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讓高天城感到不愉快的事,就是寫詩!經過那晚的酒宴,也許是在自己太公、外公的刻意傳播下,整個京城都知道高家長房孫少爺大病一場反而因禍得福,酒後寫下了兩首詩《將進酒》和《煮豆詩》,就連高天雍所做的《蘭陵美酒》也傳播了出來,這席間中書令以及東水公的評價都一五一十的傳了出來。
這個時代不是不可以弄虛作假,而是一旦發生你立馬就會人神共棄,更是鑒于中書令和東水公的人品,所以大家也就認同了這幾首詩為一個八歲和一個十歲孩子所作,高府一門兩神童更是名譽飆升。
弄得高武不但在武將面前不可一世,見了那些文官們更是牛逼哄哄︰以後不要跟某說什麼文采,有能耐的先比過我孫子再說,連我孫子都不如?那你還做什麼官,跟某講什麼聖人道理?
要說這個時代沒有廣播更沒有電視,但傳播速度一點都不慢。那場酒宴是發生在四月末,現在是十一月,也就六七個月的功夫,在大唐不敢說婦孺皆知,但你要說不知道這三首詩你自己個兒都不好意思在文人界混。
就連南周那邊也早就傳開了,據說鴻臚寺少卿魏光啟今年九月出使南周商量兩國聯姻時,酒後就曾不屑的說︰「說什麼南周文風甚聖,我大唐遠遠不如,先找個人做首詩比過我大唐開國公兩個孫子再說。」
差點引起外交事故,事後南周文人也以酒為題做了幾首,但無論格局、用詞都差了許多,此事最後不了了之,據說弄得南周皇帝也很是難堪,私下里大發雷霆,而之後便傳出今年年底南周鴻臚寺正卿吳恩可出使大唐的的任務之一就是一定要當面見一下這兩個神童,當面考究一下。
高天城並不擔心這些,令自己不愉快的是自己的爺爺。自從這兩首詩以後,經常有人打著各種名號來拜訪爺爺,其實是看看自己,高天城早就不勝其煩。
但高武還樂此不疲,引以為傲,常常令他倆當場賦詩一首以祝酒興,高天城去了兩次就推月兌晚上還要請教東水公問題再也不去了,唯有高天雍這個倒霉鬼每次都跑不了,也做了幾首詩,格局、用詞也是不錯,只是比起先前的幾首還是有些差距。
最令高天城頭疼是那些武將,明明大字不識幾個,偏要裝作文豪的樣子,听得是搖頭晃腦,不住夸獎。
其實他們來純粹是湊熱鬧,一是國公爺的孫子證明咱武將的後世不比那些文官差,可喜可賀。二呢也是為了和老長官拉進一下關系,促進一下感情。但是畢竟是武將的身份,酒一入口,早忘了自己幾品的官職,文豪也不裝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偏偏還要鼓勵一下高天雍和高天城,那蒲扇大的手掌在頭上一頓鼓勵啊,把高天雍和高天城拍的七葷八素、苦不堪言。
偏偏還都是自己爺爺的老部下,不是世叔就是世爺的,都是跟高武過命的交情,還得裝作一副甘之如飴、小子受教的模樣,好生折磨人。
直到高天城的《早操歌》又經高武傳了出去更是了不得了,這大唐建國二十載,邊境雖然偶有戰爭,但都是小打小鬧,令各位大佬們提不起興趣。唯一大佬們的心頭之癬就是南周,都是跟著先帝打了一輩子仗,歇下來反而渾身不自在,就等著聖上一聲令下直取南周、統一華夏,軍功不說,起碼回頭走後見了先帝有得話說。
這《早操歌》一經傳出,立馬在整個部隊系統如雷貫耳,那奇怪的調調也都學了個七八分,都覺到用詞準確、氣壯山河,據說那遠在幽州的燕王李鑫听了也是老淚縱橫,上書聖上,說自己對不起先帝,若對南周用兵,幽州鐵騎願為先鋒,這是又準備游過長江了。
武將們來到國公家聚會,喝高了這首《早操歌》更是第一甚至是唯一選擇,誰要酒後不喊上幾嗓子仿佛就對不起自己大唐軍人的身份,喝高了那就是群魔亂舞了。
這個時代大唐本就風氣豪放,跳舞更是深入人心,酒後跳一下舞本是娛樂助興的事,但你能想象一幫大老爺們,個個五大三粗還直蹦的模樣嗎,跳的是粗俗不堪,偏偏還都自得其樂。
只要有人高歌《早操歌》,大家就轟的一聲站起來就跳,跳完就喝,再唱再跳!跳幾回那得看唱幾回?唱幾回那得瞧有幾位?有幾位那得看唱幾輪?反正武將們體力也好,就這麼瞎折騰一晚上還嚷嚷著痛快!
