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准备礼物回娘家

第二十一章,准备礼物回娘家

三天后,坑已经挖好了。

将姐姐们背回来的烂草、烂叶子和着挖出来的泥土与这几天攒下的鸡猪粪便一起拌了拌扔进了坑里,洒上水盖上草席子,这蚯蚓池子就算做好了。

茺地租了官牛也都开好了,用挖回来的河泥翻过,地还是太瘦,但多少还是有产出的。这几天将浸好的种子,种了下去,李氏直担心种晚了。我也没解释,等出苗了,再多施几次肥,今年就只能这样了。

水田那边撒了石灰消毒后,也灌了水养着。我将水稻种子育上,过几天出苗后,水也养好了,就插秧养鱼。这几天晚上都会下一场小雨,虽然雨量很小,却帮了大忙。

现在每天早上,哥哥们要做的事就是挖蚯蚓,我向大家解释了,这蚯蚓是用来喂鸡、喂猪的。大家也没怀疑。姐姐们现在早饭前也不用出去了,帮着照料茺地,割猪草。

这一晃,将近一个月了,秧也插了,鱼苗也从河里捞上来放养好了,蚯蚓也适应了这个环境,离李氏回娘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我这段日子也过的很有规律,每天去山上的那个水潭里找芜萍喂鱼,顺便采草药炮制,下午抄书,晚上用小窑烧竹炭,把从之前的竹屋拆下来的竹子全烧成了竹炭(这烧炭的理论,是之前在书上看到的。从没试过,浪费了好多才总算成功了。这要是再不成功,这一个屋子的竹子还不够我试手的。)。

每天都要忙到子时,才会休息。爹娘劝了我很多次,我都说只这一个月这样,下个月就不这样忙了。

三天后,郑二郎和李氏就要起程了,晚上大家都聚到堂屋聊天。

“娘,姥爷身体不好,是生病了吗?”我关心的问了一句。

“是啊,你姥爷一到换季的时候,就喘的利害,有时咳的凶了,连觉都睡不着。”听娘这么说,姥爷得的可能是哮喘。

这个病可大可小,只是姥爷上了年纪,这个时代这个病还没有良药,是要遭罪的。

“娘,我对这个病有些了解,等明个去趟县里的‘回春堂’配些药,你给姥爷带上,每次换季前半个月,开始服药,一天三次,连吃一个月,这换季时就不难受了。”我可是看过《本草纲目》的,这点病可难不倒我。

“真的,你姥爷的病真的能治好。”李氏激动的拉着女儿的胳膊。

这手劲可不小,痛的我直皱眉,“娘,你先别激动,这个病不能去根,只能养着。”我可没把握治好,只是能减缓病证。

李氏也知道自己把小女儿捏疼了,带着歉意的说,“欣儿,娘把你捏痛了吧,给娘看看。”

“娘,没事,你看。”我动了动胳膊。

“还有件事,娘你劝劝姥爷、舅舅们,一定要送表哥们去读书。”我及时将这件事和娘商量。

“哪是不想送啊,你几个舅舅家都是男娃子,这哪有钱都送去。”李氏也知道娘家活的不容易。

“娘,这束修银我已经准备好了,走时你带上,以后每年的束修银都由我们出。”将想法和娘说了。

“这不行,这钱都是你赚来养家的,你姥爷他们也不会同意的。”李氏听时也动了心,但一想到陈氏来要过束修我们都没给,这她娘家一下子送四个孩子读书,怕郑二郎有啥想法。

郑二郎也知道李氏的顾及,“和儿娘,咱爹娘、舅哥嫂子们都对咱一直很照顾,欣儿有心你就答应吧。”

听郑二郎这么说,李氏更加感动了。这个男人是真的把她娘家人当亲人看的。

看着娘又要流泪,大姐插了一句,“娘,这次你回去,别急着往回赶,多住些日子。家里有我呢,有事我会找人帮忙。”

大哥也附合,“是啊,娘,现在春耕也过了,田里的事也不多,要是姥爷身体还可以,就把姥爷老娘接来住段日子吧。”

