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詹事沈默

洛阳,永宁坊,沈宅。

大唐金紫光禄大夫、太子詹事沈默沈默然正在书房练字,今天沈默心情不错,案几上的诗作几乎一气呵成。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沈默低吟了几遍,心里也是觉得甚是得意,诗由心生,这首诗再润色一下,拿出去和那名满天下的小高大人也是有的一比的。

还是自嘲的笑了笑,自己四十二岁了竟然总想跟那个刚刚弱冠的孩子比较一下,真是有趣啊。

其实在真正的文官们看来这些舞文弄墨不过是修身养性的东西,以文治国平天下才是文官们的终极理想,至于“诗仙”一类的那都是士林学子们的事情,真正的风景其实都在朝中这方寸之间。

说起来这个小高大人这几年可把所有的风头都占了,文才上自然是不必说的,就是自己也是极为佩服的,天才这个词实至名归。

本想着这个孩子也就是娶了淑宁公主一辈子做个富贵闲人,再加上大唐第一才子已经是让世人艳羡了,没想到这个小高大人偏偏不甘心,硬生生的折腾出一个文德改制来。

从沈默心里来说,高天城所说的东西原先也有人零零星星提过,但是毕竟是改制,商鞅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那,文官们谁也不愿意招惹这个事,这个小高大人既然提出来了,大家也就推波助澜了。

效果是出奇的好,毕竟大唐初建,无主之地太多了,但很多有心人包括沈默自己也都在冷呀观看,说得好按级别有不同的上限,再过上几十年,这些勋贵们家大业大、子孙无数,能眼睁睁看着土地都被农户们占着?

只能说这是现在最适合大唐的办法,这个小高大人还是有两下子的,但是毕竟年纪小啊,不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像你这样的人物自然是陛下的宝贝,同僚们奠敌啊。

谁也不会允许身边有一个年轻奠才做同僚的,都是苦读圣贤书辛辛苦苦熬出来的,圣心就那么大的地方,你占了一个位置别人自然没有。

文官们可以允许老臣像中书令肖恩那样的干到死都没有问题,因为那是肖大人用年纪熬出来的资历,但绝对不会允许小高大人这样奠才出现。

但满朝文官基本上都是肖恩的老部下,谁不给老上司一个面子?捧着就是,虽然陛下疼着你,连闺女都不讲祖宗规矩下嫁给你,但是咱们也得有个度。

你是武将的二品爵位就好好在武将圈里混着,有个大唐第一才子的称号文武双全多好,陛下非要给你个弘文馆学士我们也认了,但这就是底线,如果陛下再想进一步那咱们谁的面子也不给。

沈默明白肖恩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陛下当年据说可不是要简单的封个弘文馆学士的,据说也是肖恩拦下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孩子还年轻,您得留给太子用的,所有的恩赐都让您赏了,太子以后怎么拉拢。

真让这个老狐狸猜对了陛下的心思,本来沈默是想推波助澜的,你小高大人不是名声在外吗,让你年纪轻轻就位列极品就是,看你以后还怎么做人?

武将本就都是你高家的嫡系居多,你再和你外公一起占着文官,你就不怕陛下多想?你就不怕太子多想?

肖恩那个老狐狸肯定是教导了不少,这些年小高大人安分了许多,再也没折腾什么事,就连众人恭维说他是文德改制的真正推手也是坚辞不认,只说自己只是胡说八道了几句,真正的成文都是陛下和诸位大人们的功劳。

这倒让沈默很警惕,一个天才再懂得谦忍才是最可怕的敌手。

说起来沈默刚开始对高天城是充满好感的,不过是个才学极高的孩子,这也是大唐的福分,自己是心怀天下的,岂能和一个孩子较劲?

但是文德十一年的一场对话让沈默才如临大敌,到现在想起来自己还记忆犹新,太子摒退左右,跟自己说了一个惊天秘密:皇后娘娘告诉太子高天城是李真人算定奠人下凡。

本来是妖孽一般的表现这就顺理成章了,但接下来却是忧心忡忡,这太子不过是天子之子,这又出来个天人下凡?这可如何是好?

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像这样的情况换成自己早就先杀了不留后患了,你就是不为自己考虑你就不为你的子孙考虑一下?

你硬生生的扶植起这么一个天人来就不怕自己的江山以后改了姓?

