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七月的一天,肖香回家了,她一进门,就高兴地对母亲刘志斌说:“妈,我毕业了,分配工作了。”刘志斌一听,也高兴了,说:“好哇,香儿,你分配哪儿了?”肖香说:“我分到讷南公社学校了。”刘志斌听了,不觉皱了眉头说:“那可是农村啊。”
肖香却没有什么大失落说:“可不是?妈,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以后再想办法调吧。不管怎么说,这回可好了,我能挣钱了,咱家可有饭吃了。妈,你放心,除了我自己用点儿之外,伙食费呀什么的,我一分一毛都给家。”刘志斌看女儿这么懂事,说:“好孩子,你也别太苦了自己。”
肖香却不以为然,说:“妈,我苦点儿不应该吗?只要家里好起来就行了。”
第二天,肖香带着行李,坐车来到了讷南公社小学报到。肖香在讷南小学上班一个月,工作很好,无论是讲课,还是辅导班级,都显示了她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肖香讲的课,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学生们听起来,很感兴趣,又毫不费力,学生们非常喜欢她的课。肖香当上了班主任,是四年级的班主任,她有办法有魄力,把原来很乱的一个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得心应手。
领导和老师们都很赞赏肖香,觉得她是一个很有前途、很有能力的年轻教师。因为,她是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就有这么好的素质,真是难能可贵呀。
肖香在一个月后的大休礼拜的日子里,回到了家。
肖香到家后,就把第一个月的工资交给了刘志斌,说:“妈,给您,我的工资是三十一块五,我一点儿也没留。”刘志斌接过钱,说:“香儿,你都给了家,你用钱怎么办?给你拿回去点儿吧。伙食费,还有车票——”
肖香没有接母亲给的钱说:“啊,伙食费下月再交,我是搭车回来的,我先不用钱。你都拿着,买米,给弟弟妹妹们交学费,再给小弟弟买点儿好吃的。我能挣钱了,你就不用愁了。”
刘志斌高兴得什么似的说:“我不愁了,有我的香儿在,我还愁什么呀?”肖香看看一直没有说话的父亲说:“爸,我也给你找到了工作。”肖春阳一听给自己找到了工作,也很高兴说:“什么工作?”刘志斌更是喜出望外,用期待地眼神看着肖香。
肖香看看母亲,又看看父亲说:“我给爸找的工作是在我们学校当炊事员,原来那个炊事员不干了,我就和领导说让我爸干,领导同意了,明天就可以和我去上班了。”
刘志斌笑了,说:“好,好哇!”肖春阳也很欣慰说:“行,行,明天,我就和你去讷南。”
自从肖春阳和肖香都有了工作之后,家里的日子就不再穷得断顿,逐渐地好转了。
两年以后,肖香想办法调转了工作,但是还是没有回到嘉萨县,而是去了离嘉萨县六十里地的清原镇。肖香的工作调动,虽然没有回到县城,但是,从农村调到了城镇,也是很不错的了,她没有门路,更没有钱,是全凭她的智慧和口才办到的,真是不容易呀,也看出了她的超人的智慧和才能!
