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六十一章 天才冯九如

金秋十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沿岸,这时海天一色,风景如画。

奥克兰市就坐落其中,与有着‘旧金山’之称的三藩市毗邻而居。

市区内东九街359号,一家由华人开办的小型机械厂在此落户,工厂老板兼总机器师冯九如在自己的位置上长吁短叹,而他的身旁,则是站着他的三位合伙人兼研究助手黄杞、张南、谭耀能。

一年半以前,在冯九如的号召下,他们三人合伙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的“广东制造机器厂”。当时仅有黄杞、张南和谭耀能等3人愿意参股,资助冯九如的研究。

可他们本身也不富裕,虽尽倾所有,连工具、材料折款在内,工厂的总资产合计也不过才1000余元,厂房面积更是不到7。5平方米,简直就是个低下黑作坊。

然而经过3年来毫不停歇的努力,终于在今年的9月份,制造出了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冯如一号”,从而跻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冯如一号”第一次试飞失利,随之在9月21日的第二次试飞过程中,又发生了螺旋桨机轴断裂事故,导致飞机失速坠落。

可即便如此,还是显示出了此飞机具有良好的性能,以升空4。5米,飞行约800米的良好成绩,从而为人类的载人飞行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就连一些美国的报纸和期刊,都把冯九如誉为“东方的莱特”,他以超卓的才华,为华人赢得了荣誉,也因此而大大鼓舞了美国西部华侨们投资航空事业的信心。

10月末的时候,冯九如联合了黄梓材、刘一枝、朱竹泉等人,正式把广东机器制造厂改组扩充为广东制造机器公司,并公开招募优先股东和股金。

事情进展顺利,冯九如很快就募集到了一大笔资金,但这时他脸上却看不出多少欣喜和快乐,反而眉头紧锁,似乎心中有所疑虑。

“耀轩,到底是何人,欲收购我的公司?”

广东制造机器公司创办尚不足几日,就有人送钱上门,这的确让冯九如有些意外,但更多的却是不安,“我丑话说在前头,我研制飞机,不是为我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让我们华人能够吐气扬眉,不至于叫洋人看轻!”

言外之意,便是表明了自己不会把公司出售给洋人,之前就已经有好几拨想要投资飞机制造业的美国资本家派人来做说客,但都被冯九如拒绝了。

对于冯九如的态度,邓耀轩却是不以为意,反而很欣赏对方的为人品性,因此宽慰他道:“九如兄,你我皆为华裔,你的拳拳赤子之心,我岂会不知。且放心,我们美华公司完全是由华人创办的私人企业,出资收购你的公司也是为了向你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帮助你研制属于我们华人自己的飞机

“除此之外,别无他意

邓耀轩是台山人,冯九如是恩平人,有着同乡之谊,加之言辞诚恳,因此冯九如对这话也是信了七八分,但事关重大,他也并没有草率就做出决定,而是详细问起美华公司的情况。

同是台山人的朱竹泉,对美华公司的情况倒是知道一些,因此这时站出来说道:“九如,耀轩所说的美华公司,却是由华人创办,总部位于波士顿。其创办者徐文昊先生之高义,虽隔千里,在我们加州的华人圈子里,也是负有盛名

同时,朱竹泉还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向冯九如说了,冯九如与他亦师亦友,因此对他的话自是没有怀疑。

前些日子,冯九如忙着研制飞机,这种事情他自是不得而知。但这时听了徐文昊竟在波士顿闯下如此家业,更有着维护同胞的义举,不由连声称快,对美华公司的印象又是好了几分。

见其如此,邓耀轩这时也自是明白趁热打铁的样子,因此便紧接着说道:“九如兄,徐总对飞机制造这个新兴产业十分看好,愿意全力资助你的研究。我们美华公司在波士顿,有自己的机械制造厂,设备齐全,技术先进,正是继续九如兄这样的大才加盟,共襄大业

随即,邓耀轩又隐隐透露了一些美华公司将在明年回国创办企业的信息,让冯九如听了之后,更是为之一振。

而黄梓材和朱竹泉等人,也纷纷劝道:“是啊,九如,这不正是你梦寐以求的机会么?在这里,我们人手短缺,资金拮据,而且最近加州的排华之风,愈演愈烈,你忘了上一年我们工厂被人纵火的事了?”

