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栽培兒子,隋文帝費盡心機,配備強有力的輔佐顧問人才,盛選朝中學識淵博,德才兼備的名流,作為他們的僚佐——也就是楊秀嘴里所說的,實行監視。
僚佐名義上,雖然為藩王部屬,但實際上權力很大,是藩王的師傅,負責教導皇子,隨時向隋文帝匯報情況。
益州——現代的四川地區。在大興城以南,號稱天府,糧草充足,四面環山,形勢險要,容易產生割據勢力,既是大興城的南大門,又是東出二攻陳的戰略要地。
並州——現代的山西省。原來是晉王楊廣坐鎮,秦王楊俊坐鎮江都,則是江南。因為江南局勢不穩定,楊廣的能力遠在楊俊之上,隋文帝便讓兩人對調。並州處黃河以東,北靠大漠,南近京洛,東臨華北大平原,既是抵御北面草原游牧民族的屏藩,又是捍衛首都控制中原的戰略重鎮。
揚州——在隋朝也稱為江都,是管轄江南一帶。
因此楊秀再不願意,還是得乖乖去益州。
————————————————————————
————————————————————————
前方又再傳來捷報。
隋軍英勇作戰,所有的將士表現出無畏無懼的英雄氣概,擊敗了突厥的挑畔,直把突厥軍打得節節退讓,勝利指日可待。
這消息傳來,極振奮人心。
隋文帝工于心計,是弄權術的高手,在都藍可汗大軍節節退讓之際,隋文帝又再使用離間計,派人潛入突厥各個部落作思想工作,策反了阿波可汗,讓他聯合達頭可汗和處羅侯可汗共同對抗都藍可汗。
因為窩里斗,突厥軍越打越弱,越弱越打,惡性循環,把自己打得分崩離析,各個部落為了逃避戰爭,紛紛向東越過長城,向隋國投降。
阿波可汗和達頭可汗先後投降了隋國。
這個時候都藍可汗軍中傳謠言,說千金公主懷有野心,企圖想取代都藍可汗做女可汗,要伺機顛覆突厥政權的思想。
與突厥開戰之前,隋文帝就下詔廢除了千金公主的「大義公主」的公主封號。都藍可汗的大軍發起進攻,隋文帝已猜得出,這肯定是與千金公主的主張有關。隋文帝原本就對千金公主心存戒備,此刻更有除去她之心。
都藍可汗听了那些謠言,對千金公主產生提防之心,加上連連吃敗仗,又不斷有人挑唆和鼓噪,都藍可汗不禁大怒。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千金公主被人暗殺了,死在她的帳蓬里。
此時的千金公主,33歲,她的鮮血染紅了大漠的黃沙,給她艱辛的報仇復國夢,劃上了一個悲壯的句號。
千金公主死後,都藍可汗不得不向大隋國投降,部隊撤回本土。
都藍可汗給隋文帝寫了投降信︰「從天生大突厥天下賢聖天子伊利居盧設莫何都藍可汗致書大隋皇帝︰皇帝,夫婦,乃是翁比。此為女夫,乃是兒例。兩境雖殊,情義如一。自今子子孫孫,乃至萬世,親好不絕。上天為證,終不違負!此國羊馬,皆皇帝之畜。彼之繒彩,皆此國之物。」
這話翻譯過來是︰從天生上生的大突厥天下賢聖天子伊利居盧設莫何都藍可汗致書大隋皇帝︰我們兩國邊境雖遠,但我們的感情還是很深的。我願從今以後,兩國的子子孫孫,一直到萬世,做友誼鄰邦。有老天爺為證,永不違反誓言!我突厥部落的羊馬,都是皇帝的。隋國的布帛,也是我突厥的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