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让高天城感到不愉快的事,就是写诗!经过那晚的酒宴,也许是在自己太公、外公的刻意传播下,整个京城都知道高家长房孙少爷大病一场反而因祸得福,酒后写下了两首诗《将进酒》和《煮豆诗》,就连高天雍所做的《兰陵美酒》也传播了出来,这席间中书令以及东水公的评价都一五一十的传了出来。
这个时代不是不可以弄虚作假,而是一旦发生你立马就会人神共弃,更是鉴于中书令和东水公的人品,所以大家也就认同了这几首诗为一个八岁和一个十岁孩子所作,高府一门两神童更是名誉飙升。
弄得高武不但在武将面前不可一世,见了那些文官们更是牛逼哄哄:以后不要跟某说什么文采,有能耐的先比过我孙子再说,连我孙子都不如?那你还做什么官,跟某讲什么圣人道理?
要说这个时代没有广播更没有电视,但传播速度一点都不慢。那场酒宴是发生在四月末,现在是十一月,也就六七个月的功夫,在大唐不敢说妇孺皆知,但你要说不知道这三首诗你自己个儿都不好意思在文人界混。
就连南周那边也早就传开了,据说鸿胪寺少卿魏光启今年九月出使南周商量两国联姻时,酒后就曾不屑的说:“说什么南周文风甚圣,我大唐远远不如,先找个人做首诗比过我大唐开国公两个孙子再说。”
差点引起外交事故,事后南周文人也以酒为题做了几首,但无论格局、用词都差了许多,此事最后不了了之,据说弄得南周皇帝也很是难堪,私下里大发雷霆,而之后便传出今年年底南周鸿胪寺正卿吴恩可出使大唐的的任务之一就是一定要当面见一下这两个神童,当面考究一下。
高天城并不担心这些,令自己不愉快的是自己的爷爷。自从这两首诗以后,经常有人打着各种名号来拜访爷爷,其实是看看自己,高天城早就不胜其烦。
但高武还乐此不疲,引以为傲,常常令他俩当场赋诗一首以祝酒兴,高天城去了两次就推月兑晚上还要请教东水公问题再也不去了,唯有高天雍这个倒霉鬼每次都跑不了,也做了几首诗,格局、用词也是不错,只是比起先前的几首还是有些差距。
最令高天城头疼是那些武将,明明大字不识几个,偏要装作文豪的样子,听得是摇头晃脑,不住夸奖。
其实他们来纯粹是凑热闹,一是国公爷的孙子证明咱武将的后世不比那些文官差,可喜可贺。二呢也是为了和老长官拉进一下关系,促进一下感情。但是毕竟是武将的身份,酒一入口,早忘了自己几品的官职,文豪也不装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偏偏还要鼓励一下高天雍和高天城,那蒲扇大的手掌在头上一顿鼓励啊,把高天雍和高天城拍的七荤八素、苦不堪言。
偏偏还都是自己爷爷的老部下,不是世叔就是世爷的,都是跟高武过命的交情,还得装作一副甘之如饴、小子受教的模样,好生折磨人。
直到高天城的《早操歌》又经高武传了出去更是了不得了,这大唐建国二十载,边境虽然偶有战争,但都是小打小闹,令各位大佬们提不起兴趣。唯一大佬们的心头之癣就是南周,都是跟着先帝打了一辈子仗,歇下来反而浑身不自在,就等着圣上一声令下直取南周、统一华夏,军功不说,起码回头走后见了先帝有得话说。
这《早操歌》一经传出,立马在整个部队系统如雷贯耳,那奇怪的调调也都学了个七八分,都觉到用词准确、气壮山河,据说那远在幽州的燕王李鑫听了也是老泪纵横,上书圣上,说自己对不起先帝,若对南周用兵,幽州铁骑愿为先锋,这是又准备游过长江了。
武将们来到国公家聚会,喝高了这首《早操歌》更是第一甚至是唯一选择,谁要酒后不喊上几嗓子仿佛就对不起自己大唐军人的身份,喝高了那就是群魔乱舞了。
这个时代大唐本就风气豪放,跳舞更是深入人心,酒后跳一下舞本是娱乐助兴的事,但你能想象一帮大老爷们,个个五大三粗还直蹦跶的模样吗,跳的是粗俗不堪,偏偏还都自得其乐。
只要有人高歌《早操歌》,大家就轰的一声站起来就跳,跳完就喝,再唱再跳!跳几回那得看唱几回?唱几回那得瞧有几位?有几位那得看唱几轮?反正武将们体力也好,就这么瞎折腾一晚上还嚷嚷着痛快!
