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皇储之论 一

“朕高兴的是自己的家越来越好,朕难受的是这越来越好的家终有一天会衰败的,婉儿不用劝朕,朕自信不会比秦皇汉武差多少,但是这江山传承困扰了多少千古帝王啊?”

李荣越说越激动,喝了一大口香茗才制止住了自己的咳嗽,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些年朕的身体你是知道的,嘴里逞着强,但其实已经吃不消了,朕真的想好好歇一歇了。”

听到李荣说道这,裴婉的身体一下子僵硬了,静静的看着自己的丈夫,认真的说道:“臣妾自然知道大郎的身体,大郎还记得当初成亲的时候怎么跟臣妾说的吗?”

看见李荣没有做作答,裴婉站了起来,目光似乎看到了三十多年前那个令人迷醉的日子,温柔的说道:“洞房花烛夜的时候大郎拉着臣妾的手,告诉臣妾这辈子最大的幸事不是你李家就要一统江北,而是娶了臣妾。”

“臣妾当时年幼,还傻乎乎的问你以后你要是做了皇帝还会这样的喜欢婉儿吗?大郎还记得当初你是怎么回答的吗?”

李荣的眼睛闪过一片异彩:“朕记得,朕当是说如果非要做一个选择,朕宁要婉儿不要江山。”

裴婉凄然一笑:“大郎,你已经五十三了,臣妾还有一年也就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今天既然大郎要臣妾说说心里话,臣妾就说说心里话。大郎到了歇歇的年纪了,少时为江山征战,现在为大唐操劳,大郎可有一天为自己而活?”

嘴里喃喃的念叨了几遍“为自己而活”,苦笑着摇了摇头,李荣说道:“朕何尝不想为自己而活,朕何尝不想颐养天年,但先帝遗命犹在,朕的四忧犹在,朕怎能安心?”

看着裴婉,李荣低下了头,慢慢的说道:“婉儿的意思是让朕退位?”

裴婉的眼神非常坚定:“臣妾的意思是陛下该歇歇了,陛下登基十五载,所作所为足以名留青史,何必再逼自己呢?”

“继续说,朕想听”注意到自己的妻子已经把称呼从大郎改到了陛下,李荣的声音已经冷静了下来。

仿佛没有听出李荣的冷意,裴婉继续说道:“臣妾今天的话可能大逆不道,但陛下要听心里话,臣妾就说心里话。”

“陛下的身子骨已经撑不住了,就是一统江山又能如何?对臣妾而言,一个健健康康的大郎比一统江山的大唐皇帝陛下更为重要,臣妾知道陛下雄才大略,但今天臣妾这些话是对自己的丈夫说的,而不是对大唐的皇帝陛下说的。”

李荣微微的扬起了头,眼睛眯了起来,一字一顿的说:“怎么歇一歇?你的意思是让朕退位吗?让朕做一个太上皇?”

裴婉紧紧地看着李荣,没有一丝退让:“大郎就这么眷恋这个皇位吗?”

李荣没有理会,继续问道:“你是想让承乾现在就接替朕的皇位吗?”

裴婉还是继续自己的问题:“大郎就这么眷恋这个皇位吗?”

立政殿的寝宫又安静了下来,半晌,李荣才说了话:“好,好,朕今天就告诉你,朕就是眷恋这个皇位。”

目光非常坚定,李荣继续说道:“朕自即位以来,扪心自问,朕做得问心无愧,朕只想江山一统、华清四宇,有什么不对吗?

“世上人总有眷恋之事,朕作为一国之君眷恋皇位,有什么不对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匹夫而已尚且如此,你真的以为做个江山就这么容易,朕只想把这家整治的更加牢固一些,安安稳稳的交给朕的子孙,有什么不对吗?”

裴婉的眼神透露着迷茫,一句话没说,只是空洞着看着燃烧的火烛。

李荣豁然起身,继续说道:“朕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想朕,朕一刻不敢懈怠,只想有生之年把大唐的江山整治的再牢固一些,朕不想做始皇帝那样被世代嘲笑的明君,朕起码要保证大唐的江山三代之内没有问题,这就是朕的实话!”

裴婉却突然笑了,笑得那么凄然:“大郎,何必呢,眷恋就是眷恋,咱们几十年了,你又何必拿些大道理来压我呢?陛下,臣妾今天只问一句,这大唐的下一代皇帝会是我儿承乾吗?”

大唐皇帝李荣还是那么不动如山,但是瘦弱的却起伏不断地胸膛已经出卖了他的内心,良久才说道:“承乾是朕的儿子,更是朕的储君,朕现在没有想过换太子!”

“现在?那以后呢?”裴婉追问道。

“以后?以后还有朕呢?”

“那要是陛下没有了呢?”裴婉仿佛疯了一般继续追问。

李荣微眯的双眼突然睁开,爆射出无限的怒火和不可思议,裴婉毫不退让,坚定的和李荣对视。

“婉儿,你就这么盼着朕驾崩?”李荣咬牙切齿的说道。

裴婉反而平静了:“生老病死,人伦大道,平民帝王,莫不如此,陛下若去,臣妾必不偷生,定追随陛下而去!”