看着眼前懂事的儿女,爱她的丈夫,李氏再也忍不住了,用手捂着脸,哭的更大声了。

这没劝好,还劝哭了,家里人赶忙哄着。

第二天一早,送哥哥们进学堂后,就进了县城。

到“回春堂”时,知道冯掌柜的这几天因家里有事没在。

我也没有药材卖,就找了阿七拿药。拿药时,我突然想到,要是姥爷的病很重,这些个药可就帮不上什么忙了,还是准备些重药(重药多为虎狼之药,都是以毒攻毒的,不到万不得已可不能用。)这应急的药回去后是要制成粉状的,也都是些好药,价格也就不便宜,幸好爹要看着骡车没进来,不然看到我拿了二十两的药,又要担心了。

出了“回春堂”去了趟首饰铺,买了一支玉镯,质地普通,但是我喜欢的祖母绿,价格也不贵,花了五两,这是要送给姥娘的,请伙计找了个盒子包好。

这东西就算是买齐了,跟着爹一起回家,花了二个时辰才把应急的药制成药粉,用一个陶瓶装好,在瓶身上系了根红线,这样好认些。

第二天天没亮家里人就起来了,大姐、二姐准备着爹娘路上的吃食和一家人的早饭,郑二郎、李氏忙着将要带的东西装车,这一装车,李氏吓了一跳,她以为只有几件衣服和一些草药,没想到装了近一车的东西。

“欣儿,你这是都拿了些啥,咋这么多?”

“娘,这有一袋是白米、一袋是白面、一袋杂粮、三十斤猪肉、这是一个月的药、这包是姐姐们给表哥们缝的书包,里面有哥哥们送的书(书虽然是我写的,但不能说是我送的。)。还有这个是我送给姥娘的,不过娘可不能打开看,到时直接交给姥娘。我把一个布包塞进娘的怀里(那里有装玉镯的盒子和一个五十两的钱袋子)。”

这孩子们准备了这么多东西,李氏怎么可能不感动。

早早吃了饭,就送爹娘出门了。这还是我来到这一世第一次和爹娘分开,心里一酸,眼泪就出来了。

哥哥、姐姐看到小妹哭了,都围过来劝,“小妹别伤心,爹娘很快就回来了。”

大哥更是把我搂进怀中,“小妹不怕,哥会保护你的。”

在大哥的怀里又哭了一会儿,才好些。二哥看我不哭了,还打趣着,“小妹成小花猫了。”

“哈哈哈。”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我这心情也缓了过来。

这边日子过的异常平静。李氏娘家那边,现在正是愁云惨雾。

李氏的娘姓孙,已经年过五十了,正坐在炕上拉着李氏的爹李大牛形容枯槁的手,抹着泪儿念着,“老头子,你醒醒啊,看我这老婆子一眼。咱这日子可不能没有你啊!”

李氏大哥李河、大嫂刘氏;二哥李江,二嫂孙氏;三哥李海、三嫂钱氏;还有孙子李木、李林、李森、李天都聚在李老爷子身边。

每个人的都沉着一张脸,孩子们虽哭的成了泪人,但却没敢发出声音。

这李老爷子,今年病的特别重,开春换季那阵就差点病过去了,家里把能卖的都卖了,吃了不少药,才稳住病情,这一阵小李村天气不好,总下雨,这老爷子又犯病了,可家里已经没钱抓药了,这年头也没处借钱去,哪家过的都不容易。

药铺子也不给赊账,所以这两日这病就加重了,今天更是晕迷了。小李村的村医也看过了,说让准备着,可能熬不过去了。这一家人才都聚在里间,不知如何是好。

“娘,要不要叫小妹回来?”李河这是想让小妹看爹最后一眼。

“别去了,这一来一回的,得要个几天,你爹他,嗨。”孙氏也想让小女儿回来,但这实在是太远。

“娘,爹他一定想看到小妹的。”“是啊娘,爹最痛小妹了,他一定想见小妹一眼的。”李江、李海也帮着说项。

“是啊,你爹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素琴了,也不知她过的好不好,这都有两年多没回来了。”孙氏神思恍惚的喃喃自语。