这话成了压垮冯九如内心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想到自己的厂房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几个月来辛辛苦苦绘制的图纸资料被大火烧得干干净净,冯九如的心就是犹如刀割。

几番思考和挣扎之后,冯九如终于还是听从了邓耀轩的建议,将公司迁往波士顿。除了安全方面的考虑,当然还有美华公司答应为他们提供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这些才是让他最为心动的因素。

而这时才刚刚师从冯九如的朱竹泉和朱兆槐两人,闻言也都是喜上眉梢,他们的之前也不过是小商贩,虽也算是温饱不愁,可要靠着自己这伙人勉强凑起来的几千美元就想研制飞机,还是太吃力了些。

而黄杞等几位最早追随冯九如的公司合伙人,这时也算是熬出了头,眼看着大好的日子就在前面等着他们,哪还有心思继续窝在这个小作坊似的工厂里头。

冯九如这时既以下定决心,便不再犹豫,雷厉风行的安排公司上下收拾资料文件,准备天后就搭乘赶往东部的火车。

这一行人之中的大多数,日后都成为了中国空军技术局的骨干成员,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做出了卓越贡献。

而在这时,冯九如亦是踌躇满志,心怀富国强兵的野望。而前往波士顿,将成为他改变中国飞机制造业未来的第一步!

……

“会首,耀轩那边传来好消息,冯九如等人已经同意了我们的收购案,不日就将东进一提到自己这个能干的弟弟,邓耀荣脸上也是自得一笑,喜形于外。

“耀荣,这事耀轩办得妥当,当记一大功!”得闻此事,徐文昊同样也是颇为惊喜。

历史上冯九如这人就是一个机械制造业的天才,不仅才华了得,并且为人刻苦勤奋,在这浮华的时代,是一名难得的实干型工科人才。

相比于可笑的理论派科学家,中国现在缺的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人才,只有坚实的科技和工业基础,才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主权国家!

起身来回踱了几步,徐文昊又对邓耀荣吩咐道:“耀荣,你立即给耀轩发电报,先把会社对他的奖励说下,然后再叮嘱他,要多留意当地的一些人才。不管身份如何,只要是有真才实学,而又郁郁不得志,尽可拉拢过来

之后,徐文昊又接着补充了一句:“钱财上的事不要吝啬,如有需要,尽可开口,我们这里必定全数满足!”

这时的加利福尼亚州,虽然还没有成为全美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大州,但却是生活着将近一百万居民。而且中就有将近十万华裔,是华人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州,许多国内粤州台山等地的华侨,都齐聚于此。

作为海外华侨中最有实力的讲台山话的四邑人,才是徐文昊目前最想要拉拢的对象,其中邓耀荣和邓耀轩等邓氏族人,就是地地道道的台山人,和新会、开平、恩平一齐并称四邑。

甚至可以说,这时来美的华裔移民,基本是以四邑一带的人为主,乃至唐人街的华人,几乎人人都是一口台山话。

美洲洪门几位大佬,也都是出自这几个地方,比如旧金山的洪门大佬黄三德就是台山人,而历史上颇为著名的洪门致公党大佬司徒美堂,则是恩平人。

原本历史上,革命党组建的政府部门之中,就有不少高官和要员,都是四邑人,尤其是台山人。但他们的下场似乎都不太好,在第一任党魁死后的接下来几十年里,渐渐被江浙系财团给挤出了权力核心,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很显然,他们的政治投机最终以失败收场,甚至为此事而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与日后的某个新朝关系恶化。

论资产,这些游居海外的华人,并不出众,徐文昊生财有道,也看不上他们手里那点小钱。真正让徐文昊在意的是四邑人在粤州的影响力,以及他们手中的人才基础,这些才是徐文昊真正迫切需要的东西。

徐文浩这时还只是个商人,虽小有名气,但和这时洪门中颇具影响力的大人物相比,还是有些不够看,因此也不知道能挖多少革命党的墙角。

不过虽世事维艰,却也在人为,徐文昊自当全力以赴。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