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八十四章 援军到来

还在忙着与英国汇丰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德国德华银行等国际银团忙着就进行谈判的张鸣岐,很快就从手下那里得知了祺泰的死讯。

款额高达500万元港币的救命钱还没借到手,这时却听到这么个糟糕的消息,张鸣岐当即拍案而起,痛骂着增祺生了个白痴儿子,同时也是恼恨夏骏驰这人冲动误事。

“督台大人,此番如何是好?”几位和张鸣岐站在同一阵线上的广州地方官,这时都站了出来,“这事要是上面追查下来,我们也没好果子吃啊!”

大清立世两百余年,对满族贵胄子弟的安危尤为看重,一旦有人出了意外,地方官府必然受到责问追究。

这时朝廷还没倒,他们这些依附于大清的地方官僚,虽是汉人,实则并无多少骨气。这也不奇怪,世事本来就很现实,人人皆为利往。

他们要是有傲骨的话,恐怕也活不到现在,更别说想要升官发财了。

“都这时候了,先把眼前这关读过再说,不然我们也不用等上官追究了,趁早在家里抹脖子吧说到这里,张鸣岐也是气急败坏,一点平日里的风度都没有。

张鸣岐说的,就是有关向外国银行借款的事。

连日来,广州乃至全粤的局势,都是乱糟糟一片,各种各样的麻烦接踵而来,让他疲于奔命。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再好的养气功夫也是白费,早就被肝火烧得一干二净了。

在这大清国里,做什么事都要钱,平叛要钱,拉拢军心要钱,整顿政务还是要钱,没钱你什么事都办不成。

可现在,张鸣岐就是没钱,库房里的存银早就被一连串的变故折腾得一干二净,不然也不至于要他这个两广总督亲自腆着脸去求洋人了。

望着窗外云雾蒸腾的广州城,张鸣岐哀叹一声,用着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得见的声音低吟:“这下,怕是真要变天了……”

……

中远货运码头,人声鼎沸,一列列身着军装的士兵,组成方阵,在烈日下无声站着,一股肃穆庄严的军气直冲云霄。

一群自船上下来的人,见了这架势,当即是忍不住赞叹:“好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璧如,兆槐,这是好久不见啊!”徐文昊这时亲自来迎,望着从栈桥上缓缓而下的两位年轻人,脸上挂着久别重逢的欣喜之意。

“会首!”

司徒璧如和朱兆槐,这才发现居然是徐文昊亲迎,因此颇有些受宠若惊,连忙请礼问安。但目光还是很快就被岸上的一列列整齐兵阵吸引过去,失声惊呼,“不想只是半年,就能练成这样强军!?”

语气中的欣喜和激动,丝毫不加掩饰,他们也是加入了华兴社,自然知道组织的战略部署。

徐文昊听了,却是摇摇头,“还算不上强军,目前只是花架子,还须经历真正血战,才称得上精锐之师

倒不是徐文昊自谦,而是这些新兵却是仅仅是经过了初步的训练,掌握基本的武器使用,执行简单的战术任务或许还没什么太大问题,可军心士气还不凝炼,一旦战事陷入胶着甚至逆风,必然很快就会崩溃。

不过这种时候当然不能打击队伍的士气,因此徐文昊便又说道:“新军初成,可毕竟兵凶战危,不知两位给我们带回了什么好消息没有?”

司徒璧如朗朗一笑,指了指正在从船上卸下的几口大箱子,自信卓卓地说道:“哈哈,会首且看,这就是老师托我们不远万里运回来的冯-100型轰炸机!由此神兵利器在,定能助我等在这广州城中,旗开得胜,使神州复起!”

“咦,没想到你们连轰炸机都做出来了!?”徐文昊既惊又喜,虽然之前冯九如发来的电报中提到过一下,可这时从司徒璧如口中听到这个好消息,还是让他欢喜不已。

朱兆槐也是激动地走了上前,“会首,承蒙你的照顾和指点,我们的飞行俱乐部发展迅速,如今已经拥有会员一百余人,其中这次就有35位受过一年以上训练的飞行员和我一起回国,要为先生出一番力!”

