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四十九章 意外之喜

这小小的一支笔杆之中,却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王顺林很快就敏锐的察觉出了这种新产品的广阔市场前景。

在教育已经广泛普及的欧洲和北美,人类对于书写的需要超过了历史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原本历史中,单单是的日本,每年就消耗圆珠笔4亿支以上。

“我用一种快干墨水代替了传统的墨汁,你看报纸用的油墨就几乎是在瞬间干燥,而且不会留下污迹,这给予了我灵感,并且最终,我将之化作了现实

不仅如此,徐文昊还让智脑帮忙改良了油性墨水的配方,使之能够应用到这种新型书写工具只中。

“那么这种快干墨水能不能长期保存?”王顺林很快就把握到了问题的核心,如果圆珠笔使用的快干墨水很容易就凝固起来,并且堵住笔芯,那么这种有着明显缺陷的产品是绝对无法被市场接受的。

徐文昊听了,却是一笑,“这点无需担忧,为了避免粘稠的墨水堵塞笔尖,我在装有这种快干墨水的管子顶端,安装了一个能够旋转的小金属球。该金属球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作为笔帽防止墨水变干,二是使墨水以可控速率从笔中流出

“利用钢珠的旋转,我们就能让油墨按照我们所想的方式写到纸上

听着徐文昊的解释,王顺林又忍不住试着写了几句古诗,发现果然如其所言,书写流畅,毫无阻滞,并且能够长期保存,使用起来更是方便快捷。

这样一来,这种新型圆珠笔必然会受到广泛的追捧,绝对是一条通往财富的康庄大道!

王顺林原本心中的顾虑,这时都全然不见,只剩下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期盼。

“相关的专利技术,我会立即开始申请,而你的工作,就是安排好日常生产任务,尽快将这种新产品的生产线建立起来,并且投入实用这将是公司成立之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大生意,你要用心做

王顺林自然应是,高兴地承诺着:“必不会让徐总您失望的,还请拭目以待

有着如此决心,凭借其过人的才华,王顺林很快就开始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在从徐文昊接过圆珠笔生产工艺流程图后的那一刻起,他便忙碌起来,忙不迭地置办机器和厂房,然后又主动联络威钢公司方面,以订购钢材为诱饵,让对方帮忙招募工人和办理营业执照。

五天后,所需的机器设备都已基本采购完毕,并且一个月后,生产线就能组装起来。而王顺林似乎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主动找到了徐文昊,说起了他心中的一些计划。

周日,公司放假,王顺林这位副总却丝毫没有闲着,早早就来到了波士顿市城外西郊的徐府,拜侯徐文昊。

穿着一身正装的王顺林,这时精神昂扬,经过几番历练,终于有了企业家的干练和果断,再不是以前那种柔弱卑微的文人姿态,眉宇间开始充满自信和干劲。

男人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打拼,自然而然就会拥有这种气质上的改变。

“徐总,这几天,我试着联络了一下李阳中老先生,他是马萨诸塞州华人总商会的会首商会的总部就在波士顿唐人街内。在我向他展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之后,他似乎有意要向我们注资

李阳中这人徐文昊也是听过,祖籍粤州,是国内的一个买办家族出身。十年前就带着家人和本钱,来美国发展,如今也算是挣下了一番基业,归为一州华人总商会的会首,这名和利,都是有了。

这种层次的人,徐文昊现在还是难以接触到的。

波士顿当地的华人总商会成员,大多都是属于革命党阵营人士,有着浓厚的致公堂帮会背景。说实际的,如无必要,徐文昊甚至不希望与他们有太多的接触。

别看大家血统上是同胞,但实际上,海外华人势力基本都是各自抱团,很少接纳外来之人,这也是美国常常闹出排华法案的原因之一。

一个不愿意主动接纳和融入新环境的群体,带着明显客居思想的族群,必然受到当地多数裔居民的排斥。

而在经济危机的浪潮之下,这种矛盾和冲突更是明显激化,最近已经听闻南方和西部,又有一些州和市,都闹出了排华事件——有组织有预谋的驱逐甚至杀害华裔,焚烧当地的唐人街等。

徐文昊这时虽然在波士顿的华人圈子里小有名气,可因为和里斯等欧裔移民过从甚密,而被当地华人势力的上层排斥在外,比如王顺林口中提到的波士顿华人总商会。

在美国,因经商做买卖而发家致富的华人,其实也不在少数。

比如李阳中就是如此,靠着缜密的思维和精明的手腕,他很快就在美国东部的商业圈里有了一席之地,并且因此而被华裔同行们推举为总商会的会首,居中协调,权威日重。

原本徐文昊也主动联络过对方几次,却都是从无下文,而这时王顺林却能说动对方,徐文昊也不由心生惊奇,“李阳中愿意为我们提供资金?”

