人、大夫人或是二夫人与其他偶遇的夫人们打着招呼。
五华寺在京城近郊,出了城门不过半个时辰的车程。一出城门便是人山人海,顺天府特意派了人手在城门通往五华寺的道路上进行疏通,马路中间留给坐马车的贵人,旁边留给赶着驴车的富贵百姓,再二边就是走路的平民。
出了城门马车就是在挪动,倒不如靠双脚走路的平民快,就这样一路挪到寺门前。早在几天前,庙里的僧人搭了整整上百座凉棚,里面放了简易的圆桌和板凳,供人歇脚用。
陈府管事早预定好了凉棚,接了一大家子坐了进去。不时有认识的人派了妈妈过来向老夫人请安,老夫人身边的秦妈妈和李妈妈也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几趟。
秦妈妈再回来时,陈皎儿拉着她坐到自己一边小声道“妈妈快来歇歇脚,老夫人那里有人在说话呢。”
“老奴看看也跑得差不多了,歇歇也好。”秦妈妈想想,似乎相熟的人家也都走了一遍,这会腿脚正酸着,也不客气的坐了下来。
这一坐不打紧,不少夫人跟前有头脸的媳妇婆子围上来打听,有问刘大小姐今儿穿的是什么衣服的,也有问皇上婚期的,五花八门说的人高兴,听得的也是笑着起哄。
陈皎儿眼睛到处打量着,极少出门见到这么多人,心里也有几分兴奋。
咦,这个少年,陈皎儿“噗嗤”一笑,只见一个少年带着书童在陈家凉棚前来来回回走了好几次,最后忍不住站在原地急得跺脚。
少年一回头,正见到陈皎儿对他抿嘴微笑,微愣之下半天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囧态,隔空对陈皎儿拱手一拜。倒是让陈皎儿十分意外,也站起来略一福身,躲到了后面。
“小姐,这人真是鲁莽,又不认识他,打什么招呼。”樱桃撅了撅嘴,见老夫人处已没了前来请安的婆子。
正要说话,看到黄夫人亲自带了一位少年进前,看到陈皎儿竟是极为高兴似的,笑道“比上次在王妃府里见到,出落的更加水灵了。”
陈皎儿忙上前行礼,秦妈妈也进去像老夫人禀告。不一会儿,就出来笑道“老夫人说正念叨着许久没见,没想到您亲自来了,老夫人让奴才迎您进去。”
“呵呵,不过是带自家的子侄来拜见老夫人。”说完看了一眼站在身边的少年,却不知这少年因贪看陈皎儿的容貌,早直了双眼。
黄夫人见他如此,脸上有些发烧,早知道婆婆娘家的侄子上不了台面,却没想到才一过来就丢了这么大的脸。
可想到婆婆的吩咐,还是咬咬牙,上前抓住陈皎儿的手,笑盈盈道“这丫头我看了就喜欢,一同进去吧。”硬是拉了陈皎儿一同去见老夫人。
看黄夫人身后的少年肥头大耳,硕大的鼻头几乎占了整张脸的三分之一。眼睛本就不大,还被满脸的肥肉挤到了一处,露出色迷迷的精光,死死盯着陈皎儿。
见了老夫人,客气的招少年过来,直说好福气。
黄夫人趁机说道“石家的独苗苗,就这么一个嫡子,从小宝贝着,至今还未娶正妻呢。”
老夫人仿佛什么都没听到般,又夸道“这般福相,一看就是多子多孙的命呢。”
石绍良被夸之下,笑咧了嘴,得意的伸出四个手指头,道“老夫人慧眼如炬,三子一女,可不是多子多孙。”
一屋子人强忍着笑意,一个个憋得辛苦,黄夫人顿时臊得脸通红,接下来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了。半天才缓过劲来,借着有人来访,讪讪道“今天人多,改日再来拜访老夫人。”
领着人就走,石绍良还有些没回过味来,傻楞楞道“不是说要带美人去见姑妈吗……”黄夫人生怕他说出更多话来,如逃般匆匆而走。
黄夫人暗自在心里发誓,婆婆就是许了再多好处,也不理这茬。她还要有京城的贵妇圈子里混下去,这种事要是传出去,她岂不是一点面子都没了。
坐在老夫人下首,静静听着绮露和绮思刚刚在外面听来的新鲜事,也不时凑上去调笑二句。惹得老夫人也笑道“一年里,就今天比过年还要热闹,天佑我大周朝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说完十分虔诚的双手合什,对着五华寺的方向念了一声阿弥佛陀。