徐文昊听了,心中自然也是心花怒放,他在美国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现在的波士顿,华裔族群人口迅速壮大,目前已经超过3万人在中华城定居。美华公司不惜一切代价吸引华人前来定居和工作,因此收效显著,尤其是旧金山的华人,纷纷拿着美华公司提供的车票和路费,往波士顿跑。

而这其中,冯九如的飞行俱乐部,对于向往着蓝天的年轻人来说,更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甚至在波士顿当地,一些同样对航天事业充满**的年轻白人,也纷纷抗议俱乐部只招收华人会员这种明显带有‘歧视’眼光的规定。

见在广州城中,组织的发展势头依旧不减,司徒璧如的心情也是大好,伴着徐文昊左右,便说起了一些美国的趣闻,“会首,恐怕下一次外派飞行学员的时候,就会有不少白人面孔了

这件事,其实冯九如也早就通过电报和徐文昊说过,并且得到了他的首肯。

对于俱乐部招收其他非华裔人的事,徐文昊本身并不反对,反倒是乐见其成,“哈哈,现在九如的大名恐怕在美国是人尽皆知了吧

朱兆槐身为冯九如的弟子,对此也是与有荣焉,昂头挺胸说道:“可不是么,我们设计出来的飞机,不仅在性能上完败莱特兄弟,甚至还获得了美国陆军的青睐,已经有人透过弗雷德先生向我们传达了美国政府的采购意向

1909年的时候,莱特飞机公司就已经成立,并且专门为美国陆军提供飞机和培训飞行员。甚至他们还接到了欧洲的订单,比如法国人就希望莱特兄弟能够在自己的国家内建立飞机生产线。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莱特兄弟并不善于经营公司。

且与此同时,美华科技公司旗下的冯氏飞行器公司,犹如一匹忽然杀出的黑马,很快就进入美**方的视线中,并且获得了许多陆军高官的青睐。

无论从飞机的性能还是产量上,冯氏飞行器公司的产品都比莱特兄弟超出了不止一个档次,尤其是在对飞机的功能细化上,冯九如就做得尤为出色。

他目前设计出了8款飞机,其中有5款是针对军事用途而开发出来的战争机器。优越的飞行性能,明确的战术用途,虽然价格昂贵了一些,可还是让美国陆军中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们爱不释手。

不仅如此,就连欧洲方面的法国,也很快收到消息,向冯九如递来了橄榄枝。

不过冯九如断然拒绝了列强国家的高薪挖角,始终默默地呆在他的飞机库里,研制着他心爱的飞机。

“九如最近没有再上天了吧?”

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徐文昊和司徒璧如他们坐在松软的真皮沙发上,聊着一些美国那边的工作和生活。

朱兆槐出声回答道:“老师倒是想再坐上飞机,一尝翱翔天际的滋味。可俱乐部里还有好多学员等着呢,估计他得排好长的队

大家听了顿时哄笑,显然拿这事调侃冯九如也不是第一次了。

玩笑开过了,徐文昊却也叹气说着,“唉,每每想起这事,我也是觉得有些心酸。九如身具大才,且矢志不移,为了华夏复兴之大业,不惧艰险,实在让我惭愧

徐文昊自问没有冯九如那种为了研究舍生忘死的气概,想当初,冯九如带着一群热血青年,为了研制华人自己的飞机,确实是置生死于度外的。

历史上,冯九如就是死在他自己制造的飞机上,因此徐文昊才严令,不许冯九如驾驶。飞机试飞,必须另行招募合格的飞行员,这完全是为了他的安慰着想。

司徒璧如也是经历过那段艰苦的岁月,对此自是感触颇深,这时也说着,“谁说不是!?不过那时是没办法,可现在,老师也是知道自重的人,没有再以身犯险了

冯九如也深深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和责任,也因此而收敛了当初那股无惧生死的拼劲,而是把努力都用在了技术研究上面,为华夏的复兴而奋斗。

每一个悲壮的时代,总会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用尽自己短暂的一生,只为让自己的民族,能重获新生。

……

三日后,位于营房旁的空地上,十八架飞机已经组装完毕,正准备进行试飞。

“12架轰炸机,3架侦察机,3架运输机,可以编成三个战术飞行小队了司徒璧如指着飞机旁候立着的飞行员,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

而徐文昊也是听得津津有味,不管眼前这些飞行器在他眼里有多烂,至少意味着他已经拥有了本时空人类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空军部队。

凭此欺负一下还停留在旧有战争模式范畴中的旧式军队,是完全没问题的。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