对沈默来说,李真人说的话自然是千真万确的,那高天城就是真正奠人了,这些年的种种表现就顺理成章了。

这样绝对不行,太子殿下仁厚,必是一代明君,陛下不管咱么当臣子的当然得管,尤其是太子殿下也是这么大度,还最后笑着跟自己说:父皇留给自己这么个天人本宫真是高兴啊,以后大唐必然兴盛,到时也留一段仁君名臣的佳话。

这些话都深深的了沈默的心,照着自己的规划,肖恩年事已高,也是没有几年的瞧头了,太子登基,自己这中书令是跑不了的,自己隐忍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到时候自己才能大展宏图、名留青史。

这高天城明明就是和自己较劲的,隐忍了这么多年,谦谦君子、太子表率几乎已经成了沈默的代言词,沈默自然不会把急着蹦出来去和高天城较劲。

有时候慢火烹饪才是最佳办法,慢慢的在陛下、在太子心中种下一根刺,让这根刺慢慢的让陛下、太子食不能咽才是最好的办法。

看看自己写的短句“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沈默意味深长的笑了,自己这些心思让陛下、太子知道也是无妨的,谁希望自己的臣子好的抱成团,适当的闹一闹才是君主们喜闻乐见的。

自己站住了大义,毕竟高天城是天人下凡,自己作为臣子的没有理由不警惕,自己已经出招了,就看陛下怎么想了?

“老爷,鸿胪寺正卿庄瑜庄大人前来拜见。”沈府的管事进来禀报。

“哦,忍不住了,庄大人这是害怕了?走,见见去,看看陛下怎么跟庄大人说的?”沈默抬步就要往外走。

管事却是上前一步,小声说道:“老爷,这个,不太合适吧。这个节骨眼上让百骑司的人瞧见,恐怕陛下也会多想的。”

看着跟随自己二十年的管事,沈默笑的很愉快,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不是自己的夫人,也不是把自己引为左膀右臂但子,就是眼前这个看上去五十多岁的管事。

沈默反而坐下了,休闲的喝了一口茶,慢慢说道:“成闲,咱们相交多少年了。”

管事垂了一下头,回答到:“成闲有幸,跟随老爷已经二十年了,当年若不是老爷,成闲早就是孤魂野鬼了。”

沈默接着说道:“这些不用再提了,谁能想到当年天下文首陶子谦的四大弟子之一魏承闲竟然给我沈默当了二十年的管事?”

管事很平静:“当年的魏承闲早已经死了,现在活在世上的只有沈府的管事成闲。”

沈默笑了笑:“你也是只比我大一岁,也就是四十有三,看上去却是五十多了,这些年辛苦你了。”

“成闲的命都是老爷的,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昨日都是过眼烟云,成闲到现在还记着老爷当年说的话,要做一个名垂青史的权臣。”

“不过是些年少轻狂的牢骚罢了,也就是你还记得,若论才干,这些年真是委屈你了,净做些当年你不屑一顾的腌臜事情。”沈默有些动容的说道。

管事却是很平静:“能看着老爷一步一步走来,成闲心中非常欣喜,二十年了,成闲只想这一辈子就这样陪着老爷,看老爷如何施展心中大志,成闲些许薄才,帮不了什么大事,只是尽自己的本分。只是这个节骨眼上见庄大人还是不合适的。”

沈默欣慰的笑了:“这些话也就是你和我说,我知道你是真墟我考虑的,你担心不外就是百骑司罢了,担心他们禀报圣上,倒是圣上就能猜出我可能就是幕后推手。”

又是啜了一口香茗,继续说道:“这些日子我不断的拜会群臣,虽说是太子之命,但你以为圣上就猜不出来,你以为百骑司的密探就真不知道我说了些什么?”

看见成闲疑惑的看着自己,沈默模了模自己的长髯:“这些都是演戏,都是做给陛下,做给太子看的。我就是要让陛下知道我是知道李真人的批语的,我就是要让陛下和太子知道我对高天城是警惕的,越这样才能越证明我沈默是忠于陛下的,更是忠于大唐的。”

“当然了,给陛下和太子种根刺也是不错的,这根刺和人的野心一样,会自己慢慢变大的,到时候就看陛下和太子殿下怎么出招了。”

说完这些,沈默站起身来:“所以今天一定要见,有时候不能光等着这根刺慢慢长大,还是需要人帮忙的。”

成闲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老爷深谋远虑,成闲佩服、”

沈默爽朗的笑声从书房传了出来。作者我爱清泉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