三个儿子一看老娘的态度,也知小妹是不能回来的。这心里更发堵,虽说这嫁出去的女儿,拔出去的水,可在家时,这当哥嫂的还是把李氏放在手心里疼着,现在连想见个面都这么难。

看天黑了,这一家人几乎一天都没吃东西了,孙氏就让大媳妇去做点,大家好吃些,这还不知要折腾多久呢。

李氏从进了小李村,也不在车里坐着了,直接坐到了郑二郎的身边,脸上的笑就没停过,看到娘家院子的时候,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的大叫,“爹娘,我回来了。”

“老头子,你说我是不是太想素琴了,我咋听见她的声音了?”孙氏以为是自己太想女儿出现幻觉了。

李氏的大嫂正好做完饭出来,却把这个声音听的清楚。

忙开了院门去看,“是小姑,是小姑回来了。爹娘,快来看,真是小姑子回来了。”

李氏也看到大嫂,忙从车上跳下,跑了几步进了院子,“大嫂。”只来得急叫了一声,话就哽在嗓子里,说不出来了。

孙氏听着大儿媳的声音,才相信真的是小女儿回来了,鞋都没穿就跑了出来。

“素琴啊!你可回来了。”边说边抱着小女儿哭,“快进屋,看看你爹,你爹他要不行了。”

李氏被她娘拉着,脑子被那句你爹快不行了,吓得傻了,直到进屋,看见炕上瘦的只剩皮包骨的爹时,直接晕了过去。

“素琴,你这是咋了,江儿快扶一把。”孙氏扶着晕过去的小女儿,叫儿子帮忙。

郑二郎也听到孙氏说李老爷子不行了,也没来得及和众人打招呼,直接进了里间,正好看见李氏晕了过去,忙上前抱起了李氏,将她放到炕上。

“素琴,你醒醒。咱爹还有救,你快醒醒。”郑二郎拍着李氏的脸,掐着李氏的人中劝着。

“你说啥,你再说一遍。”一屋子的人都乱了套了。只有李海听出来妹夫话中的意思,“他爹还有救。”

李氏似乎也听到郑二郎的话,醒了过来。李海见妹夫没回答他,急的拉起妹夫的衣领直接将他拉站了起来,“你说咱爹还有救,你是不是说咱爹还有救。”

这时大家才听明白郑二郎的话,“是,我是说咱爹还有救。”

李河将二人拉开,“老三,你先放开妹夫,让他把话说完。”

郑二郎也知这是李家人太着急了,也没往心里去。只把出门前小女儿给的东西拿了出来,按照小女儿交代的说,“娘,这是一个偏方,对爹的病很有效,但这药效及重,一但用不好,人可能马上就得过去,所以能不能用,要看娘的意思,还要舅兄们同意才行。”

郑欣儿给郑二郎药时,也没想过会用的上,只是以防万一,所以这药并没有让李氏知道,免得让她心里着急。并交待不能和李氏娘家人说,这药是她弄出来的。

李氏疑惑的看了郑二郎一眼,她怎么不记得家里有什么偏方。

郑二郎看李氏看他,就知道是不能瞒着李氏的,就在她耳边提了女儿的名字,“欣儿”。

李氏一下反应过来,这是欣儿给的药,只是不能让她娘家人知道。这下她爹有救了,欣儿是有神仙保佑的。

“娘,你试试吧,爹现在已经这样了,就试试吧,这万一要行,咱爹就捡回条命不是?”李氏有了信心,马上劝她娘。

“对啊,娘,就算不灵,可也坏不到哪去了。”这人都要死了,还能坏到哪儿去,钱氏是个直性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大家也都明白这个理儿,也没人在这个时间计较这些。

“好,试试。姑爷,你说这个要咋用。”孙氏最后同意了。

郑二郎看了一眼三位舅兄,见他们都点头同意,就把如何用药讲了一下,“这个瓶子里的药粉,直接和着水吃下去就成,然后只能等,三个时辰后,就会有效果,但这也只是暂时性的,骡车上还有需要煎着吃的药,每包药煎一次,每天要喝三回。这十天后才能看出药效。”

孙氏听后,就安排大家忙了起来,这夜李家再无人入眠。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