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伟大的皇帝(1)

为了栽培儿子,隋文帝费尽心机,配备强有力的辅佐顾问人才,盛选朝中学识渊博,德才兼备的名流,作为他们的僚佐——也就是杨秀嘴里所说的,实行监视。

僚佐名义上,虽然为藩王部属,但实际上权力很大,是藩王的师傅,负责教导皇子,随时向隋文帝汇报情况。

益州——现代的四川地区。在大兴城以南,号称天府,粮草充足,四面环山,形势险要,容易产生割据势力,既是大兴城的南大门,又是东出二攻陈的战略要地。

并州——现代的山西省。原来是晋王杨广坐镇,秦王杨俊坐镇江都,则是江南。因为江南局势不稳定,杨广的能力远在杨俊之上,隋文帝便让两人对调。并州处黄河以东,北靠大漠,南近京洛,东临华北大平原,既是抵御北面草原游牧民族的屏藩,又是捍卫首都控制中原的战略重镇。

扬州——在隋朝也称为江都,是管辖江南一带。

因此杨秀再不愿意,还是得乖乖去益州。

————————————————————————

————————————————————————

前方又再传来捷报。

隋军英勇作战,所有的将士表现出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击败了突厥的挑畔,直把突厥军打得节节退让,胜利指日可待。

这消息传来,极振奋人心。

隋文帝工于心计,是弄权术的高手,在都蓝可汗大军节节退让之际,隋文帝又再使用离间计,派人潜入突厥各个部落作思想工作,策反了阿波可汗,让他联合达头可汗和处罗侯可汗共同对抗都蓝可汗。

因为窝里斗,突厥军越打越弱,越弱越打,恶性循环,把自己打得分崩离析,各个部落为了逃避战争,纷纷向东越过长城,向隋国投降。

阿波可汗和达头可汗先后投降了隋国。

这个时候都蓝可汗军中传谣言,说千金公主怀有野心,企图想取代都蓝可汗做女可汗,要伺机颠覆突厥政权的思想。

与突厥开战之前,隋文帝就下诏废除了千金公主的“大义公主”的公主封号。都蓝可汗的大军发起进攻,隋文帝已猜得出,这肯定是与千金公主的主张有关。隋文帝原本就对千金公主心存戒备,此刻更有除去她之心。

都蓝可汗听了那些谣言,对千金公主产生提防之心,加上连连吃败仗,又不断有人挑唆和鼓噪,都蓝可汗不禁大怒。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千金公主被人暗杀了,死在她的帐蓬里。

此时的千金公主,33岁,她的鲜血染红了大漠的黄沙,给她艰辛的报仇复国梦,划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

千金公主死后,都蓝可汗不得不向大隋国投降,部队撤回本土。

都蓝可汗给隋文帝写了投降信:“从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伊利居卢设莫何都蓝可汗致书大隋皇帝:皇帝,夫妇,乃是翁比。此为女夫,乃是儿例。两境虽殊,情义如一。自今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亲好不绝。上天为证,终不违负!此国羊马,皆皇帝之畜。彼之缯彩,皆此国之物。”

这话翻译过来是:从天生上生的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伊利居卢设莫何都蓝可汗致书大隋皇帝:我们两国边境虽远,但我们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愿从今以后,两国的子子孙孙,一直到万世,做友谊邻邦。有老天爷为证,永不违反誓言!我突厥部落的羊马,都是皇帝的。隋国的布帛,也是我突厥的财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