這幫武將,一喝酒就激動,一激動就月兌靴子,那味兒就大了去了。高武還很享受,說什麼這才是軍中漢子,哥幾個都還行,過幾年跟著老子跨過長江去。弄得現在只要聚會酒過三巡都一個動作-----月兌靴子,還互相比比誰的味道更大一些,仿佛這才證明誰更男人一些一樣。
更有甚者,喝到激動處,痛哭流涕,說什麼對不起先帝,這樣死後無臉見先帝,拿出自己的靴子倒上酒,對著高武說︰「某隨公爺征戰二十余載,大小戰役無數,更是隨著公爺千里馳援先帝,今日同飲靴中美酒,當憶往日之苦,以勞我等取南周之願。」
這一提議得到了旁邊幾位的贊成,一看就是參加過千里馳援青州戰役的,那一股洋洋自得的表情。高武也是好樣的,愣是不嫌髒,率先接過靴子大喝一口,那幾位也趕緊搶過靴子輪流喝了,一滴都不剩,還一塊高呼痛快痛快!
其余的人不樂意了,哥幾個什麼意思?不帶我們玩了? !你們是運氣好,跟著國公爺馳援先帝,我們也沒閑著,哪個的仗打得比你少?那個的身上的傷疤比你少?瞧瞧你們那股牛勁?哥幾個,咱也找個理由跟國公爺喝一靴。
這高武不愧是大唐軍中第一人,那一靴一靴喝的,各位軍中大佬們自然是極為滿意,紛紛夸國公爺豪氣不減當年。看的高天雍和高天城面面相覷、目瞪口呆。這「來一靴」也成了高府武將聚會的專用名詞。
高天城對高武是心悅誠服,真他媽的是牛逼!他計算過這高武最多一次喝過十六只靴子里的酒,咱先不提那得有多少病,反正自己難受自己知道,肚子里長腳氣估計都有可能。
咱就先說說爺爺你怎麼受得了這喝酒前靴筒里那十六種香型的,那味道,想想高天城都要吐。偏偏高武這老家伙還愛跳個舞,據將軍們說國公爺的胡旋舞是軍中第一,先帝也是極力贊賞過的,酒後紛紛起哄讓國公爺高舞一曲。
這高武也是痛快,站起來走到場中央,一副大家風範。看的高天城也是心馳神往、滿心期待,待到高武跳了起來,酒宴更是到了,眾人仿佛瘋了一般,跟著跳的、打拍子的、喝酒的、大笑的、痛哭的,目的只有一個︰為高武叫好,這才是真正的胡旋舞。
只有高天城自殺的心都有了,這就是軍中第一舞男?就這個先帝還稱贊?就這個你高武裝什麼大家風範?小爺恨不得把眼珠子挖出來,尼瑪,一個大馬猴不停轉圈胡亂吆喝,直到把自己轉吐了才算完活這就叫胡旋舞?尼瑪,還叫好,怪不你們這些丘八都用靴子喝酒,你們長得難道全都是雞眼?
牢騷歸牢騷,其實高天城也知道這幫人是最簡單的,沒有什麼勾心斗角,這是一場一場的血戰換來的信任與感情,自己不會懂得,但自己也不會褻瀆這種感情。因此這種聚會無論多晚高天城總是陪到最後的,即使爺爺醉了,自己也要陪著二叔把這些世叔、世爺們恭送到高府正門外,高天城知道,這些人都是高武可以委托性命的人,早接觸一下混個臉熟,給自己留個後路準是沒錯的。
酒終人散,高天城也勸過高武︰「爺爺,孫兒有句話不值當講不當講?」,高武早就喝的眼神渙散了,打著酒嗝說︰「莫要講了,爺爺知道你要說什麼,莫講那些用靴子喝酒的事情,你沒看你都不管,軍中有些事情你不懂的。」
「天城說的不是這些,爺爺與諸位世叔、世爺的感情孫兒當然明白,那是一戰一戰用血和肉堆積出來的,用靴子喝酒那是性情所至,孫兒羨慕都來不及,哪能勸阻。」
高武很意外,很滿意的點了點頭。高天城很怕老頭一高興下次讓自己也干一靴,連忙說道︰「孫子勸的是另外的事。」看見高武等著自己的下文,臉上輕輕一笑,促狹的說道︰「爺爺乃是大唐軍神,若有什麼南征的事自然跑不了爺爺。用不著每次都酒後已經撐得不行了還要再吃三碗飯來證明自己廉頗。每回人走了看著您吐我都難受,別整的南征沒開始自己先垮了,也對不起您自己的一番苦心不是?」不等高武說話,也不鞠躬致意,一溜小跑的掉頭就跑。
高武氣的都笑了,真是人小鬼大啊!連老夫你都做弄起來了?孫子,你還是小啊,老夫這不只是吃給兄弟們看的,更是吃給聖上看的!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