但只是短暂的错愕,徐文昊很快就回过神来,脸上无喜无悲,只是淡然说道:“他有什么条件?”

王顺林递过一份文件,然后一边作着解释:“李老先生希望按照注资数额,获得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他原本只是经营货品买卖,这次是有意想要置办工厂,进军制造业

经这么一提示,徐文昊脑海中瞬间就闪过许多念头,顿时明白了李阳中此举的用意。

1907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危机,其恶劣影响渐渐加深和扩大,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了原本的商品经济,贸易额的总体下降,让李阳中这种掌握商品物流渠道的中间商,倍感压力,不得不开始探求其他出路。

可话是如此,徐文昊却知道这些海外华裔内心中的固执,不是这么容易就范的人,因此疑惑道:“顺林,你认识李阳中?”

王顺林还以为徐文昊因这事而对自己产生猜疑,当即慌了神,连忙辩解道:“徐总,我和李阳中确实有些私交。我们是同乡,论辈分,他为我叔父,其子李士国,乃我的挚友,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公司的忠诚……”

还未等王顺林说完,徐文昊就挥挥手,以示自己在意的并非此事,“你的忠诚我并无半点怀疑,我只是单纯的好奇罢了,没有其他意思

“对了,你说出了李阳中外,华人总商会中还有几人也对我们的投资项目感兴趣么?”徐文昊这时并不排斥其他人加盟到自己的公司之中,反正目前来说,市场前景广大,单靠他一己之力,也吃不完所有份额。

与其这样,倒不如拿出来做人情,拉人入伙,扩充自己的实力,换取名望,壮大声威。

王顺林这时还是有些忐忑不安,因此说起话来愈发小心谨慎,“徐总,华商中,有2位明显表示出合作意向,希望能够获得我们的技术支持,以开办圆珠笔生产厂。还有不少人,目前仍处在观望状态

这种心态徐文昊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大的环境影响下,这时代的华人都不大擅长经营工厂,这主要和清廷不重视科教和技术有关,民间自然形成了这种风气。

虽然历经数十年的洋务运动,但大多数华商还是更擅长做买卖,而非创办企业,开设工厂。没有相应的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土壤,是难以孕育出真正的资本主义之花的。

而且以徐文昊对这几位海外华商的认识来看,其中恐怕还是多亏了王顺林牵线搭桥,铺平了道路,促使对方愿意展开一定程度上的合作。

这倒是正中徐文昊下怀,他原本就有这种打算,奈何对方当初抱有成见,并不愿意接受。

“这是好事啊,顺林,你这回可是立下了大功!”

得到徐文昊的赞许,王顺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原本他还担心这会引得老板不快。

“徐总,李老先生希望一次性支付100万美元的买断费用,作为向我们采购一整条圆珠笔生产线的费用。之后是加盟我们公司,注资200万,换取20%%u7684股份

这些条件是王顺林争取来的,当然,徐文昊知道肯定还能争取更多。可比起金钱,徐文昊更需要的却是对方在国内的人脉和名望,这可比单纯的钱有价值多了。

因此,徐文昊也不吝啬这点利益,当即应承下来,显是认可了这份条件。

总投资300万美元,相当于二十一世纪初的6千万,绝对是一笔巨资了。肯拿出这样一比钱,就不是单纯的照顾人情,而是确实看好徐文昊的美华科技公司。

不过徐文昊还是隐隐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就算再看好自己,对方也不像是那种有魄力一次就拿出300万美元下注的人,背后定然有着其他隐情。

如果是别人,或许会有诸多担忧,可这时徐文昊却是有恃无恐。

只要对他有利,其他的事情,自然无需担心。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