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缘何不使永团圆

“明月,明月”阿娇躺在船上,头枕在手上,看着繁星满天的夜空中一轮明月如银盘似的挂在当空,银色的光辉在湖水的掩映下染上了蓝色的光晕,神秘而迷人。

“师傅说要无欲无求,还说无欲则刚!月亮啊,月亮,你告诉我他说得对不对?”阿娇抿着嘴,笑着问月。

“啊,对了,这个湖就叫月湖,看来师傅真是喜欢月亮。”

“月亮,你告诉我,师傅为什么喜欢你?”阿娇自问又自答,“是因为你的光辉洒向人间,能照到每个人身上吧。不过你这样长长久久、日复一日地不累吗?”

“啊,反正你什么也不做啦,就每天升起、落下的,应该不会累得喔!”

李天一散步到湖边,听到了阿娇的自言自语,“只是每天升起、落下,就已看尽了世间的离合悲欢,怎么会不累?这不是身累,是心累!”

“师傅!”阿娇坐起来,“你什么时候来的?”阿娇的这位师傅简直跟个游魂似的,在哪都能遇到他。

“刚过来就听到你在这问月亮累不累了。”李天一笑着说,“明月,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而道远嘛!你有什么疑惑都随时来问我。”

“好啊!”阿娇眼珠子一转,“那师傅你说,月上是不是真有嫦娥和月兔?”

“哈哈哈,明月你说有还是有?”

“哈,师傅真狡猾!那,我说有!”

“那就有!”

阿娇眼睛一黠,“那我说没有呢?”

“那就没有!”

“不是吧,这样也可以?”

“世上的事,本来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自然造化万物,渺渺天宇,是否真有,我们无从得知。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我们能探究多少宇宙奥秘呢!”

“嗯!”阿娇应着,又躺下来,看那月儿当空,普照大地,即使天各一方的人们也能共赏同一轮明月。

阿娇在月湖问月,远在长安的刘彻此时也在月下小酌。

“弟弟,你怎么了?”刘彻的二姐刘悦今年十五岁,已经及笄,景帝将她指婚给南宫侯张坐,南宫就在长安东北边,离长安也不算远。张坐已经到了长安,只待明日两人大婚之后就一同返回南宫,如今世人都称其为南宫公主。汉朝的公主大都喜欢以夫家的封号冠在自己的名字上,就想刘彻的大姐阳信公主刘晗,嫁给平阳侯之后便称平阳公主。

“二姐,大姐去年嫁给的是平阳侯曹寿,还能住在长安,可是二姐随着陈桥去了隆虑封邑,如今你又要远嫁南宫,那么远,以后我们就不能常在一处了。”刘彻端着酒壶,看着天上一轮明月,不禁有些离别的伤感。“怎么我们一家人却要分得这一个、哪一个!”

南宫公主笑得暖暖的,她搂住刘彻,“弟弟,世上不如意事十之**!我有你这个好弟弟,如此关心我、记挂我,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是呀!”平阳公主看着姐弟情深的两人,在旁说道,“将来弟弟若是想念二姐,下一道旨就可以让南宫回来长安住,就像是馆陶姑姑一样,有什么难?”她拉起弟弟妹妹的手,“母亲说过,只要我们姐弟同心,不论人在哪儿,心都是在一处的。”

刘彻点点头,仰头望月,“月亮啊,月亮。为什么世间有这么多的离别,缘何不使人永团圆?”

************************

时光荏苒,转眼又过去了一年多,阿娇日日有李师傅陪伴,冬天就回堂邑侯府,夏天就在这茅山下,月湖畔小住,日日讲经论道,赏四时之美景,观天地之变化,令阿娇成熟了不少,心境也开阔了不少。

馆陶来信催了好几次要陈候和阿娇回长安去,陈候都置之不理,不过馆陶心中的言辞一次比一次迫切。陈候和阿娇回堂邑上书奏报的时候是以陈候身体不适想回堂邑修养为由,带着阿娇住在堂邑近两年,窦太后一向宠爱阿娇,现在这么长时间不在她身边确实也令她甚是想念,所以对陈候也渐不满。

馆陶知道了之后颇为担忧,如今窦太后只是对陈侯不满,如果她知道了其实是阿娇不喜欢长安,想要去堂邑,而且是因为刘荣的事,恐怕会迁怒于阿娇的。因为这一点,馆陶更是担忧,叫来隆虑侯陈桥,让他亲自去堂邑把陈侯和阿娇接回来。

阿娇得了这消息,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告诉自己的师傅。

“师傅,母亲派了哥哥来,这次是一定要我们回去了。这一年多亏了师傅悉心教导,我自觉成长了很多,实在不愿与师傅分别,不知道师傅愿不愿意随徒儿一同回长安去?”

李天一捋着胡子,摇着羽扇,“明月,聚散终有时,一切莫强求!”

“嗯”阿娇扯着李天一的袖子,“师傅,难道你舍得跟明月分开?”

李天一朗声笑道,“你这一套对付陈候还行,对付我可是没用的!”他看阿娇确实不舍,遂安慰道,“明月,你放心,你我师徒缘分还没尽,总有一天还会再见的。”

陈午也很希望李天一能一直跟随在阿娇身边,“李师傅不愿去长安,难道是打算一直隐居下去?”

“侯爷放心,我见了您二位,便也想做些事了。我听闻淮南王刘安要编撰一部道家典籍,正在广招崇尚道家的士子,我想去毛遂。”

“哦。”陈午看李天一已有打算,知道无法强求。

“你是阿娇的师傅,何须自荐。我给你写封荐书,让淮南王好好招待你,也不枉你跟阿娇师徒一场。”

“那就有劳了!”李天一一揖。

虽然阿娇的依依不舍,但离别还是如期而至,陈候和阿娇一行人往北回长安,李天一则带着两个书童往东去淮南王封地。

“看来,人和人要长长久久团圆在一处真的很难!”阿娇想到。

李天一望着堂邑候迤逦而去的大队人马,他的的书童李道有点疑惑不解,“师傅,您既然有心出仕,跟着堂邑翁主去长安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去淮南王封地那么远?”

李天一摇着羽扇,“翁主年纪还小,留在她身边也不会有什么作为!淮南王居然招贤纳士,估计是心怀异志,居心叵测,到他身边去看看,然后再伺机而动也好!”

李道点点头,“师傅谋划的深远!”要看那堂邑候的车队全都转过一座山,不见了踪影,马车队留下的黄尘都消散在空中,他又好奇地问:“堂邑翁主丽质天成,而且已经跟当今太子定了亲,可弟子见她又有隐逸之愿,无争权之心,似难成大器。师傅你觉得她将来会母仪天下吗?”

李天一笑了笑,望着天,“成者,乃天命所归!败者,亦是天注定!想那么多干什么,咱们也走吧!”

他两人驾一辆马车,每日走走停停,一路上赏尽美景,不疾不徐地向东而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