这帮武将,一喝酒就激动,一激动就月兑靴子,那味儿就大了去了。高武还很享受,说什么这才是军中汉子,哥几个都还行,过几年跟着老子跨过长江去。弄得现在只要聚会酒过三巡都一个动作-----月兑靴子,还互相比比谁的味道更大一些,仿佛这才证明谁更男人一些一样。
更有甚者,喝到激动处,痛哭流涕,说什么对不起先帝,这样死后无脸见先帝,拿出自己的靴子倒上酒,对着高武说:“某随公爷征战二十余载,大小战役无数,更是随着公爷千里驰援先帝,今日同饮靴中美酒,当忆往日之苦,以劳我等取南周之愿。”
这一提议得到了旁边几位的赞成,一看就是参加过千里驰援青州战役的,那一股洋洋自得的表情。高武也是好样的,愣是不嫌脏,率先接过靴子大喝一口,那几位也赶紧抢过靴子轮流喝了,一滴都不剩,还一块高呼痛快痛快!
其余的人不乐意了,哥几个什么意思?不带我们玩了?嗬!你们是运气好,跟着国公爷驰援先帝,我们也没闲着,哪个的仗打得比你少?那个的身上的伤疤比你少?瞧瞧你们那股牛劲?哥几个,咱也找个理由跟国公爷喝一靴。
这高武不愧是大唐军中第一人,那一靴一靴喝的,各位军中大佬们自然是极为满意,纷纷夸国公爷豪气不减当年。看的高天雍和高天城面面相觑、目瞪口呆。这“来一靴”也成了高府武将聚会的专用名词。
高天城对高武是心悦诚服,真他妈的是牛逼!他计算过这高武最多一次喝过十六只靴子里的酒,咱先不提那得有多少病,反正自己难受自己知道,肚子里长脚气估计都有可能。
咱就先说说爷爷你怎么受得了这喝酒前靴筒里那十六种香型的,那味道,想想高天城都要吐。偏偏高武这老家伙还爱跳个舞,据将军们说国公爷的胡旋舞是军中第一,先帝也是极力赞赏过的,酒后纷纷起哄让国公爷高舞一曲。
这高武也是痛快,站起来走到场中央,一副大家风范。看的高天城也是心驰神往、满心期待,待到高武跳了起来,酒宴更是到了,众人仿佛疯了一般,跟着跳的、打拍子的、喝酒的、大笑的、痛哭的,目的只有一个:为高武叫好,这才是真正的胡旋舞。
只有高天城自杀的心都有了,这就是军中第一舞男?就这个先帝还称赞?就这个你高武装什么大家风范?小爷恨不得把眼珠子挖出来,尼玛,一个大马猴不停转圈胡乱吆喝,直到把自己转吐了才算完活这就叫胡旋舞?尼玛,还叫好,怪不你们这些丘八都用靴子喝酒,你们长得难道全都是鸡眼?
牢骚归牢骚,其实高天城也知道这帮人是最简单的,没有什么勾心斗角,这是一场一场的血战换来的信任与感情,自己不会懂得,但自己也不会亵渎这种感情。因此这种聚会无论多晚高天城总是陪到最后的,即使爷爷醉了,自己也要陪着二叔把这些世叔、世爷们恭送到高府正门外,高天城知道,这些人都是高武可以委托性命的人,早接触一下混个脸熟,给自己留个后路准是没错的。
酒终人散,高天城也劝过高武:“爷爷,孙儿有句话不值当讲不当讲?”,高武早就喝的眼神涣散了,打着酒嗝说:“莫要讲了,爷爷知道你要说什么,莫讲那些用靴子喝酒的事情,你没看你都不管,军中有些事情你不懂的。”
“天城说的不是这些,爷爷与诸位世叔、世爷的感情孙儿当然明白,那是一战一战用血和肉堆积出来的,用靴子喝酒那是性情所至,孙儿羡慕都来不及,哪能劝阻。”
高武很意外,很满意的点了点头。高天城很怕老头一高兴下次让自己也干一靴,连忙说道:“孙子劝的是另外的事。”看见高武等着自己的下文,脸上轻轻一笑,促狭的说道:“爷爷乃是大唐军神,若有什么南征的事自然跑不了爷爷。用不着每次都酒后已经撑得不行了还要再吃三碗饭来证明自己廉颇。每回人走了看着您吐我都难受,别整的南征没开始自己先垮了,也对不起您自己的一番苦心不是?”不等高武说话,也不鞠躬致意,一溜小跑的掉头就跑。
高武气的都笑了,真是人小鬼大啊!连老夫你都做弄起来了?孙子,你还是小啊,老夫这不只是吃给兄弟们看的,更是吃给圣上看的!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