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轩轩快5岁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每天早上和晚上他都要阅读一遍《弟子规》。♀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如果早上不读一遍,他就不吃饭;晚上不读一遍,他就不睡觉。因为他读得抑扬顿挫,语速不疾不徐,读完一遍大约需要15分钟,他读得特别认真,特别用心。妈妈看了也非常高兴。

之所以轩轩爱读《弟子规》,是因为有一次妈妈带他参加了一堂《弟子规》读书会,在那里,轩轩感受到了阅读经典的那种氛围,他当时读得也非常不错。从那以后,他就开始阅读了。而且,自从他开始阅读《弟子规》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比如,妈妈再招呼他吃饭时,他会立即高声应答,在以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就跟没听见一样;当妈妈让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也会立即去做,绝不拖延……

故事2:

5岁的儿子最近特别爱背广告,妈妈非常高兴,还觉得自己儿子非常聪明,竟然能记住广告词,而且她还夸儿子厉害呢。♀

因为家里基本上没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就有有数的几本适合大人读的书,但是在家里,爸爸妈妈从来都不读书,吃晚饭就爱看电视,广告也照看不误。结果,孩子就没有阅读的习惯,反而有背广告的兴趣。

有一次,妈妈带儿子去朋友的新家祝贺。当时,朋友家里有很多人前来祝贺。刚落座,妈妈就说:“祝贺你搬新家啊!”没想到,坐在身边的儿子接话了:“搬新家了,偏偏赶上量多……就算量多也不怕,因为我有全新……”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感到非常尴尬……

敏感期分析

孩子在5岁左右,他的阅读兴趣是最浓的时候,因为他已经进入了阅读敏感期。♀这时候,阅读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就像故事1中的那个小男孩,每天读两遍《弟子规》已经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但是,如果孩子没有适合的阅读材料,孩子也会创造出“阅读材料”,就像故事2中的那个孩子,会用背广告来填充他的阅读敏感期。因为他对“阅读材料”没有很好的认知,不会选择,所以,对广告是来者不拒,一概背之,结果就出现了故事中描述的那种尴尬场面。

但是,真正对孩子有意义的阅读却是古代启蒙经典。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孩子的天性没有受到污染前,善言易入,即使到他长大也不容易改变。也就是说,孩子的善心、孝心、信心等优秀品质都是在幼小的时候培养的。作为父母,一定要教孩子读诵经典,培养他的智慧。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教他读经典,等他长大后,恶习已经养成了,就很难修正了。当然,经典并不是指宗教经典,而是指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经过千百年验证而不错的、历久弥新的,可以规范人立身行事的典籍。

父母一定要利用好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让孩子从对经典的阅读中获得最大的人生受益。

引导小妙招

1.重新认识经典

父母一定要更正一个观念,古代传统经典并不是腐朽的,封建的,而是蕴含着亘古不变的哲理的精华读物。只要能深入了解这些经典,并按照经典要求的去做,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将获得无穷的受益。

2.让孩子读经典

父母要知道,孩子总是会阅读的,即使他没有机会阅读,他也会创造机会来做这件事。因为,处于阅读敏感期的孩子对阅读就是感兴趣的,没有人能够改变这一点。但是,孩子却对自己的阅读没有选择,因为他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差。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这些材料一定要有助于孩子一生的发展,要为孩子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根基。其实,能达到这个效果的,莫过于古代传统启蒙经典,这些经典就是前面提到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经典就是《弟子规》。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具体阐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弟子规》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极易记诵,它的核心思想重在教导孩子的言行,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实用,在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今天,《弟子规》仍是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优秀启蒙读物,能帮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当今,《弟子规》也被广泛地推广于学校、企业等各个领域,被称为“做人的宪法”。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有效塑造孩子孝悌、谨严、仁爱、勤劳、诚信等方面的道德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将滋养孩子的心灵,成为他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

当然,读其他的传统文化经典,如《中庸》、《论语》、《大学》等,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

`11`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