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随笔式章回体半自传浪漫主义长篇小说

《随沄往事录》

副题:《有故事的人》

宁涌浪(宁波)著

献给我最好的朋友和知己

第一卷八十年代

第六十七章登tai

为了庆祝国庆四十周年,国庆前夕,金山小学在冲龄殿(冰城少年儿童文艺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届文艺演出,顺便看电影。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恐怕也是唯一一次在剧场以小演员的身份参加联欢会。

因为刘老师觉得我和刘震天(和我个头相仿)的童声蛮好听,遂让我俩组成一个小合唱组合,代表四班参加文艺汇演。我和刘震天在彩排时配合得天衣无缝、珠联璧合。当时准备了两首歌曲,具体歌名是什么,于今早已不记得了。在后台,一位面容姣好的大姐姐给我俩化了妆、敷了粉,我想样子一定是蛮可笑的。

上台后,我发现台下是乌压压一大片观众,登时两腿打起了哆嗦。“怎么办?千万不能在全校师生面前丢人!”彼时我还不知这就叫怯场。回溯古代荆轲刺秦王时,秦舞(武)阳就是犯了如上的毛病,使得嬴政提防起来,进而导致行刺的功败垂成。情急智生,我对自己嘀咕:“就当他们都是南瓜头!”有细心的读者一定会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是的。其出处是鬼国一部关于智能小轿车的动画片《嘿,奔奔!》(《笨笨历险记》):一个金嗓子但怯场的小姑娘通过笨笨的点拨而变得敢于在众目睽睽下演唱歌曲的小故事。真是急中生智,于是我眼前的观众霎时也都变成了一个个南瓜头。只见我和刘震天的表演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依稀记得那首歌的最后一句似乎是“啊?哈哈哈哈哈哈哈!”不禁让台下的观众放声大笑,恐怕读者大人们也会莞尔一笑吧!

唱完第一支歌后,刘震天愣了一下神,然而我这时反而不慌不忙地走到立架式麦克风前,报幕道:“下面请听第二支歌——《xxx》。”如此一来,刘震天也回过神来,我俩总算有惊无险地把两首儿童歌曲一字不错、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唱了下来。然后便是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这时候我才深切体会到歌手们为什么总爱唱《掌声响起(来)》这首歌。

载誉归来,前尘难追;雪泥鸿爪,一声叹息。

按:据说费玉清唱歌时,常常有仰脖之习惯,或即和其不瞅观众以便放松有关。开个玩笑,小哥勿怪。

再按:宋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在今人看来属于文学范畴,然其在宋代实为音乐范畴;只因多数词之曲谱失传,今人只好朗诵矣。今仍可在ktv传唱的词牌,略为列举:《暗香》《竹枝》《满江红》《乌夜啼》《长相思》《蝶恋花》《一剪梅》《生查子》《虞美人》《望江南》《忆秦娥》《念奴娇》《如梦令》《西江月》《扬州慢》《青玉案》《江城子》《临江仙》《玉楼春》《鹊桥仙》《水调歌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