在清原第四小学工作了两个月,因为肖香的能力超群,被调到了清原镇的最高学府——清源中学任教。肖香调到中学不久,也给父亲找到了工作,在学校的食堂当炊事员。
肖春阳父女在清原镇工作,在学校住宿,回家也是有数的,肖香觉得很不方便,就想把家搬到清原镇,她和父母商量了一下,父母也都同意了,但是,家里没钱买房子,在县城住的小平房,很旧了,即使是卖了,也卖不了几个大钱,去清原买房,很是困难。
肖香听说房产要盖公房,还是砖房,肖香很是高兴,她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说动了有关部门领导,也通过学校的领导从中斡旋,终于,得到了公房。
房子盖好了,收拾完毕,家就搬到了清原镇。从此,一家人得到了团圆。
这时候,肖海也有了工作,搬家前,是在嘉萨县的印刷厂工作,家里搬到清原镇后,肖香出头露面,把肖海调到清原镇的变电所工作,这工作是很好的。
家里头的大事小情,都是肖香出头露面去办理,只有成功,没有失败。于是,肖香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由于肖春阳、肖香、肖海都有了工作,家里的生活逐步提高。最高水平是常吃白面,一星期能吃一次肉。这,家里人已很知足了。
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只不过是偶尔发生,父母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两人之间有了玩笑话。然而,肖春阳对待刘志斌生的几个儿女尽管态度有了好转,他也时常对他们发脾气。有时,孩子们反感父亲的蛮横,刘志斌劝戒孩子说:“你们不要生气,他是你们的爸爸。”
肖春阳在家里也不再专权了,刘志斌也是主宰者。这样的日子,全家人就觉得很幸福了,在那样的苦难经历后,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后来,孩子们都长大了,有的上班,有的上学,刘志斌也到了中学的食堂帮厨,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
然而,肖香年纪不小了,她越发漂亮和成熟,该是出嫁的时候了。肖香的个子是女中的中等身材,不胖不瘦,面目清俊,神采飞扬,是清原镇的一朵鲜花。
这时候,便有人给肖香介绍男朋友,这个介绍人是清原镇的一把手——夏中元书记。这个清原镇的首脑人物,是个身材高大,面目俊朗,能说善辩,游仞有余的干才。
清原镇镇内处于盆底的地段,而火车站却在城东的高处。夏中元组织人员修了一条马路,从火车站到镇内,这条马路又宽又平,多少年之后,这条马路也是清原镇最好的一条马路。
这夏中元有个外甥李鸿森,在牡丹江工作,是家里的长子,父亲三十多岁就病故了,家里有母亲、祖父、一生没有出嫁的姑母,还有姐姐、两个妹妹、两个弟弟,姐姐是出嫁了,这一大家人全靠李鸿森的工资度日。后来,弟弟妹妹们长大了,工作了,成家了,家里的状况好起来了。
李鸿年龄也不小了,该娶妻生子了。夏中元就给外甥物色对象,他就把清原镇的第一朵鲜花肖香介绍给了李鸿森。
人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这李鸿森和肖香是有缘之人,一见面便默契,他们虽然是相距千里之遥,但他们的情愫飞扬,二人是鸿雁纷飞,传达各自的爱慕与思念。一年后,两人成婚。但是,肖香没有很快地调过去,而是生了第一个孩子女儿李玲后才调到牡丹江。
调到牡丹江后,肖香征得李鸿森及其家人的同意,仍把工资寄回娘家,自己只留六元钱。这六元钱,肖香也没自己花,买线衣线裤给母亲、父亲和弟弟妹妹们,每年暑假都回娘家探望,极个别的时候,她是寒假时回娘家。随着肖香孩子们的一个接一个地出生,也随着娘家的弟弟妹妹们的长大工作,肖香才渐渐地停止了对娘家的资助。
肖香是个绝对孝敬父母,爱护弟弟妹妹的人,她曾经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发誓要等自己长大工作挣钱后,一定要让父母和弟弟妹妹过上好日子,不再缺吃少穿,她真的做到了。并且,她为了这一点,她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她没有怨言,也没有后悔过。
而肖家呢,情况也是在不断地好转,肖春阳在中学一直当炊事员,后来,就转了正,成了国家的正式工人,工资也有所增长,直到退休之日,他才回家了。刘志斌在学校干了几年,没有转正,直到肖兰工作了,她才回家料理家务。肖海呢,在变电所工作,工资也是有所增长。
至于肖家那最小的女儿肖霞和最小的儿子肖华,他们都在上学读书,他们可以不必为家庭的衣食而辍学。刘志斌呢,她少了许多的忧愁,身体上也逐渐地得到些恢复,不再是很虚弱的了。
肖家是过上了小康的日子那吃不上、穿不上的甚至断炊的日子,总算是一去不复返了。
可是,肖家的好景不长,便发生了家庭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