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有一次,妈妈和小雪出去时,并没有带盛小石子的容器。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可是小雪却捡了一大堆小石子,两只小手都抓满了,没有地方放。而且,因为她抓的太多,小石子有的就从她的手缝中掉到了地上,她就会一次一次地再把它们捡起来。这时,妈妈提议说:“雪儿,你可以把小石子放到衣服的口袋里啊!”

听到妈妈的话,小雪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喜悦的表情,连忙把小石子都放进了口袋里。接着,她的两只小手都空了,于是,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捡小石子的“工作”……

敏感期分析

生活中,当父母发现孩子对小石子很感兴趣时,就可以初步判断他已经进入对细小事物关注的敏感期。孩子捡小石子这个行为看起来很简单,但这背后却包含着很多成人所不了解的一些奥秘。♀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孩子的这种行为看似比较简单,但他们却是在探索周围的环境,从而实现对世界的认知。而且,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脑正在迅速发育和成长。所以,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孩子捡小石子等类似的行为,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引导小妙招

1.要注意去观察孩子

虽然说,孩子进入对细小事物关注的敏感期一般是在1岁半到4岁之间。但是,不同的个体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在**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对细小的事物敏感了,而有的孩子则可能到三四岁的时候才表现出对细小事物的敏感。

但是,不管孩子是什么时间进入这个敏感期,一旦父母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倾向,比如,突然他对捡小石子这样的细小的东西感兴趣了,这时就应该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支持,以便协助他更好地发展。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去观察孩子,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敏感期。

2.耐心地陪伴孩子

当孩子饶有兴致地在捡宝贝一般的小石子时,父母只需要耐心地陪伴孩子就可以了。当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帮助时,父母就可以坐在一边静静静地等待;孩子需要父母协作时,比如需要父母给他拿容器或袋子时,父母就帮他拿一下。当孩子玩得非常满足后要走时,父母就跟他一起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祥和。其实,孩子就是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之中获得了心灵的享受,也用这样的方式对周围的世界产生认知。

3.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

当孩子对细小的事物感兴趣时,表明孩子的观察力正在形成。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多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去玩,去观察,去提升自己的各种认知水平,去让自己的只能获得成长,让自己的情感获得发展。父母这样做,就是在帮助孩子发展他的敏感期,这也是每个做父母的责任。当然,父母的这些行为、他自己的这些体验将会牢牢地留在孩子的记忆深处,甚至会伴随他一生。

8.蜗牛:雨后树林中、屋檐下的蜗牛也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1.5—4岁)

——允许孩子与蜗牛“交朋友”,不打扰孩子的“工作”状态

父母只要用心观察,孩子到从1岁多到4岁左右的这段时期,他会对很多细小的事物感兴趣,比如一片落叶、一个花瓣,甚至是一只蜗牛。很多孩子在这个期间会非常喜欢蜗牛,因为蜗牛一般会在潮湿的环境中,或是在下雨天出现,所以,孩子们就会到潮湿的环境中过去寻找它们,就会在下雨天去寻找它们。在这些孩子的眼中,那只小小的蜗牛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甚至是他们眼中的“小宇宙”。

身边小故事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个上午,现在雨已经停了,不过天还是阴沉沉的。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撒欢似的跑到了外面玩耍起来……

不一会儿,老师也走出办公室,来到户外。这时,老师发现几个孩子蹲在一棵大树下正在聚精会神地“研究”什么。于是,老师就走近这几个孩子,她发现孩子们被一只小蜗牛给吸引住了。

一个小朋友看到老师来了,就说:“老师,小虫子!”老师告诉他说:“这是蜗牛!”老师蜗牛小朋友们们说:“你们你喜欢蜗牛吗?”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喜欢!”

敏感期分析

`11`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