“朕信你这份夫妻情谊,但是恐怕你追随朕走得时候会先利用太后的身份把承乾扶上皇位吧。”

“陛下是臣妾的夫君,追随陛下而去是妻子的本分;承乾是臣妾的儿子,让儿子上位乃是母亲奠性,别亦无它!”

“好、好、好!好一个本分,好一个天性!朕现在才知道朕的结发妻子为了自己的儿子竟然恨不得朕早点死去!”李荣不断的双手早就证明李荣已经处于暴怒的边缘,只是竭力的控制住自己。

“陛下知道的,乾儿不用臣妾的帮助也能登上这个皇位的,乾儿自襁褓到现在,夸赞之声不绝于耳,仁孝淳厚不是陛下亲自下的赞语吗?百官也都是真心拥护,臣妾就是不明白,这么一个仁孝淳厚、百官焦赞但子,陛下是怎么敢冒天下之不讳动了更换之心?即使臣妾不说,百官会同意吗?大唐的子民会同意吗?”裴婉有点竭斯底里了。

“百官是朕的百官,子民是朕的子民,朕相信自己,朕更相信朕的百官和朕的子民!”看见裴婉的竭斯底里,李荣一反常态的平静下来。

做回椅榻,继续说道:“说说吧,为什么说朕动了易储之心?”

裴婉还是那样的神态,快速说道:“我和陛下作了三十几年的夫妻,从陛下文德十年没让魏王离京臣妾就心存疑惑,皇子封王离京乃是祖制,陛下却不听百官的劝阻将魏王强行留京到底何意?”

李荣的眉毛挑了挑:就这么简单?征儿陇右大战受过伤你是知道的,朕体恤自己的儿子也不成了吗?”

“当年陇右大战,陛下处心积虑,大唐集全国之力,本是必胜之局,为何不让承乾

随军,反而选择了魏王李征?”裴婉不依不饶。

“大战爆发,事态瞬息万变,李承乾身为储君,自当留京,征儿兵马娴熟,替父亲征,有什么不对的吗?”

“那文德十二年你让高天城亲自教导魏王的儿子、您的六皇孙又如何解释?这么多弘文馆学士,都是饱读经书的大儒,为何偏偏选择了高天城?”

李荣若有所悟的看着裴婉:“天城是你自己亲自选的女婿,天人下凡,天降奇才,恪儿当时年十岁,年龄差的不大,天城本身也是弘文馆学士,朕让他教导一下恪儿有何不可?”

“陛下扪心自问,有这么简单吗?既然陛下今天要和臣妾说说体己话,臣妾可就畅所欲言了。”

品了一口香茗,略微有些凉意了,皱了皱眉头,李荣随口说道:“但说无妨。”

没有像往常一样赶紧给自己的丈夫换上一杯热茶,裴婉只是慢慢地说着:“高天城是天人下凡这是李真人说的,李真人当年也说过高天城不是千古名臣就是万世逆流陛下也是知道的,臣妾知道陛下雄才大略,自然不在乎这些,这些年这个高天城也确实对得起这个称呼,臣妾知道这些年大唐的蒸蒸日上有高天城莫大的功劳!”

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继续说道:“臣妾知道你对高天城的喜爱,臣妾甚至觉得你对高天城的喜爱甚过承乾。”

李荣突然开口了:“象天城这样的臣子,但凡明君得之莫不欢喜,朕有何不对?但天成就是臣子,承乾却是朕的儿子,二人岂可相提并论?”

“从文德十二年开始,臣妾就发现你变了,原来你总喜欢教导承乾处理政务,但是从高天城教导李恪开始这一切都变了,你常去弘文馆看望你的皇孙,还总是考量他的学业,昭儿和彦儿也是你的孙子,怎么没见你那么上心,臣妾问过你,你告诉臣妾他俩已经大了,自有崇文馆的师父教导,臣妾当时也没在意,但后来琢磨您就是动了易储之心。”没等李荣说话,裴婉继续问道:

“文德十二年元正,你让魏王在两仪殿亲自舞剑这是为何?”

“文德十三年,您对着满朝文武说着魏王英武,取江南必有魏王奇功这是为何?”

“文德十三年,你当众训斥昭儿和彦儿,斥责承乾疏于管教这是为何?”

“文德十三年上元节,你登上朱雀门与万民同乐,承乾就在你身旁,你却拉着皇孙李恪的手这是为何?”

“文德十四年,百官上表赞扬太子仁孝,你当众大悦,回到甘露殿却沉思不止,叹息良久,这是为何?”

“文德十五年,承乾去给陛下请安,陛下去说少做这些表面功夫,当年却是你鼓励承乾应作到仁孝恭顺,这又是为何?”

“如此小事,数不胜数,陛下表面功夫做得极好,群臣虽有疑惑但也被陛下搪塞了过去,只以为陛下对太子严格,也是教导之道。但臣妾知道,因为臣妾跟陛下作了三十四年的夫妻,只想问,这是为何?”

毫不间断的七个为何让立政殿寝宫的气氛陷入了冷滞!作者我爱清泉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