屏风外,传来大少爷长随的声音,不一会儿,秦妈妈进来道“大少爷说想请一个没定到凉棚的朋友留在这里,让老奴进来请示老夫人。”
“这孩子,有何不可,让他自去交际朋友,今天这个日子,不用拘泥于此。”说完看了三位姑娘一眼,最大的陈皎儿也不过十三岁,另外二个小的都没超过十岁,跟在自己身边倒也不怕什么。
于是坦然吩咐秦妈妈让大少爷自便,这个时候京中权贵云集,正是在外交际的好时候。对于大少爷,老夫人是寄予重望的,十四岁便过了童子试,更是以拔尖的成绩自己考入国子监。
十七岁时参加乡试,因高烧未退,带病考试而名落孙山。好在这个嫡孙胜不骄败不馁,失落了一阵子,又开始积极温书,准备参加明年的乡试。
老夫人知他性子沉稳,遇事有分寸,自是十分放心他所说的朋友。
不多时,大少爷领着一位少年过来给老夫人请安,少年身着一件褐色长衫,外罩一件玉色丝织大氅,头发高高束起。陈皎儿抬头观之,发现他面白如玉,剑眉星目面容十分俊朗,竟是刚才在外对她拱手的少年。
少年可能刚刚过变声期,有些低沉的嗓音带着几分怪异的腔调,向老夫人请安问好,自报家门众人才知是福安知府黄大人的公子黄昊宁。
他是年前随着父亲上京述职,后独自留在京城准备备考的学子。知道五华寺的开经讲坛十分盛大,特意赶来。没想到家仆都是第一次进京,不了解情况准备不足,没有提前定下凉棚。派了家仆去定,他跟着书童想随意走走,结果人一多就与家仆走散了。
在老夫人善意的笑声下,黄昊宁也笑道“正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被子平兄看到学生的囧态,这才帮我解了围。”
老夫人宽慰道“派个人去找你的家仆,让他来此就是。出门在外谁没有个难处,既然看到了,举手之劳,自然是能帮就帮,你也不必客气,随子平一起便是。”
少年又谢过了老夫人,在陈子平的介绍与三位小姐见礼,全程都盯着自己脚尖,倒是没敢抬头看过三位小姐一眼。
老夫人对此十分满意“子平这孩子倒是会看人,看这黄家少爷说话、举止也是十分有礼,不像是个油滑的。”
婆子们哪里不知道老夫人最疼爱大少爷,自然是没口子的称赞不停。不一会儿,陈子平又单独过来对老夫人说道“离开坛讲经的吉时还未到,听说外面摆了集市,想带妹妹们一起去看看,老夫人觉得如何。”
“这……”要是别人说的,老夫人自然是断然拒绝,外面人多嘈杂,三个姑娘家倒不是说完全不能抛头露面。只是……
看出老夫人的顾虑,陈子平拍胸脯道“多带几个丫鬟婆子,有我和子康还有昊宁,必然保证妹妹们无事。”
老夫人看出绮露和绮思雀跃的样子,摇头笑笑“这帮孩子,听到好玩的就坐不住了,李妈妈你多带几个人看着小姐们。”
又吩咐了他们早点回来,这才放行。才一出凉棚,绮思就跳起来拉着陈子平的手道“还是大哥哥好,大哥哥说话果然算数。”
绮露也笑着对陈皎儿道“皎儿姐姐,今天多亏了绮思呢,是她昨日里去求了大哥哥,不然出来一趟就是上了马车下马车,哪里也去不成呢。”
原来是这样,正觉得十分惊讶的陈皎儿这才恍然大悟。黄昊宁因着刚才来来回回,已将这趟路走熟,指着不远处道“就是那里,都是附近农户将自己的特产拿来卖的,我刚才来时也看了一眼,貌似有不少有趣的东西。”
这下子不光小姐们,就是跟着的丫鬟婆子也心动起来,就没有哪个女子不爱逛街的。更别提这些平时难得出门一趟的,更是心痒难耐。闻听此言都骚动起来,拥着三位小姐直奔集市。
黄昊宁与陈子平对视一眼,黄昊宁道“子平兄真有做兄长的风范,我小时候也曾央了大哥,求他带我出去玩。可他倒好,没走几步遇到同窗都快玩疯了,根本不记得还记着我,要不是家仆带的多差点没把我弄丢了。”
“最后在哪里找到的。”陈子康在一旁听了也觉得好笑。
“我看到别人卖糖人的,央大哥买给我,可他跟着同窗走了,我舍不得就一个人留在那儿看。一直到家仆找到我,我还舌忝着手指头眼巴巴的看着人家捏糖人呢。”
几人想到当地的场景,都不顾形像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