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2.教孩子读经典的方法

读经典,是阅读,而不是背诵,当孩子读得多了,自然就能背诵了,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所以,在开始教孩子阅读的时候,一定不要要求孩子在多长时间内背诵。

读经典,一定要放慢语速,吐字清晰,就像故事1中的那个男孩一样,读《弟子规》不疾不徐。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才能读出经典的“味道”。当然,这样做也会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他遇到事情也会沉着冷静,谨慎思考。读经典,千万不要追求速度和阅读量,那样就带有功利心,就体会不到经典所传达的意思。

另外,读经典一定坐姿要端正,态度认真,要做到眼睛看到、嘴巴读到、心体会到,这三点缺一不可。当孩子学会用这样的方式读诵经典,他也就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去做事,那么,他学习、做事都一定会是非常成功的。

3.认识到经典的巨大力量

古人言:“幼无学,老何为?”孩子幼时的学习非常重要,是扎根教育,也就是盖“人生大楼”的地基。地基打不好,大楼也盖不好。一个读经典的孩子知道爸爸被选上“孝悌楷模”时,随口就说了一句话:“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在开始读这句话的时候,孩子也许并不理解它的意思,但当他熟读并背诵之后,再看到爸爸被选为“孝悌楷模”,就突然明白爸爸是个非常孝顺的人,而且还受到了表彰,所以他就能有所体会,就说出了“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的话。其实,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经典就是孩子扎根教育的根本。

4.与孩子一起读经典

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读诵经典,一方面是给孩子做榜样,增强孩子阅读经典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利用这个机会深入经典。因为今天的父母也很少有读过传统经典的,与孩子一起阅读,是一个很好的再学习的机会。与孩子一起读经典时,父母一定要做到声音洪亮,有精神,不要出现断句错误,注意语速、语调,时时记得给孩子做好的示范。

第八章文化敏感期(6岁以上)

孩子在3岁时,就已经对文化学习萌生了兴趣;但到了6—9岁这个期间,对探究事物就有了强烈的需求。这个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在孩子进入文化敏感期时,每个孩子的关注点都是不同的,时间也不一样长短。父母可以在这个时期给孩子提供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再慢慢延展,培养孩子关怀世界的胸怀。在这个期间,父母不用强迫孩子学什么,只需对孩子感兴趣的点进行相关的引导就可以了。

1.探究:有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喜欢问“为什么”(6岁以上)

——不要烦躁,耐心回答孩子的“为什么”,与孩子一起探索“为什么”

6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对周围的世界进行简单的思考,对于很多不懂的问题,就会追着父母问“为什么”。然而,孩子心里也没有一个预期的答案,对于父母给出的答案,他似乎没有满意的时候,还会再问“为什么”,于是,就会出现一个“为什么”紧接着下一个“为什么”,没完没了地问下去。此时,父母不要急躁,不要生气,因为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世界、了解自然,父母可以耐心而简短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和孩子一起探寻答案。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星期六,6岁的浩楠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玩。到了黑熊馆,浩楠给黑熊投喂了一些食物后就问道:“爸爸,为什么黑熊总是仰着头?”

“因为他们希望我们把食物给他们啊!”爸爸回答。

“为什么他们一直吃个没完,他们饿了吗?”浩楠不解地问。

爸爸想了想说:“应该不是饿了,而是馋了,就像浩楠看到好吃的食物也会馋啊,也希望吃一些,对不对?”

“可是,妈妈不会让我吃个没完,它们的妈妈为什么不管啊?”浩楠对于黑熊吃个没完还是很好奇。

“这个……爸爸就不知道了,但是,咱们还是不要给它们喂太多的食物,它们吃多了会胃疼,对身体不好!”

“哦!”浩楠好像明白了,暂时停止了发问。

故事2:

一位妈妈带6岁的女儿在楼下玩,看到路边的老爷爷把眼睛摘下来揉眼睛,女儿问:“妈妈,那个爷爷为什么摘下眼镜啊?”

妈妈回答说:“可能是眼镜戴久了爷爷眼睛累了吧!”于是,女儿跑到老爷爷面前问:“爷爷为什么摘下眼镜啊?”老爷爷说:“太热了,爷爷的眼睛出汗了。”女儿好像不太明白,还用很疑惑的眼光看着那位老爷爷……

下午,女儿刚睡醒觉,看到妈妈在自己的小腿上挠了一下,她就开始好奇了:“妈妈为什么挠痒痒啊?”妈妈随口说:“被蚊子咬了一口呗!”女儿又问了:“蚊子问什么咬妈妈啊?”妈妈就故意地说:“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呀?”女儿听后就说:“妈妈,别这样说话。”

敏感期分析

孩子随着年龄的长大,会逐渐表现出对世界的好奇,对于他想了解的问题就会不断地寻找答案。而当孩子有能力通过阅读找到答案之前,他都会认为答案就在父母那里,因为从小都是父母告诉他关于周围的一切。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大部分还是通过和父母“问与答”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于是,孩子会不自觉地把父母当作“百科全书”问个究竟。

然而,孩子虽然向父母请教着,但一边还是在怀疑着,或者从中还有更深的疑问。即使父母是从教科书中拿来的标准答案,孩子还是会再次追问下去,因为孩子正在用提问的方式探索这个世界。因此,当孩子不断地提出“为什么”时,父母更需要用耐心和智慧引导孩子。

引导小妙招

`11`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